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户籍制度是谁发明的

中国户籍制度是谁发明的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李约瑟之谜许多历史学家都承认,至14世纪,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技术和经济进步,它已到达通向爆发全面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大门。有人认为,18世纪末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所有主要条件在14世纪的中国几乎都存在了。工业革命是与有效的产权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工业革命只不过是经济增长现象的表现形式。

(一)李约瑟之谜

许多历史学家都承认,至14世纪,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技术和经济进步,它已到达通向爆发全面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大门。可是,尽管中国早期在科学、技术和制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却并没有再往前迈进了。因而,当17世纪后西方的技术进步加快之后,中国却远远落后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就一直被光荣的历史回忆和现实落后的屈辱所困扰。李约瑟博士将这样一个矛盾归纳为具有挑战性的两难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一直远远领先于其他文明?第二,为什么中国现在不再领先于外部世界?

(二)“李约瑟之谜”的破解

1.中国是“官僚体制”

中国是“官僚体制”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此一制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维护灌溉体系的需要;而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非常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非常适宜于科学的成长,然而,它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们发明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地实现从Vin Cian时代向伽利略时代的过渡。因此中国就开始落后了。

2.统一的意识形态

钱文源等人认为,帝国的统一和意识形态的统一阻碍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成长。

3.科举制度的激励结构

(1)科举制度使知识分子无心从事科学研究。林毅夫认为,中国没有成功地从前现代时期的科学跃升到现代科学,根源是由于中国的激励结构使知识分子无心从事科学事业,尤其是做可控实验或对有关时自然的假说进行数学化这类事情。林毅夫具体地强调了,既不是儒家伦理、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也不是科举制度本身抑制了中国的天才们发起一场科学革命,真正起阻碍作用的,是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和其激励结构。但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堪与物质领域中的四大发明相媲美的贡献。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来说,科举制可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刘海峰,《探索与争鸣》1995.8)

(2)科举制度使投资现代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本不足。林毅夫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技术发明的模式:前现代时期,大多数技术发明基本上源自于工匠和农夫的经验,科学发现则是由少数天生敏锐的天才在观察自然时自发作出的。此时,一个社会中人口愈多,经验丰富的工匠和农夫就愈多,社会拥有的天才人物就愈多,因而社会的科学技术就愈先进。所以说,中国在前现代由于人口众多,在这些方面占有比较优势。

到了近代,技术发明主要是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发现则主要是通过以数学化的假说来描述自然现象以及可控实验方法而得到的,当然,这样的工作只有受过特殊训练的科学家才能完成。中国在现代时期落后于西方世界,这是因为中国的技术发明仍然还靠经验,而欧洲在17世纪科学革命的时候就已经把技术发明转移到主要依靠科学和实验上来了。而中国没有成功地爆发科学革命的原因,大概在于科举制度,它使知识分子无心于投资现代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人力资本,因而,从原始科学跃升为现代科学的概率就大大减低了。(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71-272页。)

4.中国缺乏发生工业革命的制度安排

(1)中国自古是一个国营主导型社会,没有建立真正的私有产权体系。有人认为,18世纪末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所有主要条件在14世纪的中国几乎都存在了。但是这个判断可能忽略了最主要的条件,那就是中国当时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保护创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产权制度。中国自夏商周以来,就是一个国(官)营主导型经济社会,在中国奴隶社会一直是国有土地制,秦汉以后至明清年间的封建时代,土地国有制也是主导的形式。与此相应,官营手工业在奴隶、封建时代也主宰着当时的工商业的社会,在鸦片战争以后至建国前,近代商品经济在外来影响下开始发展,但主导的也是官办或官商合办、官督民办形式,也就是官僚资本。

(2)西方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早就有之。西方在公元前8-6世纪,古代斯巴达也盛行过奴隶制国有经济,但雅典国家则较早出现了非国有的民间经济,德拉古成文法和梭伦改革,主要目的就是维持私有财产制度。到马其顿国王统治希腊各城邦时期,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已成为基本律令。

(3)工业革命是与有效的产权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工业革命只不过是经济增长现象的表现形式。为什么现代意义上的增长首先发生在荷兰和英国呢?

到1700年,英格兰制度框架为增长提供了宜人的环境:产业管制衰减和行会权力下降促进了劳动力流动和经济活动的创新;合股公司、存款银行、保险公司降低了资本市场交易成本,鼓励了资本流动;更重要的是,议会的最高权威和纳入共同法中的财产权利,把政治权力赋予那些渴望开拓新机会的人,并且为保护和鼓励生产性活动的立法体系提供了基本框架。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英国还率先建立了鼓励创新和鼓励技术发明的专利制度。1624年诞生的《独占法》是英国的第一部专利法。早期人类的技术创新是缓慢的、间断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对于发展新技术的激励仅仅是偶然的。通常,创新可以被别人无代价地模仿,而发明创造者得不到任何报酬。建立一个能持续激励人们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十分重要。如诺思所说,就像我们在现代世界所见,改进技术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提高私人收益率才会出现[(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86页]。总之,技术进步率的提高既源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又出自发明者能获取他们发明收益的较大份额的可能性。

(4)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以前已建立了包括专利制度在内的有效所有权体系了。在前现代时期,如林毅夫所说,技术发明是人口的函数,人口越多,能工巧匠也就相应增加,而且这个时候的发明大多数是自发的、零星的、非盈利的。这时候除了父传子、师傅传徒弟这种“保密”措施以外(这种“保密”可算作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萌芽),人类还没有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进入现代时期后,技术发明和科学发展的进程发生了几大变化:一是发明方式的变化,即由经验型转向了试验型,实际上是组织形式的变化(试验室制度是技术史上的一个重大制度变迁);二是发明与市场、盈利、风险、成本等因素联结在一起了,它还与产业化联系在一起。

发明创新已成为一种职业。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有较完善的产权(包括知识产权)制度,使发明者的私人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以前已建立了包括专利制度在内的有效所有权体系了。中国在14世纪之所以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关键就在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刺激人们创新的并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的产权体系(包括私有产权、专利制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在西方理论界有关于知识的两个假设——科学知识就其本性是“不排他的”(Norivalry),但就其产权而言可以是“部分排他的”(partially excludabl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