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高等学校一定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的要求,建立有利于大学文化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校园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3.提升“文化品位”是构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品位,又称品第、品级,原义是指矿石中用物质的含量,现泛指档次、等级。

二、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高校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反映师生共同的信念追求和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而且具有“培养什么人”与“如何培养人”的精神特质和校园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观念以及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于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导向和育人功能,优化育人环境,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不但是重要之务,而且是经常之务、长期之务。作为高等学校一定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的要求,建立有利于大学文化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校园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1.坚持“先进文化”为导向是构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的基本要求

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高等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创建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这说明,高等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大学文化必须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题,高等学校的特殊任务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因此,高校大学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充分体现“先进文化”的性质。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教育。同时,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的特点。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既要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热点,满足心理需求,又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和社会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倡高品位、高格调,突出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活动,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以大学精神培育高雅、先进、文明的大学文化,以崇尚自由、民主的现代意识,赋予校园文化建设时代性、民族性和科学性的崭新内涵,使校园充满朝气、灵气并营造奋发向上的氛围,成为广大师生新思想的畅想园。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目标设计,其中之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显然,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理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固然受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影响,但是积极有效的文化建设将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以育人为中心任务的高校是形成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大学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无疑是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大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同时,知识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这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文化建设涉及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及制度文化等方面,必须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因此,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而且,高校大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而不是暂时的,因此,在进行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对学生的发展起作用为目标之一。

3.提升“文化品位”是构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

品位,又称品第、品级,原义是指矿石中用物质的含量,现泛指档次、等级。校园文化品位讲的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的档次和文化在其中含“金”量的高低,亦是从审美角度对校园综合育人环境的一种审视。它不单纯指品质,更是一种包含思想文化形式和价值取向。大学文化品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优劣。因此,建设高品位、高格调、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从基础文明抓起

基础文明主要是指校园的环境卫生、秩序,学生的行为、生活方式、习惯风尚、道德规范诸方面。基础文明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是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包括校园生活)中应恪守的原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更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因此,营造高品位的大学文化必须以基础文明建设为切入点。

(2)突出思想性

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和示范区,大学文化建设理应优于社会,高于社会。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校园文化成为弘扬时代崇高精神,弘扬主旋律,培育“四有”新人的丰沃土壤。

(3)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制度的核心是人,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高品位的制度文化,使之成为高品位校园文化的保证。

(4)突出“个性特色”是构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设方针

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独具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个性。特色是一所高校的名片,有特色的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成功的标志,也是大学的魅力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学者预言,21世纪的中国高校将是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将成为未来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特点在于校园文化的独特性、难模仿性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高校间的质量竞争、人才竞争、资源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早已不是争一时之优劣、究一事之长短的竞争,而是立足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的竞争、特色的竞争、整体实力的竞争。打造教育品牌、彰显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而特色大学文化的打造和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多个文化层面上,特色、个性的形成,已成为各高校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也是各高校打造教育品牌、塑造独特形象、形成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因此,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突出个性”的建设方针,创造出具有学校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精神、风格、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有生机和活力。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特色形成,一是应基于学校自身的认识和了解。对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学校类型、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学科特点、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校风学风、历史传统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找到特点和优势所在,在总结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方能进行特色建设。二是大学文化的个性要从学校发展建设的历史中去提炼,从师生员工的活动中去发掘,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去创造和实现,对于那些已经被实践检验而显有成效的校园特色文化要及时地归纳、总结和升华,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5)立足“整体推进”是构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的坚实基础

大学文化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模式,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因此,大学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一定的成效。从大学文化建设的宏观意义上讲,大学文化建设重在“造势”。“善弈者谋势,不善变者谋子”,意思是要从整体上推进、在全局上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一是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德育、素质教育工作与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校的发展,与校风建设、学风建设以及教风建设,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二是建立健全大学文化建设有效工作机制。从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大学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的整体发展规划,以达到持续的整体功效,并制订年度大学文化建设计划,不断建立和完善大学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制度和评比奖励制度,将大学文化建设与学院事业发展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评估。三是建立大学文化建设组织机制。成立由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党委时政话题宣传部、院团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部、后勤服务中心、保卫处、工会、人文学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大学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大学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协调、督促、检查工作。院团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部与人文学院等部门负责具体组织与实施大学文化建设活动。后勤、保卫等部门重点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搞好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学院周边环境建设。四是完善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把大学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加大投入,确保大学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完善大学文化建设的配套设施和措施,在人、财、物、时间与场地等方面创造必要条件,切实解决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6)形成“全员共建”是构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的可靠保证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在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它不仅是党委宣传部门、群团工作部门的责任,教务、院(系)、后勤等部门都要负起责任。而且,大学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它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就能建设得好的。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受益,而是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大学文化的意识。浓郁丰厚的、良好的大学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高校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那种认为大学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责任的狭隘意识,正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普遍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校园文化建设上新台阶的重大障碍。因此,只有全体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应尽的责任,大学文化建设才能从整体上摆脱目前的这种状况。为此,要实现校园文化全员共建、共同参与,就要求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服务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只有这样形成的大学文化,才是大家认同的、持久的、积极的、稳定的、真正发挥作用和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大学文化。同时,应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使活动趋向精品化、常规化,同时应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将“校园”延伸到社会,与社区建设、文化建设、企业建设相结合,更好地完善校园文化。总之,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大学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健康、和谐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