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责任必须承担,义务必须履行。本文在对我国高职院校及其学生特点进行描述的前提下,试图以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根本性突破口,期许能为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但被大家认知的高等职业院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被接受、认可。

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黄正东 曲文研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在一定的政治生态环境中,特定的利益群体(阶级、政府、政党、各阶层)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将有利于本群体的观念,规范社会化与群体成员头脑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由来已久,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个多元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是一项至关全局的重要任务。如党中央、国务院2004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所提的那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也面临严峻挑战。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而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责任必须承担,义务必须履行。本文在对我国高职院校及其学生特点进行描述的前提下,试图以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根本性突破口,期许能为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高职院校及高职学生的特殊性

这里所讲的特殊性是指从整体上考量,而非个体上的评述,它是相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和国家重点院校而言的。

(一)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在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存的今天,在学与术日渐分离的当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模,招生人数已在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实践体系为大家所认知,在与研究型、教学型院校的博弈中取得了半壁江山,且还有发展壮大之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支完全面向社会、朝向市场、服务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大专院校,是顺势而为的必然产物。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崇高的自由和强大的功利之间高等职业教育只能更倾向于后者,在泛政治化结束后的泛物质化时代(某种意义上),经济市场的效益原则必将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提供更加宽广的施展拳脚的舞台。

但被大家认知的高等职业院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被接受、认可。正如同我们国家目前虽蒸蒸日上,但也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初,高等职业院校也如此,虽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其亟待破立、修葺之处甚多。诸如办学理念、办学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师资队伍等,包罗万象且相互关联。高职院校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由原中专升为高职;由大专转变为高职;新建高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有1200多所,其中不乏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学校,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原有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等软硬件条件较差,成立高职后资金周转又不顺畅,加之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视域有限,没有抓住关键机遇期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导致学校虽有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办学经历,但其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仍徘徊在原有阶段上,没有形成较为现代化的办学水准。规范顺畅高效的管理体制,合理健康的人才流动机制,教学设备,宿舍,食堂,图书馆,实习实训场地,学生两课活动场地;教职工活动场地、办公场地等的缺失及完善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

1.生源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高考第四批次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对口录取的三校生(中专毕业生与技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三是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另加之不少院校都开设了成人继续教育,招录成教考生和成人自学考试考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是高考的落榜生,有一部分甚至连高中都没读或没读完,有的是在社会工作或闲散几年后为提升自己或其他原因来就读的),并将其纳入学校的统一教学管理过程中,而非独立设院,单独培养。在这个生源构成中最显现的是生源素质的整体偏低,即隐含着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思想状况复杂、行为养成不好等问题。

2.以往存在环境的特殊性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约翰·布鲁德斯·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一个人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外输和内省的办法习得社会知识,掌握社会规范,获得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过程)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学校、同伴群体、社会、新闻媒体等。高职院校的每一名学生入校前基本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社会化过程,而且这个社会化过程往往是失败的。众所周知,外部环境在早期社会化阶段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尤其是近10年,我们所处的社会、所处的周边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价值多元、标准多样、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而言,在路径选择上就有可能出现偏差。再加上家长本身社会程度就不高,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学生在面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或家庭条件改善、优越或交友等问题时家长无法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使其陷入早期社会化的失败;应试教育下,个别无师德、师风的老师,毫无关爱之心,只有恶语和拳脚,致使心灵脆弱的学生一次或几次即完败在他们的手上,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网络在扮演圣诞老人的同时,也时不时露出灰太狼的狰狞面目,而此时政府、家庭、学校监管、疏导的缺失也为个体社会化的失败提供了温床。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以上一种或几种因素的作用下,均不同程度上存在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思想上,奋斗意识衰退,惰性十足,贪图现状,乐于享受;在理想信念上,功利色彩严重,无大局、集体、法制、纪律观念,重自己,轻他人,重非正式组织的情感逻辑,轻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在信息获取上,具“角落性”和“片面性”,不能正确理解改革政策,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恶、丑”现象,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性缺失;在心理上,偶然因素引发的心理创伤、心理障碍致使自卑感强烈,自信心不强,爱慕虚荣、攀比嫉妒、适应环境能力差,遇事易偏激,好逆反。

高职院校及其学生虽有特殊性的一面,但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同样承担着育人的职责,其内核的终极指向必然也必须是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内外部条件必须深入每一个办学者的头脑中。只有这样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教职员工的生存和发展才有根基,才有保证,才有良性循环,故此高职院校必须定位准确,找准服务对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且要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它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同时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那么高职院校面对自身现状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如何承担起这份重任,特别是如何让学生成才的同时也成人,成为德才兼备的生产一线的高技术人才,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因此探寻适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化、实效化的路径就成为必然和紧迫的任务。

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突破口——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近30年的历程,在保证教育体系高效而又有质量的运行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成熟、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提供的信息反馈将可以很好的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使命感;业务水平以及思想政治人才的合理流动。一个充满活力、激情、高素质的思想政治队伍将能够更好地解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灌输,轻互动;重宣教轻,人本关怀的问题。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更贴近学生实际,摆脱“大道理”下高标准严要求所带来的学生逆反和学生个性的泯灭。在当下社会转型期我们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正面教化,而应该加强鲜明的去恶扬善的道德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文化及社会性功能。用内隐的、开放式的教育方法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意识形态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质

所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及其成员在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时所取得的客观效果,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进行结果考核和过程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笔者在本文中所讲的利或利益不仅指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相联系,以此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做到最好,结果达到最优,真正服务学校,提炼思想政治队伍,造福学生,回馈社会。

此体系之所以能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问题,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之趋利本性。“我们对历史的最初一瞥,便使我们深信人类的行动都发生在他们的需要、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兴趣、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当然,这类的需要、热情和兴趣,便是一切行动的唯一的源泉……。”任何社会现象的背后,无论其复杂程度如何,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利益的影子。“利益是激励人们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意识活动的客观动因。”利益是人类社会发展最为根本,也是最为深层次的动力因素,是历史前进的发动机。人类的一切行为结果,都源于对利益的追逐。利益支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人们在逐利本性的支配下必然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奋斗,体现在考核体系上他必然会为物质上的获取、精神上的满足而加倍努力。这里的唯一前提就是此考核体系是完善的,此标准是被大家认可的,否则必然伤及大家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还会迫使一部分人为利益进入潜规则。

(二)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在我国虽有近30年实践经历,但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无论在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上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大部分学校更加注重结果考核而忽视过程评价;更关注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字材料、汇报成果而忽视考核的整体性与完整性;更加关注学校的安全、稳定,学生的入校率和就业率而忽视具有长远意义的树人工程;更加关注自己当下应该做什么,而缺乏长远、整体规划,没有真正了解基层,没有了解学生,针对性不强,造成过多涉入、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极不良的负面效果,基层怨声载道,学生对学校的感情越来越淡。这种考核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绩效考核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既没有调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活力与激情,相反评价机制的不健康运行还带来了不少意想不到的相反的效果。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两点思考

1.评价主客体应坚持多元化,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避免评价要素的片面化

主体即评估者,客体即被评估者。在绩效评价主客体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主客体的多元性,使评价结果更趋于合理、有效。高职院校在以往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考评上往往只是集中在直属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人员的考核这单一元素,而直属领导考核的主要依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项,在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学生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很少或没有涉及。往往缺少平行同事间的互评;自下而上的考评;自我评价;外部学生家长、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评价,且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中各级领导纳入平时的考核中来。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客体至少应该包括这几个部分: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院校领导、学工部(处)、团委相关负责人和各二级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担任两课教学的教师、学生群体、家长、用人单位。

2.评价操作上既注重“干了什么”,同时还要关注“是怎么干的”

在评价操作上,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标准易指定,操作性强的工作业绩即效果、结果制定量化的考核评价表,分项打分核算;工作业绩、管理性、事务性的工作虽易于考核,但其具有短期性、易见性和外显性的特点,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时“怎么干的”反映出来,所以其不能全面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真实情况。这也是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缺失现象。针对于此有必要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笔者建议:①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层级领导、辅导员挂职、轮换于年级、专业或班级中,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工作带进去,二是了解、掌握并督促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②定期轮换调研,即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层级领导、辅导员相互之间对所负责的年级、专业、班级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情况集中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③参考较为成熟的教师评教系统,定期开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层级领导、辅导员的网上评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层级领导、辅导员之间相互的网评;④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调查采访;⑤更为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例如面谈的方式、书面考试的方式等。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齐动,内外结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本区域,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在科学、民主旗帜下不断完善、更新,以更好地应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