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大学文化建设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定位问题,而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定位则由其办学定位所决定的。由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培养目标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定位。

一、科学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定位”一词源于工程领域,其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仪器对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测量。后被引申于经济领域,主要指市场的定位,即是对消费者心智的一种战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学校竞争机制的不断加强,“定位”一词现被广泛引申于高等教育领域。办学定位,就是根据高等学校的性质、办学基础和条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结合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和社会各界预期支持力度以及校内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其具体包括办学目标、办学类型、办学层次、服务面向、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特色等定位要素。

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大学文化建设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定位问题,而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定位则由其办学定位所决定的。因此,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大学文化建设定位,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在此有必要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进行一些具体的探讨。

其实,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科学定位是很必要的。首先,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客观上要求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科学定位。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科学定位必须结合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世界科技和文化前沿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其次,办学层次的提升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进行重新定位。由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培养目标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定位。再次,系统论的观点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进行重新定位。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本科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受到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并相互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在与其他院校相互作用过程中,如果不能找准自己在系统中的位置或偏离其应处的位置,就会破坏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而被系统淘汰。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

1.类型定位

办学类型的定位是高等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位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应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新建本科院校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找准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修订稿)主要以培养人才职能来分类,将第三级教育(相当于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序数5)相当于专科、本科和硕士生教育;第二阶段(序数6)相当于博士生阶段。第一阶段分为5A、5B两类。5A类是理论型的,学习年限较长,一般为四年以上,并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类是实用技术型的,学习年限较短,一般为2~3年,也可以延长至4年或更长,学习内容是面向实际,适应具体职业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5A类又分可为5A1与5A2。5A1是按学科分类,一般是为研究做准备的;5A2主要按行业分类,一般是从事高科技要求的专业教育。据此,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应定位于5A2类型,也就是介于研究型大学(5A1)与职业型院校(5B)之间的应用型大学,为地方各行各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结构调整之后,我国的高等学校的类型按其主要的职能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高职高专四种类型,呈正金字塔型。因此,从职能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定位于教学型大学。

长期以来,在我国,人们思想上已形成了一个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以为只有“研究型”大学才是高水平,而“教学型”大学就是低水平。实际上教学和科研永远是大学展翅高飞的两个翅膀,谁也离不开谁。科研可以促进教学,教学也能促进科研。在大学,科学研究是“源”,教学是“流”;没有科研这个“源”,教学这个“流”就难以充实新的内容,提高质量。“源”和“流”相辅相成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内容才能不断更新,也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新建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有根本的区别: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大批专门人才,而不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简单地说,地方高校中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必须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与教学相结合。

2.人才培养类型定位

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从培养规格上可分为:实用型、应用型、学术型。从培养层次上又可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对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按照不同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指高校按照哪种方案为主进行人才培养。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结构必须随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调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切不可好高骛远,应该把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作为重点,把本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重点。

同时,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要随着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改变而变化。在谋求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移时要把握好一个“度”。确立这个度的基准是:第一,以前瞻性眼光预测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和对高层次人才潜在的需求量。第二,考虑到地方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动态性平衡的需要。第三,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类型定位,结合自身的师资水平、教学与科研能力以及生源质量等,来估量本校在高校总体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及办学实力、发展潜力。第四,深刻地洞察特定历史时期潜藏着的社会机遇能否用我所长。“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制约或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地区正在向知识经济迈进,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大批本科及其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有实力的新建本科院校在中期定位上,办学层次可以适当高移。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进程尚处于初、中期阶段时,新建本科院校应考虑“低重心”办学,此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层次类型结构的变动和调整应遵循“分区规划,分类发展,分层优化,动态平衡,共同提高”的原则,将人才培养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并且立足于服务地方;从培养对象来说,应该以培养本科生为主。

3.服务面向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是指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时所覆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从空间位置看,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地处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市,往往是所在城市唯一的或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从管理体制看,新建本科院校多为省属高校,其管理权属于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办学资金也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往往实行“省市共建”;从传统看,新建本科院校的前身多是因地方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专科学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因而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立足于当地,服务于地方,自觉承担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智力保障的责任;也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应该确立立足地方、面向基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中赢得生存空间和发展活力。同时,也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培训与教育基地。

上述的定位是针对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并不排除新建本科院校有其他的定位,且针对学校整体而言,也不排除学校内部有其他的定位,如学校的服务定位为面向地区,而某些优势学科定位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应清醒地看到:新建本科院校做到合理定位,只是找到了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发展方向;日后能否办出特色,能否坚持既定的合理定位,需要自身努力,但更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广泛支持。只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力量。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特色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不能回避,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特色。如果新建本科院校在起步阶段就靠模仿、复制、“克隆”他校,发展稳定后也定会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努力彰显自身独有的办学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追求特色的必要性

新建本科院校追求办学特色,除了本身存在缺乏特色、特色不鲜明外,同时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特色就是战斗力,特色就是竞争力,要“异”峰突起,出“奇”制胜,要在“异”和“奇”上做文章。这就要求学校要发挥优势,特色取胜。新建本科院校是时代的产物,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加入WTO后高教领域内的激烈竞争,新建本科院校要想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突出特色,以特取胜。

首先,新建本科院校追求特色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是走多样化发展道路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幅扩招,大众化高等教育已由理想变为现实。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促使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因为,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广大青年求学的要求和他们自身的能力是多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需要高等学校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的人才,也需要培养数千万的专门人才;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使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利益主体和价值主张多元的环境之中,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功能和类型不断分化,使高等教育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多样化是高等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美国,正如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多次声明的那样,多样化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高水准的基本原因。

其次,新建本科院校追求特色是推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形成合理分工的需要。随着高等学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高等学校的办学实践越来越直接服务于不同层面的社会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因此,高等学校必须要合理分工,办出特色。美国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曾指出:“对各高等学校进行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全力投入不同的工作。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同类型的、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一般教育、复杂程度不等的研究(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最侧重应用的研究),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因院校分工后产生了各类相应的组织结构而得到承担。”

目前,我国尚无权威部门对高校系统进行科学而明确的分类,因而分工也不明确,这在客观上加剧了院校之间盲目攀比的风气。在这种情况下,新建本科院校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理智地对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复杂的高校系统中找到符合自己特色的恰当社会分工。

再次,新建本科院校追求特色是满足社会发展要求,适应地方经济区域化发展的需要。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处于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市,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这是促使本科院校向地级中心城市延伸,形成高等学校合理布局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和经济特点千差万别,表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不同地区在人才层次和专业结构方面需求不同。所以,新建本科院校根据所在区域环境突出特色,主要是由各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创建特色策略

(1)创办特色学科专业

伯顿·克拉克教授认为,要分析高等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从学科开始分析”。可见,特色学科对新建本科院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是很重要的。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创办有特色的学科专业是体现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的最直接、最有力的选择。基于此,学校要注重对学科专业的调整、创新,打造具有时代气息、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地方特色的新的学科、专业体系。

注重学科专业与区域的“结合点”,发展特色。学科专业与区域的“结合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社会职业需求结构的结合点;二是学科专业结构与地缘区域特色的结合点。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面向地方,在培养人才上必须考虑区域社会职业分工的需要:一是区域对人才数量的结构性需求,二是区域对人才素质的结构性需求。社会职业所对应的专业是“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所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创建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要着力寻求学科结构与社会职业需求结构的“结合点”,根据“结合点”发展学科特色。同时努力寻求“结合点”与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交汇点”,使培养的人才不仅在类型结构上而且在素质结构上适应社会的需要。这种“结合点”和“交汇点”构成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点”,表明了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一所学校的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结合越紧密,这所学校的学科结构体系就越有特色;这所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适应了社会职业的需要;这所学校培养的人才就是有特色的、高质量的。龙岩学院前几年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2004年又改为龙岩学院;龙岩学院目前还坚持培养中小学教师,也设立了一些非师范专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两个专业很有特色:一个是动物养殖专业。这是专升本之前就办得很好的,附设养鸡场;另一个是采矿专业。龙岩矿藏丰富,矿业人才奇缺(全国也是如此,矿山事故多发,与缺乏技术人才不无关系)。湖南科技学院一方面对一些老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进行改造,实行主辅修制和选修制,拓宽专业口径;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系部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申报新学科专业。升本以来,先后增设了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艺术设计等多个与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吻合的本科专业。泉州师范学院一方面立足学校现有的学科基础,扬长避短,改造有生命力的传统学科专业;另一方面则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高科技学科,通过集中优势力量,找到学校整体发展的突破口,以特色建设和发展带动一般的、非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进而达到学校整体的协调和全面发展。江西的渝州学院,较早地预见到中国制造业技术人才的不足,专门培养制造业的高级技工。前几年,包括深圳、上海很多地方很多企业都来要它所培养的人才。因为它比别人走在前面,看准制造业的重要性,因势利导,满足了某一层次的人才需求。丽水学院在继续巩固传统优势专业尤其是师范类专业,以满足本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同时,根据丽水市“九大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及五金机电、特种材料和精细化工等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临沂师范学院立足临沂商贸城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专业。菏泽学院根据菏泽作为产粮大市急需农业人才的实际,加大种子、农机、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投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所处的地缘区域特色是学科特色发展的源泉,它为学科特色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特色资源,这是其他地方的同一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从地方特有的自然资源来看,由于各地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等。从各地特有的历史、人文资源来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历史事件、文化名人、革命圣地等。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将这些地缘区域资源纳入到自己的研究范围,在研究基础上创建特色学科专业。在这方面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已作出了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赤峰学院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学科。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是辽代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北方文化之源。赤峰学院组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红山文化”“契丹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史研究,成立了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和赤峰学院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2004年7月,赤峰学院在组建仅仅一年的时间内,便成功地举办了“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为赤峰学院历史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泉州师范学院院长陈笃彬教授认为泉州师范学院应努力在以下两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一是优化教师教育特色。泉州师范学院是由四所师范学校发展而来的,漫长的师范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师资资源是泉州师范学院发展教师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创建开放、多元的侨乡特色。泉州地处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对外开放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学校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办成一所具有开放、多元侨乡特色的学校。2004年6月由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三明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力求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上展现自身特色。学校围绕三明市“31”产业集群发展重点,遴选植物学、结构工程、设计艺术、应用数学等作为重点建设的5个特色学科。同时,根据三明具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学院积极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为三明市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湖南科技学院的前身是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零陵师范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该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永州市是我国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制陶文化及理学的发源地。该校结合这些实际相继建立了中国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文化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油茶研究所和中国油茶协会等,促进了该校历史等学科的特色发展。孝感学院把突出应用学科作为办学特色之一。在农科方面,先后开展莲藕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研究,特级优质稻“孝感太子米”生长机理及推广开发研究,板栗、称猴桃等果树果品防虫治病、储藏保鲜技术推广研究等。孝感也是我国孝文化的发祥地。为了开发这一资源,孝感学院成立了孝文化研究所,先后出版了《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等多部著作,孝文化成了该校的特色学科。

(2)独具风格,追求自身特色

办学特色是一种追求自身个性的办学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各个学校只要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都能找到自己独特之处。例如孝感学院院长吴崇恕教授根据多年的办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三个特色:一是地方性特色。这主要是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应用性特色。这一方面是指人才培养方面侧重于应用型,另一方面是指学校科技服务方面突出应用研究特色。三是独特性特色。这就是因地制宜,创建地方本科院校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肇庆学院在实践中提炼的办学特色是:历久弥新的师范特色、植根沃土的地方特色、初见端倪的国际特色。许昌学院认为,培育特色是全方位的,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包括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等各个层面,凡是能培育出有特色的都要努力进行规划、建设。肇庆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与老校、名校相比,虽然缺乏深厚的办学底蕴,没有很强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流的学科专业,只要能正确分析自己的社会位置、区域位置、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选准办学特色的突破点,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扶持,同样可以有所作为。经过30多年的办学实践,肇庆学院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这些特色可以概括为师范性、地方性、开放性三方面。

(3)师资队伍建设是创建特色的关键

在办学特色的创建过程中,教师至少承担着三种角色:一是办学思想的实践者。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的办学思想如果得不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支持,不能变成教师办学的行动,办学思想再好也只能是一纸空谈;二是学校已有特色的传承者。办学特色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逐步积累的过程,往往需要很多年,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传承者;三是特色的创造者。特色出自于创造,高校如果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办学特色的建设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实力较弱、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势必影响学校特色的创建,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在增强总体师资力量的同时,注重师资结构的调整。新建本科院校要把引进“外来”人才、不搞“近亲繁殖”和要对“内生”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师资结构(这里的“内生”人才是指新建本科院校对校内专门教师进行“继续培养”,建设“双师”型师资人才)。

办学特色既没有固定模式,也是不可穷尽的。每所学校只要深刻挖掘已有的优势,精心培育未来发展的亮点,总会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过,特色又不同于差别。不能把与别校不同的就说成是特色,只有当既与别校不同又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并使其不断得到发展壮大的差别或者即使与别人相同但自己优势比较突出的才是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