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切实担负起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责任

切实担负起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责任

时间:2022-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切实担负起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责任高路高等教育历来担负着培养各类高等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这是我们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继续深入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规律,把握这种发展趋势。作为大学的服务对象,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迅速得到加强。这种优越感与社会现实生活产生碰撞是难免的,关键是大学生是否能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定位。

切实担负起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责任

高 路

高等教育历来担负着培养各类高等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高校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把培育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

面对当代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他们的内心需求,他们的求知取向,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和希望。这是我们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体制的变化,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既要符合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平台。

在工作思路上,要找准切入口,从大学生专业培养入手,在进行专业知识、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渗透思想道德理念;从大学生社会化准备入手,重视社会实践的道德功能;从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入手,为他们构筑自身健康的思想道德平台打下基础;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入手,以富于教益的集体活动代替单调的说教式的灌输。

在方式方法上,要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双向交流,平等讨论。既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又要利用好校园文化等传统阵地,同时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形势,创造一些新的方式方法。要继续深入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规律,把握这种发展趋势。从而把这一工作做得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富有成效。

二、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差异,正确引导和帮助,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在思考、选择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差异,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当代大学生有如下一些思想、心理特点。

1.他们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

不少大学生不太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情,不懂得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容易出现心理困惑,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对改革开放缺乏信心,甚至表示怀疑。

2.他们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

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想的实现途径上,更注重个人的奋斗。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

3.他们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缺乏辨识能力

多数大学生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离实际,有时好走极端,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往往不分是非良莠,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缺乏分辨能力。

4.他们的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片面

升入大学以后,他们的许多苦恼和相互间的争论,都常常围绕自己到底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过高或过低估计自我,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距离较大,从而影响自我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

5.他们情感丰富而强烈,但带有较大的波动性

生理上的成熟,旺盛的精力及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同时,值此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在需要的满足和价值判断时又常常情绪起伏不定,或振奋不已,豪情万丈,或意志消沉,悲观丧气。

6.他们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

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由于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严重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大学生出现的心理、思想问题是由客观环境因素、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这个年龄段特殊的成长特点所决定的,是存在于我们面前的客观现实,任何忽视、回避、简单、生硬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充分认识,正确评价,积极引导,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三、客观认识大学生所处的人文环境,扬长避短,积极主动做好引导工作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综合。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看,环境决定受教育对象的心理、思想和行为。处在新旧观念更迭、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时代,大学生产生了许多心理困惑,他们的意识、心理存在着显著的年龄特征。由于环境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以及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和两面性表现得更加明显。如何在多样化的环境和观念中保持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价值观,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学校内部看,高校正进行着体制的调整和改革,教师的学历层次、自身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都在上台阶。作为大学的服务对象,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迅速得到加强。面对这些情况,必须坚持思想教育的灌输和引导功能,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并充分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主体需求。

从其社会角色地位看,大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们比其他社会青年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社会体验,另一方面社会对他们又提出了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期望值。这种特点容易使他们产生自视过高、不切实际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与社会现实生活产生碰撞是难免的,关键是大学生是否能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定位。从其思想观念看,大学生不迷信教条,有抱负,眼界开阔,有永不满足的求新动力;但另一方面,他们正处在由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缺乏生活的磨难,性格比较脆弱,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功利意识和知行背离等倾向。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注意扬其长,避其短,不断引导并帮助大学生在各种实践中取得成功,使其保持持续不断的信心和动力;同时,又要想方设法让他们逐步放弃空想,重回“地面”,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周围的人与事,以日趋成熟的心态,“韧”性代替脆弱的个性,开阔高远的眼光,走上人生的舞台。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分团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