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美国某大学调查,该校通过网络观看色情视频的时间远远超过他们进行学术交流的时间,这严重破坏了学校本有的学术氛围。网络色情传播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扭曲他们的心理,甚至导致他们走向性犯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予以重视。西方文化中宣扬的“自由”观,缺乏责任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不小的困难。

(一)网络信息污染社会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1.网络色情对健康性伦理教育的挑战

由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存在着的差异,有些发达国家主张性自由和性开放,色情信息在网上流传被认为是合法的,网络的全球化又使各种黄色信息迅速流传到世界各地的大小网站。据有关人士调查研究,网络上除学术信息以外,其他信息的47%都与色情有关。虽然黄色毒害很久以来都是社会重要病毒之一,但网络使色情内容声形相融,并且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再加上网络传播不需花费大多成本,安全性又高,许多大学生都是无意问就接触到这种俗称“电子海洛因”的网上黄色信息继而受到很深的伤害。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加上从前很少接触关于性的健康教育,所以对它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如果让他们接触到很多不良的色情内容,将会使他们的身心受到非常大的危害。据美国某大学调查,该校通过网络观看色情视频的时间远远超过他们进行学术交流的时间,这严重破坏了学校本有的学术氛围。日本网络公司中有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在从事色情服务,他们通过将外国的色情出版物重新包装后到网上传播,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可以说,网络色情的泛滥在猖狂的侵蚀大学生的思想,给我国健康性伦理教育将带来巨人的冲击。网络色情传播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扭曲他们的心理,甚至导致他们走向性犯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予以重视。

2.网络的暴力和虚假信息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目前的软件市场中,有95%以上都是游戏软件,而网络中的暴力语言就是在游戏中出现为多,在网上虚拟的各种暴力游戏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的用各种暴力工具杀死自己的对手,胜方可马上获得各种赞誉和奖励。游戏中的“杀手”不仅没有因杀戮受罚反而因此获得奖励,对游戏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替代现实心理的过程,甚至到他们企图把虚拟转变为现实,这无疑会造成不小的危害。据相关新闻报道:制造1999年4月20日美国某州的中学校园发生一起枪杀案,作为凶手,埃罩克·哈里斯和迪伦·克博莱克,就是因为过于沉溺在网络暴力游戏中无法自拔,导致以游戏作为模板策划了他们这起犯罪事件。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存在着许多不负责任的虚假信息,它们给诚信等社会价值观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人们的诚信意识有所下降。据报道,南昌某女大学生王某利用互联网用网上贩卖笔记本电脑的名义诈骗南京博士生赵某,在骗得4500元之后,王某在网上的论坛里不仅对自己精心设计的“网络诈骗”供认不讳,甚至还在网上对赵某大加嘲笑和挖苦。在网上更是出现了很多不法分子和恐怖分子,他们伺机利用互联网来迅速传播他们的歪理邪说和各种指令,捏造事实以诋毁我国的方针政策,引诱数很多无知的群众上当受骗。这也使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3.恶性网络信息影响大学生思想认知

网络的优势之一就是它拥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虽然有大量知识信息,但同时它也成为撒播很多恶性信息的垃圾场。以往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来源主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和教育者的灌输,这些媒介传播出去的内容往往要经过很多人的检查,自己过滤后不正确、不恰当的信息都会被删除掉。而网络使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拓宽了很多,阅读者只需找到网址,便可随时看到任何媒体的任何内容。伴随着各国报纸、电视等媒体施行网上浏览,各种社会思潮、各国政党的不同意见在网上大打“口水战”,甚至一些诸如“自杀方法”、“泡妞技巧”等下流庸俗的信息和赤裸裸的语言也会在网上畅行无阻,导致网上信息的混乱不堪和严重污染。而这些有害、恶俗、虚假的信息对那些分辨能力弱,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成熟的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据某些研究表明,有大约五分之三的大学生上网时会无意中接触到色情信息,而接触过这些信息的青少年中九成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大大增加了青少年的犯罪几率。过去担心信息量少,现在网络资源共享,信息量过于丰富,常常使大学生无力判断真伪,乃至不知所措。据统计,1983年以前全球数据总容量为3.1亿条,1984年达到10亿条,1995年达到81.6亿条,2000年达到100亿条以上。以前,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内容都是由国家掌控,从而使舆论导向自始至终都是正确的。然而网络的飞速发展却打破了原有的党和国家的控制局面,使舆论导向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和失控。这主要因为我们对网络这个新生事物缺少充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在管理上存在缺陷和缺少主动性。另外从技术层面上理解,网络功能的独特性是造成舆论导向出现偏差和失控的直接原因。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不同点在于它大大增强了个人或组织发布、交流和吸收信息的能力,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又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西方网络文化渗透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四伏

1.西方网络文化消解着大学生传统人生观

网上就是各种文化的聚集地,除了本国传统文化外,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西方文化。西方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量,但另一方面,西方网络文化的负面信息正在消解着大学生传统人生观教育。大学生如果长期接触西方网络文化,就会受他们思想的影响,经常不自觉的按照西方网络文化观点去认识和了解社会。逐渐的,他们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接受西方人生观。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会变得消极,人生目标狭隘,伦理观念错位,人生态度随意等。那些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消解。西方网络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慢慢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里,慢慢远离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西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冲击

由于网络中呈现出的文化有虚拟性,它可以消解大学生原有的道德行为约束力。西方文化通过网络在道德意识方面所传播的多是道德主体自我化。在网络世界里,没有人知道屏幕前的到底是什么人,这样大家可以轻易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道德约束。网络的虚拟性导致道德规范主要靠网友自身的信念来约束,个人素养因此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大学阶段,大学生介于成年和未成年人之间,他们的自主观念比中小学生强,做事冲动,没有真正形成道德自律,在网络环境中成长又十分容易越过有限的道德自制力,造成网上为所欲为的局面。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十分严重,这甚至包括网络犯罪。西方文化中宣扬的“自由”观,缺乏责任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不小的困难。

3.西方网络文化改变着我国大学生的性观念

在众多影响大学生思想的西方网络文化中,首当其冲的莫过于西方开放的性文化。在西方,网络性文化受“性解放”思潮影响,大力宣扬性的自由和解放,它在西方网络文化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大学生的性观念、性道德、性行为,正在这一观点的冲击下渐渐远离中国传统观念。随着西方网络性文化的侵入,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出现严重偏差,他们强调“性”的开放性,认为性与婚姻、责任无关,在行为上体现“性”的无社会性、无责任性,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性取向与行为上对社会规范超越,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难重重。

(三)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冲击

1.网络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之面临的挑战是全新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和虚拟变得模糊起来,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这种虚拟空间的存在使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和失去理性。然而,面对网络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却远远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十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比较关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法。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所接触,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一直依靠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不发表言论,师生很少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自然不佳。而开展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主要是以听报告、参观记念堂等单一的形式进行,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也不强,无法触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形式化。然而,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许多问题是需要被指导的,如学习动力和未来发展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他们对学校和生活问题的迷茫和困惑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帮助。但长期的单向教育,使他们不愿意与老师交流情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实际效果。而网络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可以不在乎身份和地位自由的表达思想,在自由平等的虚拟环境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网络上显示出充分的活力与积极性,他们的许多思想道德心理问题在网络互动中充分显示出来,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的单向灌输法提出了挑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警惕。要学会借鉴网络的沟通技巧,将大学生在网上的积极主动性引入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性,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2.网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冲击

很久以来,我们都是以传统思想教育为主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而传统思想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人物教育和理论教育两大类,人物型教育主要指楷模教育,通过宣传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工作者等光辉业绩和他们的思想行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论教育则包括民族传统和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观、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原则、阶级觉悟等教育内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相适应。但我们应该注意到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传统思想教育都出现了明显的僵化,如传统思想教育维度的有限性、速度的缓慢性、手段的简单性、内容的乏味性等均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的需要。现实大学生生活中的心理事实表明,传统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对他们来说已没有了新鲜感和学习兴趣,他们喜欢追求新奇时尚的东西,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用传统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讲台上你说你的,在讲台下他却做他的,你在上面讲完了,他在下面什么都没记住。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的传统教育显示出明显的僵化和滞后。不论是内容的滞后,还是方式方法的滞后,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认真研究和对待。

3.网络客观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包括学校的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思想教育教研室、心理咨询室等都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就要把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并且网络的发展,使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现代化素质要求日益增强。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使他们受网络的影响越来越深,这更加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她们在政治思想方面、观念意识方面和业务能力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下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佳。他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素质,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更好的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另外高校的一些科技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主动承担起培养大学生道德素养、人文精神的责任,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网络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负面影响

从心理学上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成年初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有很强的转型性。他们在心理上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内心世界变得复杂,既不像中学时直率单纯,也不像成年人成熟稳重,他们容易冲动,并且极端。在自我意识方面,自我意志很强,但控制力却不够强,这个阶段,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决定了他们在接触网络时,并不能很好使用这项技术,因而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并且从社会性的角度而言,大学生虽然正在长大,但并不成熟,他们对其社会角色及责任、义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就是在网络这种新兴事物面前缺乏足够的自律性。在大学生中,由网络带来的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时有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加重视。

1.网络使大学生产生人格障碍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网络的虚拟性和广泛性使人们很容易在为人处世上得到满足感,甚至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网络可以使现实中的乞丐变成网上的富豪,也可以使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变成网上的风云人物。网络可以使人们在虚拟世界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网络让人们感到快乐,久而久之,人们会慢慢迷恋于网络世界。而大学生还处在学生阶段,并没有真正的接触现实社会,学校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对社会中很多现象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尤其是在社会阴暗面与人生挫折面前,他们更是会感到惊慌、无所适从。这就使他们在心理上宁愿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选择逃避现实生活,这样势必减慢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导致其人格障碍。

2.网络诱发了大学生的“信息综合症”

网络提供的全新的信息环境中,网络信息的增长率和信心的传播速度之快,使大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有些学生的无节制上网,导致他们陷入到了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无法自拔。信息的剧增引发了大学生的“信息综合症”,即他们对诸多信息的处理不当,枉耗时间、浪费精力、身心疲惫。由于面对大量信息不知所措,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信息的吸收不良,也导致他们学习倦怠,无法集中注意力。

3.网络人际交往导致大学生人格分化

网络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虚拟性,即网络是除了现实社会之外的虚拟世界。虚拟与现实的对立就产生了人格的特殊分化。大学生在慢慢走近社会的同时又对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尚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这就使他们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分化明显。互联网的交往方式具有广泛性,人们可以在几千万甚至更多的人员中选择交往对象,同时可以和其中许多人交往,网上的人际交往不受任何限制。在网络上人们不在乎对方的身份,也不担心对方会泄露秘密导致自身利益受损害,正是这种独特的优势,使他们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到网络交往中,尤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更是选择逃避现实,选择在网络中完成虚拟的完美人生。就是这种对网络的迷恋是很多大学生染上“网络毒瘤”,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同时,网上没有任何责任无所顾忌的交往,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疏远,产生了道德冷漠现象。如果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异化现象,网络中那种缺乏真实情感的人际交往,容易使大学生变得孤立、冷漠。而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一旦产生心理异化现象,就容易脱离现实、与社会敌对。

(五)网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三观”为主要内容,即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网络技术,并且也没有了国界的限制,畅通无阻地大肆宣扬其自己国家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必然形成模糊不清方向不明的导向作用,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了严重的冲击。

1.网络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式

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式是平面化的,静态内容较多,形式相对狭窄。但是针对性强。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一致,导向性强,教育者可以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选择相对应的教育内容,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进入网络时代后,大学生通过网络听到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党的政策和方针,而是来自于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消息;他们接触的除了本国传统文化之外,更多的是世界文化的交融。面对这种全球化的交融和信息剧增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大学生们往往感到目不暇接,在接受内容上往往辨不清真伪,结果导致判断力的下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形式上的教育。1998年5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强调过,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极力掌控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极力向中国等东方国家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形式上不从平面化解放出来,大学生经历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可能在网络上被瓦解和替代。

2.网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涵的冲击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由通俗化逐渐走向了科技化,作为一种历史必然,网络凭借着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起着重要作用。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等其他现有众多媒体的所有优点,具有整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网络上的内容包含了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但同时,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信息传播的掌控者,英语在网上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西方文化也是网上的主流文化,这表明,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一种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的挑战。这是对我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冲击。因为网络的超大信息量和其本身固有的特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较以前相比,它也具有了极高的科技含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具有高度客观性和可选择性。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种知识,他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特征也更加明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变成了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发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和更新,让它能够及时适应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要求,在新形势下怎样进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网络对思想内容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就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它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诸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决定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际而确定的。它不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三观”、“三义”为主要内容。由于网络的介入,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极力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并且这种宣传是一种超越国界、通畅无阻的宣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严重的冲击,网络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注释】

[1]谢伟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18-234.

[2]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2001:79.

[3]傅荣校.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18-2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