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网络在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机遇和条件的同时,又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强烈的冲击。同时网络信息的广泛性、丰富性、多媒体化等特点,易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把大量时间用于上网,以至成为“网虫”,从而对思想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下降,这样主流正统的育人信息很难在高职学生头脑中积淀,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影响大大降低。

互联网的开放性、时效性、匿名性、隐蔽性、个性化及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一把“双刃剑”。信息网络在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机遇和条件的同时,又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强烈的冲击。

1.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从信息数量和质量上,严重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学生成长环境中的主导地位。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会在某种程度上淹没德育信息,从而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身上作用的发挥。同时网络信息的广泛性、丰富性、多媒体化等特点,易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把大量时间用于上网,以至成为“网虫”,从而对思想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下降,这样主流正统的育人信息很难在高职学生头脑中积淀,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影响大大降低。

同时,信息网络化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话语霸权”和“文化霸权”的挑战。椐有关资料表明尽管全世界大约有20000种语言,但微软发布的软件只有64种语言,互联网在语言使用上,英语的内容约占90%,法语占5%,其他语种占5%,话语霸权使西方学术界及新闻媒体的焦点占压倒性优势。由于网络语言的电子文本主要是英语,因而形成了网络时代的文化霸权主义,以网络语言为载体的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伦理道德等与我国主流文化观念发生激烈碰撞,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网上长期得不到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引,大量接受的都是西方文化影响和不良思想的侵害,就会因此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会对我们的主旋律文化,特别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而且也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得到极大的削弱。所以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环境比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还要大。

2.信息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对高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冲击。网络的个性化特征和网民的隐蔽性,冲击着大学生网民的责任感。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网上制造传播病毒,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以及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已成为网络公害,它腐蚀了人们的灵魂,特别是腐蚀了网民的主体——年轻的大学生,从而给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3.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权威观念和信息单向传播方式,体现出平等自主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但信息网络的交互性和虚拟性特点使高职学生的各类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身心的健康成长面临新的挑战。高职学生组成复杂(有职高生,三校生,还有部分普高生),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网络的虚拟性极易造成许多高职学生逃避现实的问题,人机粘连的时间越来越长,同学间人际交往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在一些高职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网友、网迷、网虫以及网恋,因而随之出现了“网络孤独症”、“网络迷恋症”等社会心理问题。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嗜网成瘾。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宁波的高职学生通不过考试的有三分之一以上与无节制上网有关;而考试作弊的人中有二分之一以上是因为过度上网;退学或试读的学生中,有60%以上是迷恋网络。因长期上网浏览各种暴力、色情、血腥、恐怖的图片和信息,而强化了个体的进攻性行为,而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有之;因迷恋网上在线人际关系而网恋,导致情感挫折,诱发自残,甚至自杀的有之;因被网络所惑出现精神障碍的有之;而逃课上网、翻墙外出上网吧彻夜不归、上机课偷打游戏聊天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网络的个性化特点还可能导致一些网络迷个人极端主义的膨胀。网络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并且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