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军训成果的长效性研究——基于加强班级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大学生军训成果的长效性研究——基于加强班级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军训成果的长效性研究——基于加强班级建设的思考和探索国际商学院苗莉青摘要:大学生军训是各高校新生入学的必修课,在军训过程中,同学们不但锻炼体魄,磨炼意志,也学习了军事理论知识。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发挥军训成果的长效性,以便加强大学生的班级建设。但问题是强化性教育所产生的速效性结果,如不采取措施加以巩固,长效性作用会有一定的削弱。军训有利于大学生严谨、高效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体质的增强。

大学生军训成果的长效性研究——基于加强班级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国际商学院 苗莉青

摘 要:大学生军训是各高校新生入学的必修课,在军训过程中,同学们不但锻炼体魄,磨炼意志,也学习了军事理论知识。军训结束后,同学们回到了校园,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没有了军队中的严格和紧张,集体的概念由军营中的连、排转化为年级和班级,因此班级建设在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集体环境中显得愈发重要。军训中同学们历练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行为养成,能否延续到校园生活,对班级建设和班级作用的发挥都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发挥军训成果的长效性,以便加强大学生的班级建设。

关键词:军训成果 长效性 班级建设

一、目前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渴望集体生活

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把自己当成群体的中心,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需求,很难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友情、伙伴的缺失,他们眷恋和渴望集体生活,希望能从集体中得到温暖和快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在集体生活中,他们又不愿意主动和同龄人作深入的交流,把自己处在一个既渴望又排斥的尴尬境地。

(二)大学生自律能力差,集体观念淡薄

当代的大学生生活阅历比较顺利,凡事有家人帮忙操劳,其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因为家长自小宠爱,优越感强,相比之下,自律能力较弱,是家里的小皇帝,在校园生活中,集体观念差,在班级活动中,显得散慢、不关心和无所谓。

(三)大学生班级的概念逐渐弱化

大学生虽然生活在集体宿舍中,有各自的班级,但大多数学生的班级归属感较差。年级低的时候,他们会在不影响自己安排的情况下,参与班级组织的活动,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或临近期末,除非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否则很少参加班级活动,以各种理由请假推脱,甚至有的学生对班级活动特别反感,指责学生干部或老师浪费自己的时间。

二、高校军训在班级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局限性

(一)短期效果明显,长效性相对较弱

目前,大部分高校军训的基本模式是新生入校后集中分批短期进行军事训练,训练时间、内容和方式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训练科目,严格按照军队的条令化要求进行活动。这种强化性的教育对大学生是必要的,而且成效也很显著。但问题是强化性教育所产生的速效性结果,如不采取措施加以巩固,长效性作用会有一定的削弱。当学生将身上的军装脱下时,认为完成了军训任务,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军训的效果和作用的发挥会越来越弱。

(二)军训分组以性别和人数为标准,班级观念形成相对缓慢

军训中,对不同性别学生的训练强度和要求不同,使军训的分组无法按照班级进行分组列队,而更多的是根据性别和人数的要求分组,这种分配的格局使同学们对自己军训所在团队有比较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回到学校后,这种连队分组不再沿用,取而代之的是年级和班级,同学们要适应新的集体,逐渐步入正轨的大学生活不再有集中训练、一同起居的作息安排,同学们交往、交流的机会减少,班级观念的形成相对缓慢。

(三)军事训练手段相对单一,创造交流互动平台愈发重要

大多高校学生军训的内容,主要是队列训练、内务整理与军事理论课,训练形式往往以教官为主线,按照统一安排,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相对单一的训练手段,使学生感受身体上的劳累,而交流、互动性质的活动能够分散大家对劳累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参与军训的热情和乐趣。在军事训练中,有利于班级建设的、培养集体感和团队精神的平台相对欠缺,高校应予以重视,在军训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创造更多同学间互动、交流的平台。

(四)军训成果后续巩固和坚持还需加强

通过军训同学们见证了军人的风采和铁的纪律,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生活作风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如果在军训中培养的良好习惯和精神风貌得不到巩固,随着军训的结束,艰苦环境的消失,加上大学生自主权利的大大增强和自我辨别能力的不成熟,不健康的价值观又会加强对学生的腐蚀。懒惰、懈怠、浪费、攀比、自私等不良现象和作风在大学中又会出现,那么巩固军训成果,加强大学生养成的后续教育就更加重要。

三、军训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养成

(一)把握军训的重要契机,为增强大学生集体意识开好头

万事开头难,有组织、有步骤、有明确目标的大学生军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和集体意识的增强开了一个好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把功效放大,做到事半功倍,进而把学生的集体意识落实到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在思想上强调集体重要性的同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利于发挥团体力量,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和比赛,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荣誉感,进而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军训中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班级的主心骨

在军训中,建立学生管理的各级组织,选拔培养学生骨干。学生骨干在军营的日常生活和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与同学们生活在一起,更加了解同学们中发生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而且在开展学生工作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成为组织中的核心人物、班级的主心骨,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管理基础。优秀的班干部,在适当的培养、指导之后,能够为军训后期管理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三)军训生活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很好地融入集体奠定基础通过军训中的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学生逐步克服、改掉了懒散、娇气的毛病,知道了集体中的组织纪律,做到了令行禁止。军训是最集中、最统一、最紧张、最严格的集体活动。在这些集体活动中,每一个大学生都变成了普通的士兵,过战士的生活,接受组织的指令,服从各级领导的管理,遵守各种纪律约束,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历经艰苦生活的锤炼,同学们都能够深刻领悟到如何很好地融入集体,在集体中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班级建设做好了铺垫。

(四)军训能促进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易于相处

当代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长大,生活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助人意识弱。军训有利于大学生严谨、高效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体质的增强。同时,军训有利于大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炼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和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进而使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谦让,易于交往,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

(五)大学生军训的教育功能

大学生军训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相互协作、和谐相处的自觉性。军训期间,大学生通过整体划一的训练、学习和生活,每个同学都要接受各种制度和条例的约束。排、连队伍之间的各种比赛评比活动,使集体间有着浓厚的竞争气氛,参训学生亲身体验军旅生活,团结紧张的军训生活使同学们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大学生真正体验到战斗集体的快乐和温暖,锤炼出同学们相互帮助、礼让谦恭、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

(六)军训生活中的纠偏教育

纠偏教育是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改正大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规范优良的道德品性。当代的大学生中,不乏有不懂得奉献、不知道尊敬、不明白感恩的人存在。在军训这种集体生活的背景下,教育者拥有了很好的纠偏教育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合理的理由,他们是能够接受并改正不足的。军训中的纠偏教育与说教式的教育不同,是通过发生在连队生活中的实例,点滴渗透,强化学生的意识。纠偏教育最重要的是寻找可以渗透的突破点,大道理的填鸭式教育对于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和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已经过时,善于发现看似不经意,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命运的巨大能量的小事,是启发学生进步和成长的关键点。

四、校园生活中,通过班级建设,巩固军训成果,加强同学们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每个学生在军训这种优良的集体生活中,逐渐养成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关心集体、维护集体;不断改变不良行为与习惯,克服个人主义,增强了集体主义的思想。如果能把这种精神带到军训后的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巩固和发展军训成果,便能推动良好的校风、班风建设,促进了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

(一)坚持用军训意识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

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逐渐培养起自觉的意识,并支配自己的日常行为;二是在强制管理的条件下,逐步增强适应能力,通过非自觉的状态达到自觉。军训对大学生的影响包括了上述两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更侧重于后者。军训时按照军事化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论是起床、用餐、就寝,还是出操、上课、集体活动,都有严格的时间和纪律要求,并做到令行禁止。军训后,宽松的校园环境让我们不能仍用军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军训的意识来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学习、生活自觉性、规律性、整洁性。学校如果经常组织开展宿舍内务和宿舍文化检查评比活动、班级间的趣味运动会等比赛,就能够时刻提醒学生保持军训成果的必要性;同时活动中要避免过去简单打分的情况,要增加人文气息,多一些人文关怀。

(二)军训后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是一个组织对成员的基本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先觉条件。紧张的军训生活,严格的军事管理,你追我赶的竞赛场面,培养了大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军训结束后,要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军训的这一成果,通过举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讲座、主题党日活动、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增进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了解,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以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契机,营造积极向上、勇于拼搏、为班级增光的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注重巩固军训养成教育的成果

养成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军训只是养成教育最快捷、最有效的平台之一,这并不代表军训结束养成教育也随之结束。要引导学生将军训期间养成的良好文明礼貌、吃苦耐劳的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健康的生活习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军训结束后的学习实践中,教师有义务继续向学生强调规范、纠正认识偏差并为学生持续的养成教育创造机会。

(四)创设相应的管理环境

新行为主义学派的杰出代表班杜拉认为,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人的行为既取决于本身的内力驱动,也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环境的改变人们会有不同的行为与之相适应。因此不同的环境可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行为。军训结束后各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班规,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对学生们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篮球赛、羽毛球赛、中秋晚会、联谊晚会等等,使他们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五)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日常管理

发挥大学生军训育人功能的长期效应要求我们对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结合军训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制定完善优秀集体和个人评优表彰制度,来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军队管理元素。军训后的学生管理,主要是将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以及军训时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延续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巩固军训成果,如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制作展板进行宣传、交流军训总结等。

参考文献

[1]杨育林.试论大学生军训与综合素质教育[J].福建体育科技,1998(1).

[2]汪军洪.提高地方大学生军训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

[3]温铁民,符普选.浅议高校军训工作的教育效应.中国林业教育,2005(6).

[4]秦伟,汪昌海.浅谈大学生军训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科教文汇,2006(2).

[5]鲍晓慧.普通高校学生军训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06(3).

[6]童燕琴.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8(6).

[7]蔡新有.论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中国西部科技,2010(10).

[8]张延刚,张玉军.提高大学生军训质量的几点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3).

[9]郑展鸿.论90后大学生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10]万成海.我国高校军训的特点及功能发掘与实现条件.湖北文理学报,2012(6).

[11]郑是敏.柔性管理在大学生军训中的应用与实践.长沙大学学报,2012(11).

[12]胡丽慧.新形势下大学生军训工作探析.高校论坛,2012(11).

[13]马传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大陆桥视野,2012(12).

【注释】

[1]张银付.加强高校新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9):120-122.

[2]许敏.高校新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1):63-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