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

论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也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目前“非职业化”的政治辅导员工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化”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进行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还必须成立相应的机构,设置相应的岗位,明确相关职责。

政治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生工作在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校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高等学校也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高校教职员工专业化、职业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需要求解的10道难题之一。而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也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目前“非职业化”的政治辅导员工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化”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职业化——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高校改革措施,其中包括高校合并重组、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实行弹性学制、实行完全学分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等重大措施。这些措施一方面推进了高校的发展,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规模扩大,管理工作增多;学生生源复杂,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增大;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冲击较大;等等。因此,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必须面对这一严峻挑战。

从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自身来看,“非职业化”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我国各普通高校一般都设有专职政治辅导员及其他学生工作岗位,专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当前,理论界纷纷指出专职政治辅导员的“非职业化”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①“非专业化”,一般高校习惯用毕业留校研究生、本科生充实辅导员队伍;而留用政治辅导员的标准、途径不规范,留用的辅导员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或培训不规范就上岗工作;②职责不明确,一般都认为政治辅导员主要是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对具体内容没有明确规定;③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对于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的考核是高校管理中的难点,因为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只要不犯政治错误,学生不违法乱纪,一般都是合格的。这种“非职业化”的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改革的需要,在实践中产生诸如队伍不稳定、地位下降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者提出了将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的建议。他们主要分析了当前“非职业化”的表现及带来的问题,而对职业化的概念及如何进行职业化尚没有深入讨论。我们认为,专职政治辅导员职业化只是高校学生工作职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高校学生工作职业化应是一个更加广泛全面的概念。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特区的高等教育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及启示。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道路,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以美国为例,189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珀(Harper)致信布朗大学,信中第一次提出“对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说法,并断言它“将会成为美国大学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此为起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先后经历了“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student personnel work)、“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s)、“学生发展”(student development)等多种模式,终于实现了专业化。从历史来看,美国高校在学生工作方面从校长主管到设立校长办公室协助,从负责人兼职到专职负责人专管再到学生工作管理的专门组织的产生,大约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德国、法国是高等教育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大学学生事务管理方面也最早形成了成套的体系,并且影响了欧美大学的学生工作,现在从国家、地方政府到大学有一套完整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受欧美高等教育的影响,我国香港的大学事务管理独具特点,一方面体现在将学生事务管理看作主要是对学生非学术性活动或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另一方面则将学生发展理论确立为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思想。

二、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的概念内涵

1.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的概念

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政治辅导员工作主要包括新生教育,在校期间思想、学习、生活管理及服务和毕业教育三个环节。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是指从事高等学校的政治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有自身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标准保障制度,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从社会分工来看,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原理和专业技术要求的专门化职业。

第二,从工作队伍的就业条件和途径来看,从事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的队伍应具有规范的从业标准。

第三,有相应的职业化组织和职业标准等制度保证。作为一种职业,必须有其自身的职业机构、职业标准、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第四,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地位。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从业者作为高校教职员工的一部分,在社会上享有该职业所拥有的相应地位,但作为职业化的政治辅导员工作队伍,还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地位。

2.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的主要内涵

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学生事务职业化管理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工作内容以及职业精神等方面的职业化。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的内容比较广泛,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建设职业化队伍。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首先是要形成一支职业化的管理工作队伍,改变当前政治辅导员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不高的局面。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①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②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的能力;③具有对学生学习方法个案分析指导的能力;④就业指导能力和职业道德教育

其二,设置职业化岗位。进行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还必须成立相应的机构,设置相应的岗位,明确相关职责。当前,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队伍岗位职责不明确,扮演了多个角色:既是社会的代表,又是党和政府的代表;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而为学生发展服务却体现得十分不足。职业化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明确学生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岗位职责。初步设想职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至少可以设立4种职业化岗位,即思想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就业辅导员、生活辅导员。每个岗位的主要职责为:①思想政治辅导员,重在指导学生开展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开展思想观念和品德教育,可归口到德育课部(或德育教研室);②心理健康辅导员,重在对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心理咨询,人格教育、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③就业辅导员,重在对学生进行以就业和了解、适应社会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人际交往等技能教育;④生活辅导员,主要以生活服务为主,包括宿舍管理、生活秩序维护及其他生活服务等。

其三,培养职业化精神。作为一门职业,应该有其自身的职业精神。当前,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精神最主要的应该包括下列内容:①爱岗敬业精神,即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队伍应努力钻研业务,认真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专心做好本职工作,改变过去将学生工作作为过渡性工作的观念;②责任感,即要有强烈的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发展负责的精神;③热爱学生,即爱学生,一切为学生考虑,这是职业政治辅导员工作者必备的精神;④服务精神,即政治辅导员工作直接面对学生,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要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要培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从以管学生为主转变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来;⑤奉献精神,即作为在高校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教师,还应该具有奉献精神,从国家人才培养的高度,为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出发,在工作中体现出奉献精神。

三、实施高校学生工作职业化的基本条件

1.管理体制

实施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一个重要的基本条件是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体制主要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化的需要。进行职业化改革,就必须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具体地说就是“实行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各级责任制”。即在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根据各岗位的特点和职责,按职业化的标准,制定各种规定和要求,明确学校和政治辅导员工作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从而使政治辅导员工作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化模式有序运行。

2.运行机制

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的成功实施,还有赖于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运行机制。我们认为,这套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聘用机制、培养机制、考评机制、奖罚机制四个方面。

一是聘用机制。按照职业化政治辅导员工作者的文化和素质标准,制定并形成成熟的聘用程序,严把进口关,对已在岗的政治辅导员工作者实行培训、考评和分流。

二是培训机制。由于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开设培养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因此,对大多数已经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和即将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二次”学习和岗前培训,包括思想上、业务上的培训,这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培训机制,包括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以改变过去仅凭经验工作或短暂岗前培训就上岗的状况。

三是考评机制。作为一门职业,对于职业队伍中人员的工作成绩,应该有一套严格的考评机制,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后要实行定期述职考评制。

四是奖罚机制。作为一门职业,对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从业者应该有相应的奖励、惩罚机制,还应该有相应的职务、职称晋升机制,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改变过去仅凭资历晋升的局面,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根据工作成绩、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成绩相结合的晋升机制。对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故、事件,实行问责制。对那些不认真工作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3.心理准备

实施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对广大师生而言,还是新生事物,无论是从事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教师,还是高校广大学生,都有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前几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由于少数师生心理准备不足,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当前必须对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进行宣传,以期广大教师和学生从心理上准备好迎接这一职业。

首先,各级领导要有心理准备,将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作为必然趋势进行认真规划。政治辅导员工作“非职业化”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原因形成的,如体制不顺、待遇偏低、职责不明、激励机制不合理、工作不受重视等,都与政策有关,而作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政策的制定者,应该坚定不移地切实提高政治辅导员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使他们感到“术业有专攻”,事业有奔头。

其次,学生工作队伍自身要有心理准备。要求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应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职业工作来对待,而不是将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视为个人前途发展“曲线救国”的晋升之阶,做到在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咬定青山”,能够长期“安营扎寨”。另一方面,要求政治辅导员工作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为职业化道路创造基本条件。

最后,广大学生要有心理准备。作为职业化工作的主要对象,广大学生应该积极适应职业化的特点,与广大教师一起使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社会的认同

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它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对高校管理的看法。因此,实施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应该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同,也只有社会普遍认同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时,这支队伍才有相应的社会地位,才能开展工作。

四、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的难点

1.职业化人才的培养

在我国,实施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最大的难点就是职业化的队伍没有形成,这就好比成立职业篮球联盟,却没有职业球员一样,是不太可能的。当前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一是本校优秀本科生毕业留校,边读研究生边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研究生毕业也就转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了;二是本校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几年后自动转到教学系列;三是解决部分优秀教师的家属,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比较少了;四是还有一部分从在读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兼职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情况。

一般来讲,我国高校都没有专门的政治辅导员工作专业。而在美国,高等教育博士的培养计划中,就有针对学生事务的培养方向。南加州大学高等教育计划适用的职业领域首先是学生服务,哥伦比亚大学也将学生人事管理列为高等教育博士培养计划的适用领域。在培养高等教育博士所开设的62门课程中关于高校学生的就有12门。正因为如此,我国有学者提出要开设专职政治辅导员专业,培养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建设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培养职业化的政治辅导员工作人才,应该从本科、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始。

2.职业精神与专业水平的统一

开展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按说职业精神与专业水平并不是一对矛盾,但在目前政治辅导员工作系统中确实存在二者不统一的问题,专业水平高的人往往不安心于这项工作,职业精神自然得不到体现,而有职业精神的人又因种种原因不能进入到这个系统中。因此,如何将职业精神与专业水平统一起来,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只有将职业精神与专业水平结合起来,才能使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更快地完成职业化过程。

3.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

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职业,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的经济社会地位如何确定,是实施职业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者既是高校教师中的一员,享有教师的社会地位,但又有其特殊的职业要求与职业标准,应该具有相应的经济社会地位。合理确认这种经济社会地位是使社会广泛认同这种职业,使广大政治辅导员工作者安心工作的有力保障,而在当前,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杨玲玲 丁振国 中国地质教育 2006.1)

参考文献

[1]刘尧.21世纪中国教育需要求解的10道难题[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10-17.

[2]张立明.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化”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4):170-172.

[3]施永红,祝水富.职业化——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28-30.

[4]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及其特征[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73-76.

[5]刘林.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4,(3):63-69.

[6]陈美荣,谢建山.关于设置高校学生辅导员专业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2):85-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