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对加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对加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有成效的。

守望传媒学子的精神家园——对加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姜纳新 杨 硕

写下这个题目,源自于刘继南校长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提出关于建设中国传媒大学的精神家园的建议,缘起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布实施,同时也是对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的冷静思考和满怀信心的憧憬。

校学生处不仅承担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行政职责,也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在为自己提出各种问题:为什么学生课堂不文明行为如此之多?为什么国家助学贷款还款遭遇信用危机?为什么学生文艺演出中“嘘”声一片?为什么学生会因为正常的宿舍调整群起滋事?不少教师抱怨现在学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这样认为,我们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学生。我们常希望有一个好的生源,但获得好生源一定是“有作为”的结果,“有作为”就是把现有的学生教好,现有的学生教不好,怎么会有好的生源呢。当前作为高等学校如何适应新形势,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一、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高等学校不应成为职业训练所,大学应培养一代有“德行”的人才。学校教学生学知识、学科学,更要花大功夫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二次大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但是与此同时,人们的道德堕落现象也日益突出,社会道德水准每况愈下,美国校园里大量出现吸毒、酗酒未婚先孕、强奸、械斗的暴力事件及考试作弊不断增加的情况。美国学者说,美国大学事实上基本放弃了本科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放任自流,针对近年来美国屡屡发生的“校园血案”,美国教育家指出,这是缺少“道德教育”的恶果,是美国今天教育制度的一个致命伤。学生缺少道德教育所产生的恶果,必然贻害社会。1995年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纽约会晤时,江主席说,我们中国很不容易啊,我们利用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克林顿表示,非常钦佩,他说,我这里也不容易啊,美国的人口占世界的5%,但美国人消耗的毒品占全世界的50%。可见,道德教育的缺失所引发的美国社会问题的严重。如果我们不引以为戒,未来我们的校园将会怎样?好多年前,就听人说过这样的话:培养的学生如果身体不好,是废品;如果智育不好,是次品;如果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只有当人的创造力、智慧水平和德性相统一的时候,每个人的创造力才会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相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若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高校就有可能培养出一批高技术强盗。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校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校应当特别强调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最高的学位。

二、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

1.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富有成效

2004年4月份,根据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调研的工作方案》要求,我校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在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我校学生思想状况总体来看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信任,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高度认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有成效的。

2.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

(1)公共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

调研中学生普遍认为公共理论课有点形式主义,一些课程如《大学生思想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等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难以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教育作用,学生们很大程度上就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座谈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言论是:“思想教育说教性太重,不切实际,太形式主义,难以服众。”“思想教育形式和方法不适应学生思想开放、活跃、多元化、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表面化的教条太多了,不能从根本上使人信服,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调查中认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最令人反感的是流于形式的占50%,有应试之嫌的占37.2%,内容不切实际的占12.8%。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口较大

调查显示,尽管绝大多数同学思想状况处于正常的发展轨道,但一些同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焦虑,人际交往中存在心理障碍,自我封闭等等,尤其是大一新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方式方法上均处于转变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迫切需要提高排解心理压力的能力,目前学校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明显不足。

(3)校内管理问题易引发学生思想不稳定

很多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日趋成熟,在很多社会重大问题上有清醒理智的认识。但在校内管理问题上,如对学生宿舍的分配、教室的使用、学习生活场所的设施维修、有关费用的收缴等方面就时有争议,对食堂伙食的质量和价格也会时有反映,如不及时妥善地处理就会成为不稳定的隐患。

(4)学生择业环节反映出的潜在思想倾向不容忽视

调查中我们注意到,毕业生中有一部分人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埋没、被大材小用,就业压力、人才招录和使用上某些不公平竞争,担心自身才能和发展前程会被无规则的选人机制断送。与此同时,学生思想中诚信意识淡薄、功利主义色彩加重,如毕业生中签约着急、违约随意的现象有所抬头,贷款学生毕业后按时还款意识差,违约人数每季持续增长。又如,调查显示27.1%的学生认为入党是找工作和升学的需要,比认为入党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多出4个百分点。

三、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客观原因

学生的思想变化有广泛的社会原因,许多思想上的困惑源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在刚刚建立之中,法制不健全,管理方式相对滞后,道德制约乏力,在社会竞争中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经常“吃亏”,而缺德行为经常“得逞”,这种现象反映到学校则容易使学生在思想行为取向上产生一些偏差,如功利色彩加重、诚信缺失等。另外,社会转型期导致精神生活和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独生子女的负面效应即显现出他们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艰苦奋斗意识,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功利性强、自私,非智力能力表现不尽人意,加之社会竞争的加剧,收入差距的拉大,均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显突出。

2.教育观念原因

校内管理问题容易引发越来越多的学生思想不稳定现象的实质是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随着高校学生缴费上学和后勤社会化的实行,高校学生的消费者意识和权益意识迅速增强,尽管学校并未实行全成本核算,但学生们开始以消费者的心态思考自己缴纳的费用是否得到有效回报,并且按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寻找学校在教育设施、教育手段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而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不同程度存在忽视学生权益的现象。学校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教育管理,在管理与服务中培养和提升学生。

3.人员队伍原因

尽管学校采取过一些措施,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在数量、质量、待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人员少,不系统、未形成滚动机制,社会地位不高,无人愿做,部分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佳、水平不高、工作方式陈旧。有些专业教师只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没有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对学生在思想上加以引导,课堂内外的表现没有做到为人师表,这也影响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4.教育教学原因

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脱节,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教材存在着严重滞后性,通篇说教、方法单一;教师授课拘泥于书本的纯理论,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实践环节。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没有把握住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来开展工作,所采取的方法简单生硬,说的大话、空话、套话多,缺乏信服力。有时则以行政命令代替思想政治工作,以“权”管学生或以“势”压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加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意见

1.加强和改革“两课”教学,将其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重点工程、希望工程

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坚定不移地发挥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不懈地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加强和改革“两课”教学,将其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重点工程、希望工程,不是一般任务,而是根本任务,不是武装一批大学生,而是武装一代大学生,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灵魂和核心。

2.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全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该是我们培养优秀人才的根。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世界眼光非常重要,但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两者不可偏废。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但“三个面向”的立足点必须建立在民族精神这一根上。大学生中很多人会出国,关键是他们在出国留学前,各方面准备工作做得如何?我们为他们的出国留学做了哪些基础性工作?他们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根基如何?面对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他们“报效祖国”的底线还在不在?大学生是高知群体,也是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的重点人群,21世纪的国力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已经紧紧围绕着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展开。这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校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合作交流项目的建立,为学生搭建了多种对外交流的平台,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与国外同类学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既了解国外教育的优势,也认识本国教育的长处,从而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清晰的思考,让学生在认识他国文化的同时,增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激发爱国情怀。

3.以学生党建为契机,教育学生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对德育工作带来了双重影响,许多学生在小学的时候立志当科学家,中学的时候最大愿望是进一所名牌大学,到了大学后就只想找一份好工作,找了工作以后就想有一套房子,有一个好的家庭,志向越来越现实,一些优秀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不过是想做一个白领,工资高一点,工作环境好一些,就满足了,小富即安思想比较普遍。那么,国家对人才,特别是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是不是就满足于这样的现状呢?当然不是,我们的优秀学生如果不能从小确立志存高远的理想,将来他们也许可以过上很舒适的生活,但对国家的发展又能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一大批怀抱远大理想,能几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我们国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科技进步与创新,就会成为空谈,因此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他们志存高远,永远跟党走,应该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特别需要关注的方面。

当前尤其应该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培养一支宏大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没有足够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就谈不上学生党员数量的大幅度上升,坚持早播种、早选苗、早培养,建立三级培训机制,分层次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逐层深入的理想信念教育,即从新生入学教育起,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全员培训,引导学生了解党、认识党;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进行轮流培训,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对列入发展计划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引导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端正入党动机。通过三级培训,有效保证所有在校大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一次普遍的理想信念教育,把党的种子尽早播入学生心田,同时设置入党答辩环节,把好入口关,建立标志佩戴、述责答辩、群众测评等配套环节,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使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和党性锻炼进一步经常化、制度化、有序化的开展,坚持以党性锻炼为主题,切实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4.以文明行为养成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职业道德等良好道德品质

文明行为养成应坚持从小处入手,抓住一些细节对学生进行引导,本学期学生处开展了“二三四五六文明修身工程”,对一些不文明行为明令禁止,通过这些具体的规定及文明修身活动,给予学生更明确具体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新学期学生处拟与新生签订《学生手册》告知书,并对有关规定进行考试,“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教育必须辅之以严格管理,教育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当今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首先是学术诚信,它最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要通过个人诚实劳动获得有用的知识,反对考试作弊、抄袭、剽窃等自欺欺人的不道德行为。其次是消费诚信,学生处拟结合助学贷款、发放大学生信用卡等开展诚信教育,逐步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议《广播学院报》由派发改为在学生宿舍试行无人售报,开展“拿走一份报纸,让人生更精彩;投下一毛钱,让生命更真诚——诚信在我们身边”,既对学生的诚信水准进行测试,同时售报收入可捐助贫困学生。诚信受益,诚信伴你一生,今天高等学校有了切实的诚信教育,明天才会有一个名副其实的诚信国家。

高校还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乐于接受的,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各个领域的职业道德水准,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整个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职业道德的面貌。

5.积极营造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校园氛围

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精心设计和建设校园文化与道德环境,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熏陶渐染的道德空间。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是道德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就是建设道德教育环境,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道德,经过长期培育和积淀成为各自的传统,形成一种教育资源和力量。

其一是校训。“立德、敬业、博学、敬先”,立德为重,它是办学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其二是人文景观和建筑文化。根据功能给学校建筑命名,使其具有人文内涵,成为物化了的校园文化,永久性潜移默化的教科书,随着我校新的校园规划,新建筑正拔地而起,道路命名、研究生宿舍楼的名称,也可考虑赋予它鲜明的道德文化蕴意,如有些学校有“博学楼”、“敬贤楼”、“仁斋”、“信斋”、“诚斋”,女生宿舍可称“文斋”、“雅斋”、“静斋”,这比用阿拉伯数字给学校楼房排序更有教育特色与文化气息,凸显培养学生所需要的人文教育环境。

其三是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导校园文化向多样化发展,实现校园文化与学科建设的齐头并进,在举办广院之春、艺术节、优秀影视作品、高雅音乐艺术进校园等多姿多彩的传统艺术盛会之余,注意举办理、工、文、经、管等学科的竞赛活动,开设多学科的名师讲座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社团管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投身更广泛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其四是建设绿色社区家园。在学生社区建设中强调学生日常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强调宿舍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社区建设,如绿地认养维护、自行车排放、天气预报、楼内消防卫士、社区环保先锋、宿舍安全维护等,倡导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志愿活动。

其五是建设师生交流的网上精神家园。在生活中学生有时是孤独的,与老师有距离,与家长有代沟,有时与同学也有隔阂,于是他们常常把心中的情感倾泻在网络中,所以当学生在网络里发泄心中的不快时,我们应该是知心朋友,送去劝慰的话语;当学生表达生活中的迷惘时,我们应该是方向标,指明前进的方向;当学生流露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时,我们应该是生命的火把,点燃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德育是一项动情的事业,在教师的道德影响中,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教师的道德情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给予学生网络教育环境下的人文关怀,在这种关怀下,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汲取营养,健康成长,单纯讲心理健康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上时时渗透心理辅导,除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之外,其实更多的学生需要我们科学的关怀。

总之,营造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校园环境,使学校成为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世界重要文化的窗口,让花园般的校园,现代化的建筑,长期积淀的人文景观、人文气息,交相辉映。真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点点滴滴中受到教育。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迎望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壮气满怀是学校与学生共同的感慨。他们期待自己能够丰富、充盈、绚丽、深刻,这是他们内在的迫切成才要求。教师要借助手中的笔为他们搭建专业平台,使其学有所长;更要用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正确的导向为其搭建人生舞台,使其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我们愿意用更加科学、严明、易于操作的管理,更加耐心、细致、深入的教育,继续守望传媒学子的精神家园,常言道:“生年不满百,但怀千岁忧”,今天的一切都在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责任要我们今天鞠躬尽瘁!

(姜纳新系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处处长,杨硕系学生处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