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贸组织及相关政策与经济全球化关系

世贸组织及相关政策与经济全球化关系

时间:2022-1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0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制定、管理和执行其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平台,世界贸易组织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执行贸易政策,并与其他制定全球经济政策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国际大市场制定了规则,规范着世界市场。

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1944年7月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0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一、世贸组织相关政策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制定、管理和执行其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平台,世界贸易组织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执行贸易政策,并与其他制定全球经济政策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管理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调节职能、提供职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五大职能。

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由《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及其四个附件组成。附件一包括《货物贸易多边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附件二为《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附件三为《贸易政策审议机制》,附件四是诸边协议。

有关货物贸易的多边协议主要包括: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农产品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纺织品服装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关于履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关于履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七条的协议、装运前检疫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进口许可程序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保障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从四个方面作出了规定:过境交付,即指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即指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商业存在,即指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的介入而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即指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

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国际大市场制定了规则,规范着世界市场。它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国家之间贸易经济的对话平台,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是一些国家阻止国际贸易的政府政策或规则,主要是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贸易壁垒主要包括货物税、进口关税、贸易配额限制、在地生产者补贴政策、进口许可证、出口许可证、反倾销税以及其他非关税的贸易壁垒等形式。

贸易壁垒的出现并不断强化不是偶然的,它是国际经济、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近些年来,新贸易壁垒开始出现。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人们的安全健康意识空前加强,人们越来越关心产品的安全问题,在国际贸易中以健康、安全和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新贸易壁垒日益增多。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出现。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给一些国家设置新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国际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其设置的目的是各国政府为保护该国的经济不受外来产品侵犯。

(一)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关税壁垒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16—17世纪,欧洲曾经运用关税壁垒阻止外国制成品的进口。19世纪,欧洲曾运用关税壁垒对抗英国工业品的大量输入,以保护本国工业发展。20世纪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取超额利润,运用关税壁垒保护国内的垄断资本,并用于迫使其他国家就关税和外贸问题作出让步。发展中国家有时也运用关税壁垒来抵制别国低廉物品的倾销。就目前来看,关税仍然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壁垒,主要原因有:关税较低的平均水平掩盖了某些商品的高关税,比如美国,工业品的平均关税虽然只有3%,但有些工业品的关税却高达30%~40%;名义关税的较低税率掩盖了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在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都征收关税的现实情况下,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和对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是不同的;较低的正常进口税率掩盖了较高的进口附加税,当一个国家进口商品时,除了按照正常公布的税率征收进口税外,在需要时,还按照临时公布的税率额外加征一部分进口税;实行反倾销税是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通常使用的限制进口的手段;随着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关税成为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对非成员国商品实行进口限制的手段[3]

按照商务部《投资贸易壁垒指南》,常见的关税壁垒有以下几种形式: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关税配额、从量关税、从价关税。

关税高峰是指在总体关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少数产品维持的高关税。经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八个回合的谈判,WTO各成员的平均关税水平已大幅下降,但一些成员仍在不少领域维持着关税高峰。关税升级是设定关税的一种方式,即通常对某一特定产业的进口原材料设置较低的关税,甚至是零税率,而随着加工深度的提高,相应地提高半成品、制成品的关税税率。关税升级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限制附加值较高的半成品和制成品进口的效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贸易壁垒。关税升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都存在。关税配额是指对一定数量(配额量)内的进口产品适用较低的税率,对超过该配额量的进口产品则适用较高的税率。实践中,关税配额的管理和发放方式多种多样,如先领、招标、拍卖、行政分配等。从量关税是以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从价关税是以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二)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规定等。非关税壁垒主要形式有:通关环节壁垒、进口税费、进口禁令、进口许可、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贸易救济措施、进口产品歧视、出口限制、补贴、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措施以及其他壁垒。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WTO组织不懈地努力及各个国家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下,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已大为减少,但与此同时,非关税壁垒领域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反倾销措施不断增强,反倾销的最初目的在于抵制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消除价格歧视,然而一些国家却把它作为一种战略竞争的手段和借此打击竞争对手和防止对手强大的武器来使用,从而给其带上了浓重的贸易保护色彩,从其发展趋势看,它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壁垒的主导。贸易技术壁垒迅速发展,由于WTO有关技术壁垒的协议并不否认贸易技术壁垒协议(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这使得发达国家利用此法律依据制定了多种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等手段来限制其他国家的进口。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创新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会不断涌现,并被不断地纳入新的技术法规。绿色壁垒名目激增,贸易与环境问题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关注,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灰色区域措施的使用、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和政府采购政策等灰色措施仍然游离于WTO多边约束规则之外,从而被大多数成员国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广泛运用。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这两项措施虽然还未被纳入国际贸易制度中,但是发达国家为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比较优势,一直力图使其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而且已经逐步开始使用该措施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十分复杂的,通常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会采取贸易壁垒抵制国外的产品进入本国,这也是国际贸易中经常发生贸易纠纷的原因。

国际案例

2007—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

2007—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又称为次贷危机,在2008年甚至起名为金融海啸,这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长期以来,美国金融机构盲目地向次级信用购房者发放抵押贷款。随着利率上涨和房价下降,次贷违约率不断上升,最终导致2007年夏季次贷危机的爆发。此次危机导致过度投资次贷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机构纷纷倒闭,并在全球范围引发了严重的信贷紧缩。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美林公司被收购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随着虚拟经济的灾难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激增,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

表4-1 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WTO官网(https://www.wto.org/)

由前面分析到的图4-2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及表4-1可以看出,在2008年到2010年中美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都出现了凹点,这也是此次危机带来的结果。从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来看,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已经危及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西班牙在2009年1月失业率升高到13.3%,创历史新高;日币大幅升值,日本主要的汽车与电子公司财报总亏损超过2.6兆日币;英国5月失业率攀升至7.3%,失业人数高达227万人,创12年来最高;美国5月失业率升高至9.4%,再创26年新高;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5月失业率增为5.82%,失业人数为63.3万人,创历史新高。

2008年美国进行救市,主条目是经济稳定紧急法案。为缓解次贷风暴及信用紧缩所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几个月来大幅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进行了六次减息行动,利率由4%降至1.75%,并打破常规为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直接贷款及其他融资渠道。美国政府还批准了耗资逾1 5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另外放宽了对房利美、房地美(美国两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融资、准备金额度等方面的限制。美国财政部于2008年9月7日宣布以高达2 000亿美元的可能代价,接管了濒临破产的房利美和房地美。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亦采取了大手笔的调控。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出台了投资规模达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大措施;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轻纺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同时,国际组织也就经济危机问题积极地作出回应。11月8日,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在巴西圣保罗开幕;11月15日,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召开;11月22日至23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20国集团金融峰会在宣言中再次强调了“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的重要性。会议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与会各方就下一步应对金融危机行动达成了协议,20国集团领导人承诺将共同行动,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应对全球宏观经济挑战。

2011年1月10日,国际清算银行在巴塞尔召开成员央行行长双月例会及全球经济会议,分析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会议主席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世界经济已走出危机阴影,全球经济复苏已经确立。

【注释】

[1]杨巧明.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王冰.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北方经贸,2004(12).

[3]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