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分析介绍

创造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分析介绍

时间:2022-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来看,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1)创造力是人力资本的核心人力资本理论由美国学者舒尔茨、贝克尔等提出,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舒尔茨和贝克尔等经过德国和日本等战败国的长期研究后认为,工业化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对人力资本的重视与开发,使得人力资本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4.1.1 创造力的定义

从前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关于创造力这一概念,理论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综合来看,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创造力既可以指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也可以指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创造力是指一系列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高水平上进行。如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观点,当发散性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创造性活动总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人类的文明史实质是创造力的实现结果。结合本书研究的主题,本书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以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具有典型的资本属性,是产业创新的源泉,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投入和决定性因素,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长期发展的动力。本书对创造力概念的解释主要是基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展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释说明。

1)创造力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人力资本理论由美国学者舒尔茨、贝克尔等提出,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既不是自然资源,也是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要素。该理论在提出之初就成功地解释了战后工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新特点,而且能对今天新经济增长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势头有着合理诠释。

众所周知,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呈现出一系列典型而重要的新特点:在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所得)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工业国家经济反而得到长期而持续增长,经济增量中除了一部分能够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来进行解释以外,另外一部分溢出增量很难解释。舒尔茨和贝克尔等经过德国和日本等战败国的长期研究后认为,工业化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对人力资本的重视与开发,使得人力资本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如美国是一个国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出口产品并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知识密集型产品,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成为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是一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劳动者未来收入的源泉或者现在与未来收入的源泉。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在系统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三个重要因素是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通过教育投资、基础研发和组织学习,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而且能将这些活动内化于生产函数中。因此,新经济增长理论又被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理论已经隐含了创造力成分,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构成中所包括创造力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力资本概念的内涵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劳动者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这些内容如果不能转化为创造力,表现为现实生活中的商业价值,就仍然只是固化在人身上的潜在资源。因此,在一个全民创新的时代,人力资源能否转化为人力资本,完全取决于其是否拥有创造力。人力资本价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创造力的层次和含量。人力资本也表现为一种以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以创造力为核心的能力总和,人力资本实质是一种创造力资本。个体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只不过是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创造力持续不断地应用和发挥作用的结果。创造力具有资本的典型特征,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和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在于这个国家拥有的创造力资本。

2)创造力是科技创新和知识生产的动力源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需要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领域进行全面而持续创新,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表明,创新在推动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过程中居于首要地位。正是由于创新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引起生产力和人类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革命性进步。而创新过程是一个创造力投入和应用过程,是创造力的发展与延伸过程。创新活动的成效取决于创造力资本的层次与水平,创造力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推动人类创新活动不竭进步的动力源。科技发展和知识生产的本质在于创新,科技研发和知识生产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成果,更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追本逐源,科学技术和知识生产对创造力具有内在的依赖性,历史上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知识的生产都源于人类的创造力,创造力是科技进步和知识生产的根本条件。如果没有创造力的应用,任何科技的进步与知识的生产都可能退化为简单的模仿和传播过程,而不是一个创造性过程。特别是在进入到知识经济社会以后,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参与收益分配,创造力资本的投入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而自然资源和实物资本对现代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低,创造力资本决定了现代经济的产出效率和增长水平,创造力是科技进步和知识生产的动力源。

3)创造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到今天为止,人类通过改造和征服自然所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类自身创造的。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改造自己,不仅通过不断积累物质财富使人类自身得到解放,而且通过改造社会使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得到改造,这种改造就是创造力的重要表现,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文化的传承和财富的增长都是创造力资本的结果。

从表面上来看,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似乎只要投入体力劳动和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就可以进行,并不需要创新与创造力。但这只是一种简单和机械地重复,只能维持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批量生产,人类社会由短缺经济、饱和经济时代进入到了过剩经济时代以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创新成为市场的常态,不进行技术创新市场就无法生存与发展,没有创造力的投入,生产方式将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生产力水平将停滞不前,任何产业都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创造力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算是现代社会一般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也凝聚了创造性劳动成果。

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资源的稀缺性决定其重要程度。考察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个历程,由最初的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人力资本(智力资本或知识资本)到今天的创造力资本,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因素都曾经在生产力发展中起到过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演变,研究者对每一种生产要素在生力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逐步推进的,每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提升,到今天为止,由于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的获取都变得相对容易,这些资本的重要性都不及创造力资本重要,创造力资本变成一种相对稀缺且难以模仿和获取的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创造力资源,其重要性和稀缺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明显和突出,世界各国对创造力资本的争夺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激烈,创造力资本成为促进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决定性资源。

4.1.2 创造力的构成要素

从本质上来说,创造力是探索精神和发明欲望的成果,是个体智慧的象征,与个体的智能以及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由知识、智力、能力、人格等基本因素构成。

(1)知识。知识积累是创造力迸发的前提,从形态来分析,知识属于静态和存量性质,虽然无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但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都表明,在科技不发达的远古时代,没有知识,光凭经验也能进行创造,但这种创造只能是原始和相对简单的。而在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有利于对创意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也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和增强自信心。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里所说的知识,就是指的知识就是一种间接的生产力,因此,要想提升创造力,必须搞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2)智力。智力是构成创造力的基础。智力(Intelligence)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是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力、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等。从生物学概念来理解时,“智力”可以定义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智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现代研究表明,那些创造力特别强的人,在某些方面的智力超群。但智商特别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创造力。

(3)能力。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创造力与人的能力有特定的关系,能力是构成创造力的依托,能力欠缺,有了好的创意也无法实现,更加无法转换为直接生产力。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能力是用来度量生命体对自然探索、认知、改造水平的标准,是衡量生物体达成某一目的所具备的条件和水平。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能力是构成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创造力水平也各不相同。

(4)人格。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人格主要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基于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品质。优良人格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优良的个人品质可以使人保持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毅力、积极主动的上进心、独立思考的品质、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等,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总之,知识、智力、能力和优良的人格品质是创造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创造力的水平。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创造力的远非上述四种,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

结合创造力的构成因素来分析,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二是培养创造性的想象力,能提出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三是重视独创性思维训练,培养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四是注重知识的积累与经验的积累,促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1.3 创造力与创新的关系评析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已成为典型的时代特征之一,关于创新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相关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然而,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创造,创造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进步中的地位更值得深入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创造力这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至今仍然未能引起人们的较大关注。从内涵上来分析,创造与创新两者有着相同之处,都是指在特定的物质环境中,以现有的思想观念为基础,利用现有的知识,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提出的有别于常规思维或常人思路的见解,进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最终获得一定效益的行为。但从本质上来分析,创造力与创新有着内在的区别。

创造是指在对现实存在物的理解以及认知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创造建立在人的智力基础上,是人的智力全方位的爆发,是智慧的结晶。用直观一点的话来说,创造就是一种无中生有。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积极发挥人的创造力,才能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现实收益。

而创新只不过是人的创造力的外在表现,偏重于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创新成果的实现正是人的创造力发挥的一种物化体现。早在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曾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与使用,这种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传播与使用就是创造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创造力更多地表现为个人行为,而创造往往是组织努力的结果。在经济活动中,创造力往往是前期的输入,而创新则是后期的输出(创造力转化模型见图4G1)。创造力依靠的是创意和灵感,而创新则涉及集体的知识管理。关于创造力与创新的关系如表4G1所示。

图4-1 创造力转化模型

表4-1 创造力与创新的区别

(续表)

资料来源:王佳基.创造力与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63-264.

创造与制造不同,制造只是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简单过程,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过程。从价值角度来分析,生产制造环节永远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而创造处于产业的顶端,属于微笑曲线当中的研发设计这一范畴,处于价值链的高端。

综上所述,创新力与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创造力是创新的源泉,创新则是创造力的具体表现。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把握创新机会,无论是对个人的成功还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社会在享受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丰富的当代物质文明的同时,应当始终铭记,各种创新的背景正是创造力(Creativity)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