首页 理论教育 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改革的思考

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教育部的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开放的,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任一学习者都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课程,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四)自主性自主性是指远程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更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改革的思考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程志高

【摘 要】 网络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深化远程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能够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良好的学习平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存在着教学资源质量不高,内容更新速度慢,师生互动环节不足以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通过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制作与后续建设、共享机制建设、评价体系建设以及思政理论课师资团队建设,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对于深化远程教育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远程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内容。早在2000年9月,教育部就发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各项工作。要根据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1]教育部的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而长期以来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难以适应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需求。因此,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运用网络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的基本特征

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相对传统思政课程来讲,具有以下特征[2]

(一)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时在任何与网络相连的终端设备上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教师能够方便、实时地对网络课程进行充实、完善和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的开放包括时空的开放、对象的开放以及课程内容的开放。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开放的,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任一学习者都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课程,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网络课程内容是开放的,是动态的、容易调整和更新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思政理论课,特别要及时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紧跟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随时增加新的内容。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网络课程不仅要实现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交互。交互性是网络课程最本质的特征之一。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基本教学活动,如教师授课、学生作业、答疑和讨论等都离不开交互。网络课程的交互性主要表现为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三种模式。人机交互是指学生在自定的时间、地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师生交互是指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BBS、E-mail、QQ 等形式完成解决疑难问题等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师生交互,教师才能结合学习者的反应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习者也才能更好地学习网络课程内容。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中留言板、论坛等模块讨论问题,建立融洽的学习氛围。

(三)共享性

共享性是指网络课程不但可以利用校内优秀的教师与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网络链接等多种方式共享日益丰富的网上动态学习资源。开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优质的资源。国内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都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资源,是诸多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和成果的结晶,并且是对外开放的。对于远程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的建设,可以在不侵犯版权的前提下整合这些丰富优质的既有资源,根据本校思政理论课的特点,开发出符合学生需要的网络课程,也可以把优秀的网络课程链接到所设计的网络课程中,使其能够为广大师生所共享。

(四)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远程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更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兴趣及知识层次等方面的情况,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模块的设计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按知识点或单元划分成小模块,以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或学生的认知规律为线索构成知识系统,通过超文本技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组织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这样,学习者可以在这一网状的知识结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并获取学习所需的各种网络资源。同时,可以通过在线测试和课后习题等方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习题,有助于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能够激发学生发挥其特有的潜力,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与尊重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二、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网络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一致重视。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国家级、省级“两课”精品课程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实践中,精品网络课程存在“建设”与“利用”环节的脱节,影响了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的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在建设和运用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一些网络课程的资源质量不高、更新较慢

很多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是将大量原来积累的电视录像、幻灯片资源、CAI资源、图片资源进行简单“搬家”,或者只是将电子课件和教案等上传网络,拓展的知识很少,教学针对性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课件较为缺乏。有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仅是零散的一些文字材料、图片资料为主的静态网页,或者只是简单的电子教案和PPT,相当于课堂教学的翻版,没有对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较差,导致师生使用网络课程开展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

同时,从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变动和教材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紧跟时代性的学科特点。而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更新速度慢,很少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变化对网络课程进行及时更新,造成网络课程相对滞后的态势,难以与教学活动相配套。以电大《邓小平理论概论》网络课程为例,目前网上“直播课堂”大多录制于1999年,IP课件也是根据2001年录制的音像教材制作,所选用案例大多已经过时,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网络课程的交互性不足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网络课程交互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优劣。网络课程交互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而且还要考虑教学支撑平台本身的交互性能[4]。然而,以目前思政理论课精品课程网站为例,大多数网络课程的呈现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文本和静态图像、PPT讲稿、主讲教师的讲课录像与讲稿等几部分内容的简单组合,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缺乏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互动环境。相关调查表明[5][6],目前大多数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在交互工具的类型以及交互工具的功能等方面则参差不齐,导致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在线交流也较为缺乏,从而影响到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就电大现代远程教育而言,尽管思政理论课开设了在线论坛,但一些学生也只是为了完成发帖任务而提问,导致很多帖子的质量不高,影响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

(三)网络课程评价机制较为缺乏

网络课程质量的优劣最终要通过评价来实现。在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开发后,不考虑运用效果、学生使用率、网络课程对教学目标发挥了多少作用等问题目前普遍存在,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一套网络课程应用效果的评价机制。目前网络课程应用效果的评价大多局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申报精品课程是否成功;另一方面是网络课程参加各类软件比赛是否获奖。在这种评价环境下,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只是一味注重初期的建设,申报成功或获奖后就少人问津,后续建设也被搁置,很多网络课程基本上成为一种摆设,几乎没人使用。此外,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共享,在笔者访问的很多精品课程网站里,很少有设置链接指向外校的同一门精品课,一些课程甚至还设置了访问密码,让感兴趣的人也不能访问和学习,体现不出网络课程的优势与特色。

(四)一些思政理论课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很多思政理论课教师来说是一个较为严峻的挑战,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为年龄、专业等限制,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相关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以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为例,一些思政理论课教师尽管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由于缺乏对信息技术与思政理论课学科教学的整合操作能力,导致无法按照自己的设想对课程资源进行编制;同时,由于电大思政理论课教师团队建设、师资力量无法与普通高校相比,在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等方面显得势单力薄。

三、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注重网络课程的资源制作与后续建设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不同,所以在建立每门课程的网络课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门课程的特色,并结合这些教学目标来进行资源的采集、编辑和制作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重点要从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角度设计学习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网络课程则要从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几个方面设计资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网络课程资源设计则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多提供一些马列经典著作,以及时事政治、理论热点方面的最新动态等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学生及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动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容易出现的倾向是一开始对资源建设要求过于完美,在资源建设的初期投入太大,在使用过程中缺少投入和及时更新,而很多资源是有时效性的,这样资源因老化而无法适应需要,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大多数网络课程都是以课题形式建设的,建设时间大多是1~2年。为避免因教材的变化、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网络课程滞后的状况,需要设立专项后续资金,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后续建设工作[7]。特别是对于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由于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在线平台开展学习,就更加需要逐步完善,不断更新,使资源保持活力。

(二)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的资源共享

网络课程的共享是对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和优化,是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构建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合作共建、有偿共享、交换共享等方式,形成和构建相应的共建共享机制。建立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并非让所有学校的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完全一致。各个学校在共享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优质共享资源和保持本校课程资源特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设可供共享的各具特色的优质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交流。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免影响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的评价机制

对思想政治课程网络课程进行评价是检验其是否达到预计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网络课程建设本身的一个重要环节。思想政治课程网络资源库的评价可以从教学功能和技术功能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功能评价主要依据以下指标: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是否符合体现课程要求;是否体现思想性、时代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于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及讨论学习所用等。技术功能评价可以依据以下指标: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是否科学;常用模块和基本功能是否齐全;人机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是否便捷;建设是否符合规范,易于共享;是否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发展性,是否易于更新和升级等。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的师资队伍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提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8]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要占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阵地,不仅要有坚实的教学功底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作保证,而且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因此,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的教育技术及制作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要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网络课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够将有用的资源恰当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当中表达出来。同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具体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内容更新快,教学工作量大,建立一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教学设计人员及网络多媒体制作及网络应用软件编程人员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系统工程,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它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便捷,但更离不开深切的人文关怀[9]。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最根本的目标是利用资源优势来教育和引导人(学生)的发展[10]。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无所不有的万花筒,学生不需要充分的逻辑推导能力、判断能力、刻苦钻研能力,就可以轻易地从中搜寻出自己想要的结果。网络更多时候突出的是“广度”而缺乏“深度”。网络资源的运用愈发“傻瓜”化,学生只要点击鼠标即可找到想要的东西,导致对网络资源越来越依赖,而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乐趣、知识的追求、能力的培养等价值理性也被技术理性所遮蔽。

基于此,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探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改革需要不断进行以“以人为本”为向度的人文反思。网络毕竟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依然要加强教学调控,发挥主导作用[11]。因此,在运用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在网络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10号)[Z]. 教育部政报,2000(11)

[2] 陈鹤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以广西本科院校为例[D]. 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唐立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两课”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27):72-73

[4] 张海燕,陈燕,刘成新. 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6(5):74

[5] 陈鹤松,何艳.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J]. 安康学院学报,2010(3):113

[6] 李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的现状分析——基于对陕西76所高校网站的调查[J]. 安康学院学报,2009(2):90

[7] 何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1

[8]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Z].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4)

[9] 凌敏. 江苏思想政治课程网络资源库构建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7

[10]郭秋光,刘雪岚,王员. 思政课网络平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150

[11]王萍霞,肖华. 基于网络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1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