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横向比较即不同公共文化建设指标之间的比较,找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即以较少的指标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既要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单因素选择,追求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而且,设计公共文化建设指标体系的方法应采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方式和合理的数量关系,体现出对各种关系的统筹兼顾,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

四、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学界关于大学文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大学文化的概念界定、内涵、外延、功能的分析以及国外的相关经验及对策等理论层面的讨论,而实证性研究较缺乏。本书着重从实证角度对大学文化及其建设进行研究,构建能够评价大学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并提出若干评价方法,从操作层面解决大学文化建设无据可依的局面,最终推动大学文化的建设实践。

1.评估指标的设计原则

构建公共文化建设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科学的研究流程和研究方法,才能够保证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1)以人为本

公共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对于实现文化权利、促进文化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享受文化权利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切实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次,文化权利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成员是否能享有文化权利、是否能占有并享用文化资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2)目的性

在公共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在决定每一个单项指标时,都应考虑这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它所反映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的特征,确定该指标的名称、含义和口径范围。就公共文化本身而言,有许多指标可供选择,究竟确定哪些指标用来科学地对所研究的公共文化建设加以评估和分析,则必须充分考虑公共文化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3)科学性与实用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方法等,即在理论上必须有科学依据,在设计公共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时,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使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公共文化的实质。实用性指的是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务实有效。

(4)时代性与前瞻性

前瞻性即对未来事物发展方向的把握。指标体系不仅要能够紧密结合公共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凸显当前重要指标,还要能够在比较科学地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公共文化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供具有超前性、导向性的指标。

(5)联系性与可比性

可比性指的是指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对象间的比较,即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即同一公共文化建设指标的这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作比较。横向比较即不同公共文化建设指标之间的比较,找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种具体情况,采取调整权重的办法,综合评价各指标的状况。指标具有可行性、联系性,才能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6)系统优化性

公共文化建设指标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地界限分明,避免相互有内在联系的若干组、若干层次的指标体系,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即以较少的指标(数量较少,层次较少)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既要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单因素选择,追求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而且,设计公共文化建设指标体系的方法应采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方式和合理的数量关系,体现出对各种关系的统筹兼顾,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

2.大学文化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

当前高校面临的各类评估已经较多,因此大学文化建设指标体系应本着考查方便、简便易行、易于量化、普遍认同的原则,充分考虑指标收集的可行性、可信性和低成本,尽量减少评估给各高校带来的不便,控制评估所需的财力、物力、精力和时间上的负担,以高校自评促建为主,互评提高为辅,增加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

(1)一级指标

大学文化建设的维度很多学者在研究大学文化的内涵时对其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很多理论:“二分说”“三分说”“四分说”“五分说”“多分说”。

笔者认为,由于对大学文化理解的出发点不同,最终导致了学者对大学文化的各种学说。因此,按照前述关于大学文化的内涵,可将大学文化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三个维度,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和最高表现形式,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规范体系,具体表现为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所尊崇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等,具有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的作用。

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和大学精神文化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形态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学物质文化多存在于如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校园环境、建筑布局、人文景观、教学设施与手段及各种办学条件等有形事物中。在大学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大学物质文化处于表层文化的维度。

除表层的物质文化和处于内核的精神文化以外,大学文化还应该包含大学这个特殊的组织日常运转相关的制度文化,如教学制度、科研制度、各种行政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人性化、科学化程度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程度好坏的重要反映。

此外,为了鼓励大学文化的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建设与发展,在上述4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专门增加了特色文化这个指标,以此作为各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第4个一级指标,或附加增值指标。

(2)二级指标

在建立大学文化建设基本维度的基础上,需要对各个维度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考察,即在对一级指标进行解释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二级指标。大学精神文化受大学领导者的影响很大,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的价值观、校领导班子对大学精神的领悟与实现、大学的整体形象设计与规划等,都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精神文化下面的二级指标,主要采用校长价值观、大学精神、形象设计与规划三个方面作为其重点。

对制度文化的理解,重点应放在与大学文化紧密相关的各项制度上。但由于大学的其他管理制度,如教学制度和科研制度也是影响大学文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大学文化的组织机构建设状况、专门的大学文化制度以及其他管理制度作为制度文化下的二级指标。

物质文化维度主要针对的是大学文化中的硬件部分。其中,图书馆承担着传播知识的重担,是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硬件之一;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师生学习、科研、生活的重要园地,因此网络也是衡量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标志之一;大学中的各种人文景观以物化的方式将大学特有的精神内涵体现出来,增加和活跃着校园中的人文艺术和科技氛围,是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表征;各类文体场馆、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是大学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各种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举行,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其他保障条件,因此将条件保障也作为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二级指标。

特色文化建设指标的设置,是为了充分体现和鼓励大学文化中的鲜明个性。特色文化,展现的应该是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与众不同和出类拔萃之处。若一所大学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有成效显著的特色成果,在文化育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和推广,则应该考虑给予特殊加分。设置此指标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各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弘扬优良传统、保持特色和个性、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内涵发展。

(3)三级指标

在对二级指标含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兼顾可操作性、容易测量等性质进一步将其细化,最终列出三级指标。评估者根据三级指标的要求和标准,对各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状况进行考查、评分评价。

综合以上考虑,笔者设计了大学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1-1所示。

表11-1 大学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img2

应该注意的是,此指标体系中存在着数值型指标以及较难量化的指标。在操作过程中,能定量评分的一定要定量化,不能定量的指标要进行定性测评,定性测评的指标要根据工作经验和实际水平划分等级,按照优、良、及格、不及格的标准给出分数。此外,不同指标之间要注意防止交叉重复和互相矛盾。

【注释】

[1]王凤兰. 高校校园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燕山大学学报,2006 ,30(5).

[2]万俊. 试论学校文化的评估. 现代校长,2007(5).

[3]孙延坤,李长波. 学校文化评价浅析. 文教资料,2007(6).

[4]洪力群. 论中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和开放性.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2(4).

[5]杨秀祖. 论地方高校在区域内的文化引领. 辽宁教育研究,2007(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