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充分就业城市的思考与探索

建设充分就业城市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使之与促进就业形成联动。
建设充分就业城市的思考与探索_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研究(上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文江英

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加快构建区域性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指出,南宁市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将注重改善民生,要着力解决就业,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努力建设充分就业城市。民生之要,就业第一。建设充分就业城市对加快构建区域性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继续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力度、全面推进微型企业发展将是南宁市建设充分就业城市的三大主要“引擎”。

一、深入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夯实充分就业城市建设基础

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是创建充分就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就业城市的充分就业以社区为基础。2008年以来,南宁市围绕建设“充分就业城市”的目标任务,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在全市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全市创建了266个充分就业社区(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4个自治区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30个自治区级充分就业社区、31个市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通过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的开展,为城镇新增就业和解决“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提供了良好载体。

1.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鼓励各县区结合实际,进一步从“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托病)和“三大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公共管理)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大做强家庭手工作坊,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在县区认定、建立、规范和完善一批“创业示范基地”、“来料加工基地”等,加大引导力度,形成辐射源头,解决社区就业难题。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创业、指导创业、促进创业。开发便民摊点,促进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就业。

2.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落实再就业政策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有效措施,就业困难人员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点帮扶对象。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的作用,扩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为充分就业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社区贴近居民、熟悉情况的优势,踏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满腔热情为企业、失业人员开展政策宣传,提供政策咨询,对企业用人给予政策引导,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减免税收和小额信贷政策,使之愿意更多地吸纳就业。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使之与促进就业形成联动。不管劳动者在哪个地方就业,都有相应社会保障;不管劳动者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破解小额担保贷款难问题,降低门槛,帮助失业人员创业。

3.深入推进社区平台建设

为帮助各社区更好地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开展规范化建设,并制订激励机制,探索根据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补贴,用于改善社区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服务功能。结合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探索在社区建立“就业屋”,完善35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让广大居民在社区便享受到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等服务;再一方面,着力加强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对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在每个社区配备一名素质较高的就业专干,由各县区财政按照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落实经费,把队伍建设提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完善就业困难群体援助机制。依托充分就业社区,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举办“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等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专项活动,完善和拓宽我市“12333”就业援助呼叫系统服务功能,推进就业援助长效化、精细化。量身订做援助计划。依托各级社区,实行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统计制度,建立统一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及时掌握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就业和失业状况等。

二、继续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提升充分就业城市建设水平

2009年2月,南宁市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目前,已基本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创建工作对促进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创业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和对就业贡献率明显提高。要把南宁建设成为充分就业城市,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力度,以全面提升充分就业城市建设水平。

1.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通过报刊、网络、咨询热线等多种途径,加强创业意识宣传,积极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和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创业和微型企业成长的典型事例,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良好舆论环境。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开展各种创业典型的挖掘、培育、树立工作,继续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青年创业活动、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创业演讲、创业风采展示、创业典型表彰等活动,激发创业者投身创业,展示自我,奉献社会的激情。

2.完善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进微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各项政策。推进改善行政管理和制度创新,努力破解创业者反映突出的办事难、门槛高、壁垒多等问题。切实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创业、化解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推进创业,必须把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放在重要位置。探索多元化的担保方式,努力化解小贷工作担保基金不足、反担保门槛较高的问题;研究多样化的激励补偿机制,妥善处理政策性贷款与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的矛盾,推动政府、银行与创业者个人风险共担。简化创业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切实降低创业成本,建立创业“绿色通道”。加大创业融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针对新创微型企业的政策性贷款,扩大对新创微型企业发放小额贷款的范围,鼓励并支持微型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创业贷款担保业务。积极开发和拓宽多种融资渠道,为创业者提供筹资、融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县区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带动民间资本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微型企业创业投资机构,为创办微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并推动民间资金及风险投资机构参与新创企业的投资。

3.全面促进各类群体的创业工作

围绕不同群体的特点,实施专项创业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广泛调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归国留学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等各类群体的创业积极性。这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大学生是创业人群中最富活力的群体,他们的创业多是“机会型”创业,成长能力更强,发展空间也更大,最有可能成为高成长型企业。深化拓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重点在工作与校园的对接上下功夫。继续开展送培训进校园。鼓励引导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积极推广创业培训,努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其创业能力。继续开展送政策进校园。特别是将最新出台的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创业政策真正宣传到校园、落实到毕业生身上。实施送服务进校园。围绕毕业生创业的需求和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创业项目、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积极解决毕业生的创业场地问题。

4.加快创业基地建设

继续积极鼓励和引导工业园区和民营企业参与创业,重点培育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三类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政策咨询、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充分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建设微型企业创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闲置厂房、楼宇改造建立的微型创业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生产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经营场所。为进入创业基地的微型企业提供有效的创业辅导和相应的政策扶持,提高创业稳定率。

5.提升培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是开展创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普惠、高效的目标。第一,扩大规模。落实创业培训补贴政策,针对创业者的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使城乡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意愿的各类劳动者都能得到创业培训。第二,提升质量。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丰富培训内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积极推广案例分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方法,更加注重提高培训质量。第三,健全服务体系。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层联动的创业服务体系,使微型企业在最近的距离、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所需服务。完善创业指导中心、创业专家工作室的组织服务工作,健全创业项目库,发展创业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全民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劳动者创业提供便利条件。第四是完善服务。逐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与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促进体系,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促进城乡劳动者积极创业。

三、全面推进微型企业发展,启动充分就业城市建设引擎

南宁市是一个以微型企业发展为主的首府城市。据统计,在整个产业链中,微型企业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50%以上,成为南宁市税收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占65%以上;南宁市微型企业拉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提供800~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2.27万人就业,生产总值增长6.57亿元。所以,引导扩大创业者在微型企业内创业成为一个重要的创业领域,通过促进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激发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热情,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充分就业城市的建设。

1.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为微型企业划出专用场所,吸纳微型企业入驻孵化,为微型企业搭建创业平台。帮助微型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微型企业为大中型企业生产提供协作配套,引导和鼓励工业、科技、商贸等大中型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微型企业提供技术、设备、管理、订单的支持和服务,使其在产业链的形成中获得发展机遇。及时了解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微型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2.履行职责,加强政策落实

全面落实微型企业发展中享有财政资金补助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融资担保扶持政策、行政规费减免政策等优惠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应在现行资金政策和项目安排上对微型企业给予与其他企业同等的待遇,在各种专项扶持资金、项目资金等政策性扶持资金安排上向微型企业倾斜。微型企业能够纳入的均应纳入,给予安排,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予以扶持。

3.完善机制,加强服务力度

一是加强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创业辅导、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面向微型企业开展创业指导和综合服务,提高微型企业创业成功率。二是鼓励技术创新。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微型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微型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与转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和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发展。促进微型企业与高校合作,支持微型企业进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三是开展创业培训。就政策解读、项目选择、担保贷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核算、合同签订及风险规避、员工聘用与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知识、创业实例分析、创业投资计划制订等内容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四是建立定点联系帮扶制度。选取一定数量的微型企业作为部门领导和业务机构负责人定点联系企业,进行重点帮扶,为微型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业务、营销策略理念等方面的服务,增强微型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