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和思考武汉理工大学 胡习文 朱 敏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学生普遍认为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主义严重”。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和思考_青年学术论坛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武汉理工大学 胡习文 朱 敏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全球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人主义思想泛滥 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集体”的概念是非常淡薄的。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活动不愿参加,而愿一两个人独处;公益的事务不愿意承担,而只顾自己的事情;旁人的权益可以不顾,而自己的利益不能受到丝毫的损害等等。在这些青年学生的脑海里唯有自己而无他人,更无集体。

2.道德理想观念淡漠 他们对中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主流道德要求,诸如公而忘私、为人民服务、敬业奉献、宽厚仁德等正面价值观念,表示冷漠和疏离;对社会理想、国家前途、人类未来以及个人信念等重大人生课题更是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以天下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振兴而努力奋斗”等,均是远离现实的空中楼阁,是空洞的说教。

3.重利轻义现象严重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利、义的关系是非常明晰的。重义轻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为了义可以舍去生命,何况一些小利呢?而现今反其道而行之,重利轻义的青少年已大有人在。为了一些小事,同伴间可以反目为仇的有之,为了一点小利,牺牲别人利益的有之,更有甚者,为了获取一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而采取卑劣的手段取之的亦有之。

4.基础文明修养匮乏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谦和、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然而,现在青少年中不乏有这样的人,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不息乃至拳脚相加;看到老师和长辈视而不见,不理不睬;对待父母如同仆人,横眉竖眼;男男女女搂搂抱抱,招摇过市;满口脏话、随地吐痰等等。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引起的社会变革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正产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利益多样化和多元化。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许多同学的道德观处于混乱、迷惘、疑惑或“真空”状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二是行为主体利益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利益、追求实际将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潮流。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必然出现偏重实际、追求平淡、理想主义相对淡薄的倾向。如自私自利、轻视社会道德规范、怀疑或否定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原则等都是其具体表现。再加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经济伦理不确定和法律设施不完善,远远不足以规范人们在开放社会中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很自然地把市场的原则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导致一些经济生活的随意性、政治生活的腐败性和社会生活的无序性现象,形成了一个具有某种非伦理性的社会环境,导致德育实效低下的恶性循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不少学生的价值取向。

2.家庭教育的失误 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由于首因效应,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上来讲,现代家庭的父母是十分重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培养的,但由于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心理所致,使其实施的培养教育内容有较严重的偏差,呈现出重物质追求轻传统道德的灌输教育,重技能培训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倾向。导致青年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我行我素,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传统文化、价值,甚至对现实社会存有逆反心理。由于性格的缺陷,当他们进入复杂的社会时很容易遭受心理挫折,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以无私的心却娇惯出自私的一代。在家庭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把学习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对孩子的品德塑造关心甚少,甚至漠不关心。一些父母在人格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对孩子的教育过分地强调以自己为中心的实用主义,把捞取实惠作为个人的价值准则。有的学生经过学校道德教育,树立起做人的良知,本来很想讲道德,但是每当遇到不道德现象时,父母不是循循善诱进行教育,而是对道德行为嘲笑甚至鄙夷。有的家长甚至效仿反面教材对孩子说:“良心值几个钱?”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厉害,不要吃亏。”凡此种种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校道德教育的力度。可以说,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家长要负重要责任

3.学校品德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 思想品德课不能面对开放的社会和多元价值的现实,无法对社会道德问题进行解释,难以回答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冲突问题,不能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和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的道德智慧和能力。这样的品德教育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传递时代精神、塑造时代品格的生机和活力,导致大学生对品德教育的需要率和满意率的巨大反差。这反映出我们的德育教育没能与丰富的人生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着脱离实际、内容陈旧、老生常谈的问题。

学生普遍认为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主义严重”。事实上,在形式主义的现象后面所掩盖的实质性问题是道德教育理论的主体地位缺失和德育工作者急功近利、浮躁、虚假的作风。道德教育理论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包括了道德教育的“目的合理性价值”,即“道德教育的崇高使命在于通过塑造伦理精神,培养完美人格,改善人们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和提升”。另一方面也包括了道德教育为国家政权服务、稳定社会的“工具合理性价值”。而道德教育的狭隘的实用工具化倾向则使道德教育政治化、工具化,使道德教育理论的主体地位缺失,致使道德教育偏离对人自身道德建设的“目的合理性价值”,而出现品德教育中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以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这是品德教育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传统的德育模式忽视了教育本质的主体性,一味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的接受地位,失去了建设自身道德的内在热情和主动精神,失去了学生主体道德知、情、意、动、行的实践过程,致使道德教育难以由教师的知识转换为学生成熟的品德心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知识和道德能力系统。学生主体性缺失是学校品德教育实效性差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一个好的指导思想,但是更应该把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所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讲实话、办实事,求真情”。应该把科学的指导思想,转变为学生愿意听的、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而不能用一种教条的甚至脱离实际的语言和方式进行。针对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我们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用特色理论培养人 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学生对随之出现的新事物、新矛盾和新问题认识不全面,甚至把片面当成主流。为此,我们应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他们认清是非。党中央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导向比较明确的培养目标,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应以此为目标,以形成培养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合力让他们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抓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观的学习,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以班级为单位通过专题研讨、演讲、辩论、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多样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为了保证理论学习的成效,还可以成立“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重要思想评议小组”,定期对各班级理论学习的情况进行督导,评出年度的理论学习先进个人和先进班级。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理论学习心得征文活动,召开学生科讨会,并对获奖理论文章和专业文章及学生予以奖励,以及出版学生讨论文集和学习邓小平理论文集等。

2.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思想可塑性大,如果忽视课堂这个教育阵地,思想道德教育就会失去较大的优势。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且在形成中还会反复,因此,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能确保世界观的转变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对青年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一个雷锋,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就汇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所以,树立先进典型,特别是同时代的,最好是身边的典型,示范作用是非常大的。近年来,各行各业、各个层次都涌现出不少的典型模范人物,为实施教育工作净化社会空气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素材。一批批先进典型的涌现,既是社会空气的净化剂,也是教育青年学生乃至全体人民的推进器。只有不断寻找社会中或人们身边的“闪光点”,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才能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逐步达到社会需要的理想状态。

4.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学生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和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在不同时间、不同问题、不同场合产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如政治思想困惑、人际关系纠纷、课程和择业选择、婚姻和恋爱矛盾、心理冲突和障碍等。因此,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他们排除困惑,提高情商,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能量。

5.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不仅传播着知识技术,而且传播着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它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网络文化变成了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如何解决网络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找准思想道德教育与网络的结合点并掌握其规律,探索网络的教育途径。

6.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和阵地。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影视导读、英语角、文艺汇演、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我们还可以寓教于乐,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

7.要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用社会实践锻炼大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提高能力,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