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中工会的责任

在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中工会的责任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中工会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由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转换,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工会在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中有着其他社会群体无法替代的作用。经营者与生产者都是企业的主人,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变为全体职工的目标,形成企业有目标,职工有责任,厂长有风险,职工有压力,千斤重担人人挑的局面。所以说,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是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基础。
在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中工会的责任_善待普惠林业人

在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中工会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由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转换,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企业内部利益多元化现象日益突出,建设企业共同体已成为企业深化改革的现实选择,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命运与职工的利益,经营者与生产者的关系要在企业中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统一,这种体现和统一的合理性,取决于企业利益共同体建设的程度。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工会在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中有着其他社会群体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中,工会组织所肩负的责任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代表职工签订双保合同,是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重要手段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经营者签订双保合同,是把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增强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增进职工福利等要求和措施具体化、契约化,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与增加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等是辩证的统一体。只有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才能增加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只有增加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签订双保合同,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要切合企业实际,签订的职工福利合同等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签订合同前,要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召开职代会讨论研究,确保双保合同有良好的兑现基础和强大的约束力。

经营者与生产者都是企业的主人,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变为全体职工的目标,形成企业有目标,职工有责任,厂长有风险,职工有压力,千斤重担人人挑的局面。企业的经营者要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关系,在增加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按双保合同规定,按期按量兑现。如果确因某种意外兑现不了,要向职工解释清楚,取得职工的谅解,避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工会组织既要维护经营者的行政指挥权威,又要理直气壮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在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选择最佳结合点,使双保合同真正代表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二、组织职工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根本目的

企业工会要在建设利益共同体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积极主动地开展“双增双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活动,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上来,使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劳动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样的工会组织,就能在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会在组织职工开展各种生产竞赛活动中,要摒弃那些陈旧的活动模式,对活动的内容、方式进行改进,总的是要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政策激励的原则。每项竞赛活动前,要结合本企业的经济条件、外部环境、国家形势制定相应的政策,使竞赛与奖励、晋级、分配、创先争优挂钩,激发广大职工参赛的积极性,活动结束后兑现,取信于民;二是民主激励的原则。每项活动都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活动要适应职工群众的兴趣爱好,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缩短组织者与参赛者的距离;三是支持激励的原则。积极鼓励各行各业、爱好不一、业务参差不齐、身体强弱不等的广大职工参加活动,引导他们增强竞争意识,鼓足参赛勇气;四是目标激励的原则。竞赛和活动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长计划、短安排,五是榜样激励的原则。对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进行大力宣扬,树立标杆,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六是领导行为激励的原则。工会组织应积极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参加围绕发展生产力而开展的竞赛和活动。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为群众做出表率,既是工作中的指挥员,又是生产上的实干家,既是优秀管理者,又是技术业务尖子。

工会组织围绕发展生产力开展竞赛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总的目的是:围绕企业的管理目标,通过各种渠道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根本目的所在。

三、教育职工提高自身素质,是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倪志福同志在工会“十一”大报告中指出:“要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关键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特别是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生产者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素质,没有生产者的素质,不可能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增加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也无从谈起。所以说,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是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基础。

提高职工的素质,主要是指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术素质,这是企业各级党政工团组织的共同责任,是企业的长远大计,是企业活力的源泉。那么,企业工会组织在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中提高职工自身素质方面具有哪些责任呢?

宣传工人阶级的形象,增强企业主人翁意识。企业改革十三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速度之快,成果之大,是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位企业家和广大职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前一个时期,对企业家宣传得过多,客观上影响了职工群众的形象,忽视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作用,挫伤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部分职工产生了对立情绪、“雇用”思想,企业利益共同体就难以形成。工会组织要把宣传工人阶级的形象作为重点,培养和树立工人的典型,以激励职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还要使职工进一步认识到:不但工人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家也是企业的主人,因为企业家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员。工会组织不应把厂长推到职工的对立面。教育职工“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服从行政管理的权威”,当然,“所有的企业领导人员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接受职工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广大职工要以主人翁姿态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与厂长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形成“风险大家担,经营大家管,任务大家干,利益大家得”的局面。

抓企业精神教育,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精神是具有企业特点、激励职工进取向上的一种精神。几年来,各个企业都根据本单位实际特点,提炼建树了本单位的企业精神,这是为了教育职工奋发向上,同心同德,增强企业活力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工会组织要对职工进行企业精神教育,带领职工更好地完成企业经营目标。

抓技术业务文化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对职工进行技术业务文化教育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职工的技术业务文化素质决定着企业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着企业命运和发展。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培训、竞赛、教育等手段引导职工学习技术业务文化知识,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有组织地与自发学习相结合、脱产与业余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尽快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的需要,使企业利益共同体建立在牢固的技术业务素质基础上。

抓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实践证明,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对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吸引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中,工会组织要继续发挥优势,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吸引职工,教育职工,激发职工爱企业、做主人的热情。

四、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是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重要标志

维护职工具体利益是工会存在的客观基础,只有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此,在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中,工会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在政治上保证落实“五权”。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是《国营工业企业厂长条例》和《企业法》所明确的管理企业形式,厂长的权力更加集中。为了使厂长正确地运用权力管理企业,就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制约机制,这就是:党委的保证监督和职工代表的民主管理形成有机整体。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厂长负责制与职工的民主管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企业必须认真执行《企业法》,把职代会的“五权”落到实处。凡是企业重大决策必须经职代会讨论决定,职代会由工会负责召集,并主持日常工作。工会组织是企业矛盾的结合点,行政的大事、难事集中到工会,职工的困难、意见交织于工会。这就要求企业认真落实《企业法》所规定的职代会“五权”,使工会组织坚定不移地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

在分配上保证当前利益。目前,职工积怨比较多的是分配不公。主要表现是:(1)职工付出的劳动与所得的报酬不成比例。如许多企业存在着“一线工人没有后勤辅助及管理人员挣得多”的现象,“后勤辅助及管理人员的比例大于一线工人的比例”,不能按劳取酬。(2)直接侵犯职工利益。有的企业在晋级时,管理人员挤占工人的晋级指标。(3)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收入低于“泡病号”、请事假或停薪留职人员的收入,因为这些人有“外捞”,有的跑一个月的买卖比在职工人一年的收入还高。(4)经营者的收入与生产者的收入相差悬殊。以上四点,严重地影响了职工特别直接从事生产职工的积极性,已成为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重大障碍。工会组织要为消除这些障碍做出积极努力。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收入时先考虑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职工。要增加一线职工的收入,使他们的收入高于后勤辅助及管理人员的收入。(2)分配时先考虑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在招工、晋级、分房时划分比例,张榜公布,一线的比例高于后勤机关的比例。(3)奖励时先考虑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职工。严格监督执行《职工奖惩条例》,对直接从事生产多年、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职工给予奖励。严格控制职工“流失”,对那些有班不上、好逸恶劳的人员,该罚的决不留情,该开除的决不手软。(4)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严格监督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职工反应较大时,要公布经营者的收入。

在学习上保证受教育的权利。“文凭热”时,许多企业职工的教育经费被管理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使普通职工在岗培训受到影响,导致职工队伍素质呈现降低的趋势。在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过程中,工会要民主监督职教费使用比例,把职教的重点放在岗位培训上,把那些积极肯干、好学上进、有培养前途的职工送到更高的层次去培养、去深造。在企业中,工人技师的比例要逐步超过干部职称的比例,工人受教育的机会要超过干部受教育的机会,技术人员受教育的机会要超过一般管理人员的教育机会,使人才受教育的机会超过“庸才”受教育的机会。在福利待遇上保证按章办事。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困难越来越多。职工的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受到一定的冲击。当然,职工的福利待遇、劳动保护等也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否则,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以种种借口使职工的身心健康、福利待遇受到损害。如:搞“双增双节”而把职工的药费“节”没了,压缩基建规模而把职工的住房“压”没了,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而把职工的困难补助“打”没了,控制公费外出而把职工正常疗养“挤”没了,等等,这些做法都是不允许的。涉及职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改革,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多数职工的意见,让职工真心体会到“伤有所治,病有所医,难有所帮,干而无忧”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五、理顺行政与工会的关系,是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重要保证

工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是平等合作和协商对话的关系。企业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有权代表职工与行政方面进行协商和谈判,有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摘自中国工会“十一”大工作报告)。倘若企业行政和工会是上下级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企业利益共同体就不可能建立。只有企业的行政与工会平等合作,协商对话,同心协力,通力合作,才能使企业形成社会主义的利益共同体。厂长与工会要互相支持,平等相待。厂长要尊重和支持工会代表维护职工利益,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工会要尊重和维护厂长的中心地位和管理权威。在理顺行政与工会关系时,工会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聚道的民生协商座谈活动。民主协商座谈是增强经营决策透明度、增进理解、交流感情、提供信息的有效形式,是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重要条件。工会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职工代表、工会干部与行政领导开展民主协商座谈,就企业重大问题和职工的难点、热点、疑点进行商讨。通过座谈,交流思想,上情下达,互通情况,互相理解,使厂长的重大决策、企业经营目标、党的方针政策在职工中得以顺利地贯彻实施,也使职工的愿望、困难和要求在厂长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有效解决。

(二)开展“共度难关”活动。目前,企业的困难很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如果工会组织只监督,不维护(行政权威);只挑剔,不保证,行政与工会的关系就很难理顺。理顺行政与工会关系的最重要一点是:由工会组织教育发动职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共解企业难点,使共同的责任、共同的利益驱使职工帮助企业度过重重难关。

(三)开展测评企业领导人活动。测评企业领导人,是新时期工会组织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对于克服官僚主义、消除腐败、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提高工会地位将起到重要作用。工会每年都要组织职工或职工代表对行政领导进行无记名地民主测评。通过测评,对政绩突出的行政领导,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晋级或奖励,并报上级工会组织给予评模、记功;对政绩平庸的行政领导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给予“黄牌”警告;对不负责、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由职代会给予罢免,报上级备案。只有这样,工会才有威信,职工才能信赖,行政才能重视。

总之,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是摆在各个企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会组织的责任更加重大。广大工会干部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双维护”的角度出发,与企业厂长、广大职工携手并肩,同心协力,建设名副其实的企业利益共同体,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做出努力。

(《吉林省群众生产论文选编》1992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