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是在与敦煌研究院共建之后,于1999年12月进入首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列。2010年5月通过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次评估。在建设期内,申请到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共80余项,批准金额近500万元。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使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是在与敦煌研究院共建之后,于1999年12月进入首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列。新的世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所在教育部和学校的支持下,在学科建设、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硬件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表现出强劲而良好的发展势头,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教育部简报》(2009年第39期)刊发了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成绩显著”的工作通报。在简报的显著位置表扬并肯定了此所近年来的工作,明确指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在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石窟与佛教艺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公认的研究成果,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学术局面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学科建设

1999—2010年连续进入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获得了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5月通过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次评估。先后被列入兰州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2.队伍建设

通过遴选与增列博士生导师、职称聘任、吸收引进人才等措施,使本学科点学术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更加趋于合理化,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现有研究队伍中引进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2005年度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为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连续获2007年、2008年、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提名指导教师,1人被聘为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

3.人才培养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本研究基地的闪光点。在建设期内,1人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分获2008年、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优秀成果。有38名在读博士生或已毕业博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人次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人次入选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4.科学研究

在建设期内,各类项目逐年增加,尤其是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获取;科研经费也有了大幅度增长;科研成果丰硕,学术专著出版与论文发表在质与量上都有较大提高,获各类奖励20余项。

在建设期内,申请到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共80余项,批准金额近500万元。其中教育部基地重大攻关项目1项,经费40万元;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0项,经费400万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经费共129万元;基地是兰州大学“211”、“985”建设项目的承担者,经费共1800万元。

出版专著92部,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365篇。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本研究基地主办的《敦煌学辑刊》为CSSCI中文核心来源期刊,是敦煌学主要的学术刊物之一,为推介学术界最新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5.学术交流

敦煌学作为一门国际显学,学术交流尤其是国际学术交流频繁是本研究基地的特色。在建设期内,此所举办了7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1次国内学术会议,2次海峡两岸学术会;4次海峡两岸学术考察活动,其中台湾地区代表163人次。此所人员在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并作大会发言35人次,赴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及欧洲访学交流达39人次,邀请国外学者前来基地讲学24人次,使敦煌学创新基地占据国际敦煌学研究的制高点,成为领先国际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国际交流方面,2007年与美国耶鲁大学联建佛教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挂靠基地,3年来中美双方互派了5名学者进行交流访学。2009年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签署交换学术交流协议,与台湾台北大学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签署学术合作意向书。同时与京都大学、九州大学、神户大学、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科研中心、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建立学术合作关系。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学科建设方面,有重要突破

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使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2.科学研究方面,学术成果的质量稳步提高,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在建设期内,陆续推出了“敦煌学研究文库”、“敦煌学博士文库”、“西北史地文化研究文库”、“国际敦煌学丛书”、“丝绸之路石窟研究文库”、“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法国汉学研究丛书”、“敦煌讲座”、“敦煌吐蕃文献”等,其中获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汉文研究专著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项;2部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评审中获得优秀;获甘肃省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2部;1部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部入选提名。而且“国际敦煌学丛书”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获中国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甘肃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此所作为国内敦煌学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在过去10年的建设中,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继续实施“十二五”建设,将使第二个百年敦煌学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推进敦煌学全面深入发展;使本研究基地敦煌学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凝聚和培养出一支代表最高学术水平的研究队伍。

通过“十二五”建设,把敦煌学研究做强做大,巩固本研究基地敦煌学研究的国际水平地位,力争将敦煌学研究提升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科,起到引领国内国际敦煌学研究发展的作用。同时不断拓展学科领域,辐射相关学科研究,力争在中国古典文献学、艺术史、宗教史等研究领域有原创性的突破。

在队伍建设方面,要进一步使本研究基地的学术队伍适应敦煌学研究的国际化要求,从引进国内学术拔尖人才到引进国际拔尖学术人才,改善现有的队伍结构成分,特别是通过兰州大学“萃英”计划、国家引智计划等引进本研究基地缺乏的少数民族文献和胡语文献、艺术史研究专家,争取本研究基地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多的话语权,填补本研究基地敦煌学研究的某些空缺。

在科学研究上,全面激发全体研究人员科研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资源经费向科研第一流学者倾斜,使敦煌学研究在下一个建设阶段能够出产原创性的成果,力争在国家奖励层面有所突破。

在人才培养上,与敦煌研究院的联合共建模式和人才培养上的双导师模式,形成了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同时基地与日本、美国、俄罗斯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培养和研究机制,注意引进国际一流的敦煌学专家到基地研究和讲学,带动了基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十二五”建设期间将进一步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规模,培养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界的科研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