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补贴与反补贴概述

补贴与反补贴概述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补贴与反补贴概述补贴与反补贴历来是国际贸易关系中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规定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属于合规性贸易壁垒。补贴是政府行为,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 补贴与反补贴概述

补贴与反补贴历来是国际贸易关系中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事实上,一方面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满足某些政策需要,各国政府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行业或产品实行补贴,以降低本国出口成本,创造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从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受到补贴措施影响的进口国为维护本国企业公平竞争地位,纷纷使用反补贴措施以抵制补贴的侵害。而受到反补贴措施影响的国家又采用其他方法对付,这种针锋相对的斗争成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补贴的概念

补贴(Subsidies),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它的表现形式包括:资金直接转移,如政府赠与、贷款;潜在资金转移,如贷款担保;政府对本应收取的资金给予豁免,如减免税收;政府提供一般基础设施之外的其他服务或商品,或政府购买商品;任何形式的收入支持或价格支持等。

补贴认定有三个条件:第一,补贴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第二,补贴的形式为财政资助或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第三,补贴使相关企业或产业获得利益。

二、反补贴及其特点

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

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规定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属于合规性贸易壁垒。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相比,反补贴作为新型贸易壁垒对一国外贸出口和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其特点如下:

(1)反补贴的应诉主体为政府。补贴是政府行为,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威胁主要针对企业和特定行业,而反补贴则会影响被调查国的贸易和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甚至总体经济战略。

(2)反补贴的调查范围更广泛。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仅涉及特定企业或产品,而反补贴的涉及面更加广泛,调查范围可能接受政府补贴对象的下游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危害更大。

(3)反补贴的影响时间较长。相对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反补贴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持久。为应对反补贴调查,一国政府必须逐步调整相应的贸易和产业政策,这种调整将在长时间内对一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三、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补贴作为公共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广泛采用。随着各国经济状况的变化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为了扩大出口,世界各国纷纷对出口实行各种各样的补贴,与此相对应,进口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发展,又经常动用反补贴措施予以对付。

这种补贴与反补贴的结果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扭曲了正常贸易关系,损害了从事国际贸易的各国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社会逐步达成共识,必须制定一种多边贸易规则来规制和调整业已广泛存在的补贴和反补贴行为或措施。

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的形成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历程。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生效,其第6条、第16条和第23条的规定开创了国际补贴和反补贴法的历史,但由于这些条款过于原则化,不能有效制约一些国家对补贴和反补贴的滥用,补贴和反补贴措施甚至成为阻碍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1973年9月“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缔约方达成了《关于解释与适用〈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第16条和第23条的协议》,也称《反补贴守则》。该守则确立了补贴的一般纪律,丰富了反补贴的有关规定,同时制定了反补贴争端的规则。《反补贴守则》是对《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补贴与反补贴制度的重大发展,并对日后的“乌拉圭回合”达成《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反补贴守则》只是一个诸边守则,实际签署的只有24个缔约方,其约束范围有限。

1986年9月“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将补贴与反补贴列为主要议题之一,经过8年的努力终于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从而在世贸组织中确立了更为完善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约束机制。作为世贸组织“一揽子协议”的组成部分,适用于世贸组织所有成员,使国际反补贴法更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