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

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

时间:2022-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目前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许多动画工作者如今仍在苦苦探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道路。这期间最具纪念意义的是,万氏兄弟于1935年推出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它对后来中国动画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1941年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中国同时也是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第八节 曾经辉煌的中国动画

1986年以前,中国动画曾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次,被评价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然而,目前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许多动画工作者如今仍在苦苦探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道路。

一、中国动画的历史

中国动画的发展经历了7个时期。

1.萌芽和探索时期(1922~1946)

1920年前后,随着一些美国经典动画(《大力水手》、《墨水瓶人》、《勃比小姐》等)传入我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立刻就被这种神奇的动画艺术所吸引。同电影艺术一样,中国人就要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片。抱着这个执着的信念,以“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在种种艰难中挺身而出,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

1921年年底,经过艰苦的探索与研制,万氏兄弟初步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原始技法和逐格拍摄的原理。到了1922年,他们摄制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虽然影片质量不高,但它作为中国动画的开山之作是我们的骄傲。随后的两年内,他们又制作了《益利汽水》和《味精》两部动画广告片,从此,中国动画事业从探索阶段推进到了试制阶段。

1924年,在万氏兄弟以外,还制作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部动画片,它们是中华影片公司的《狗请客》和上海烟草公司的《过年》,但是都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摄制的《大闹画室》,这部动画从编剧、导演、绘画、摄影到选印,都由他们自己担任。接下来的几年,万氏兄弟作品不断。1927年,他们为长城动画片公司制作了动画《一封书信寄回来》。1930年又为大中华百合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纸人捣乱记》。由于当时中国处于战乱时期,人力、物力、财力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动画电影仍处于萌芽状态,因此从1926年到1930年的这三部作品都是模仿当时欧美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的。这种制作方法,既省钱,又能快速出片。

为了进行抗日爱国主义宣传,万氏兄弟制作了以“抵制日货、救亡图存”为内容的动画宣传片,如《同胞速醒》、《精诚团结》、《国货年》、《勿忘国耻》、《血钱》等,以及《飞来祸》、《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等一系列根据寓言故事改编的短小精悍、寓教于乐的寓言动画片。除此之外,还有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的《狗侦探》、《民族痛史》、《新潮》、《航空救国》等。其中,《民族痛史》于1934年获得了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嘉奖,成为我国第一部获政府奖的动画。

这期间最具纪念意义的是,万氏兄弟于1935年推出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动画进入了有声时代。它对后来中国动画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声音的加入使得动画片在当时的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

1937~1941年,万氏兄弟在此期间制作了两集《抗战标语卡通》和四集《抗战歌辑》。这期间,战事愈演愈烈,爱国热情也进一步高涨,这种利用动画片样式进行抗日爱国宣传的方式很受观众欢迎。1941年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中国同时也是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20世纪40年代,除了万氏兄弟的作品外,还有钱家俊于1940年拍摄的《农家乐》,也是一部宣传抗日的动画短片,1945年美国《生活》杂志还报道过它的拍摄状况。

img124

图2-57 《铁扇公主》

2.稳定发展时期(1947~1959)

194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制作了木偶片《皇帝梦》,1948年,制作了动画片《瓮中捉鳖》,这些都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动画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47年到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之前,新中国生产了12部共200分钟的动画片。比较有特色的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谢谢小花猫》(1950)、《小猫钓鱼》(1952)、《好朋友》(1954),以及我国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还有偶动画《神笔》(1955)等。这是一次民族风格的探索,并由此踏上了民族化的道路。

1957年,我国第一家专业创作、生产美术片的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起初它以手绘动画片和木偶片制作为主,后来在中国动画创始人之一万古蟾的主持下于1958年将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剪纸艺术与电影技术相结合成功研制出了剪纸片。同年,拍摄出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7~195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拍摄了22部近400分钟的动画片,其中很多都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优秀作品,比较经典的有饱含中国式幽默的《过猴山》(1958),获得前苏联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中国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奖的《小鲤鱼跃龙门》(1958),以及第一次在绢上直接作画拍摄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一幅壮锦》(1958)。这时期的中国动画与初步探索期相比在技术和艺术上都有了很大进步,题材和形式也丰富起来,从内容到形式已摆脱了美国动画的影响,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img125

图2-58 《神笔》

img126

图2-59 《骄傲的将军》

img127

图2-60 《过猴山》

3.第一个繁荣时期(1960~1965)

1960年以后,整个中国开始转向“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的道路,中国文艺也很快从大跃进的狂热转向沉静内敛,由于开始注重基本功建设和积极探索艺术发展规律,中国动画片生产由此进入了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不仅产量上升,而且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水平,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中国动画学派”从此被世界所公认,并逐渐发扬光大。

到1965年,在“文化大革命”尚未酿成灾难性后果之前的五六年间,我国动画片创作处于一段健康发展、精品迭出的时期。这期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生产了近20部动画片,一批在动画片题材领域博得崇高声誉的经典之作也产生于此时。这一时期的动画题材形式丰富多样,大体上确定了我国动画题材形式的基本类型,并且充满浓郁的民族气息,如在中国乃至世界动画史上都堪称经典巨制的动画片《大闹天空》及1960年创作出的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此外还有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2)等,为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能代表中国风范的新片种。其高超的艺术性和神奇的创作技术,至今还令国外动画同行们惊叹不已。

img128

图2-61 《大闹天空》

img129

图2-62 《小蝌蚪找妈妈》

在题材方面,有以神话为内容的《大闹天空》,有童话故事《小燕子》、《小蝌蚪找妈妈》、《谁的本领大》,有以现实生活为主题的《牧笛》、《没头脑和不高兴》、《草原英雄小姐妹》,以及贯穿政治时事的《黄金梦》、《原形毕露》等。在风格技术上,出现了打破动画片在绘画上只有线条勾勒、平涂色彩一种形式的局面的水墨动画片,并形成了单线平涂与水墨晕染两大技术风格。总而言之,这6年是中国动画史上绚丽多姿、令人难忘的一个时期,部分作品在国际上频频获奖,为“中国学派”在国际动画界进一步赢得了声誉,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在今天仍令人艳羡不已。

img130

图2-63 《牧笛》

img131

图2-64 《没头脑和不高兴》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966~1971年,动画片由于被扣上“丑化儿童、歪曲事实”的罪名而惨遭批判,生产厂家也都放弃了动画片的制作。1972年以后,美术片得以恢复生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的4年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共摄制动画片17部。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大多以描写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思想斗争,歌颂工农兵为主要内容,如《小号手》(1973)、《小八路》(1973)、《东海小哨兵》(1973)等。而在表现手法上,则同当时的前苏联动画一样遵循写实主义。其中1976年摄制的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巧妙地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民间剪纸结合,为世界动画又增添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

5.第二个繁荣时期(1977~1983)

从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到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文艺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新局面,因此1977年到1983年也成为我国动画创作最宽松、最舒展、最和谐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共生产了34部动画片,题材和风格多样化。从题材上看,有根据神话传说改编的《哪吒闹海》(1979)、《九色鹿》(1981)等;有少数民族传说《善良的夏吾冬》(1981维吾尔族)、《蝴蝶泉》(1984白族),还有反映现实的《三个和尚》、《画廊一夜》(1978)等。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动画片还增加了科幻类题材作品,如《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小小机器人》(1981),这是中国动画的一个新突破。

img132

图2-65 《蝴蝶泉》

img133

图2-66 《雪孩子》

除题材外,动画故事叙述方式和动画技巧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我的朋友小海豚》和《雪孩子》如同清新的散文诗,《哪吒闹海》吸取了中国戏剧的表演形式,《三个和尚》在叙述手法上借鉴了现代艺术风格,《天书奇谭》情节奇巧、娱乐性强,更多地借鉴了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的叙事方法,极具趣味性。动画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建设性进展:1980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动画界第一本理论专集《美术电影剧本创作》,1981年出版了新时期第一部关于动画技法的专著《美术电影动画技法》,1983年出版的《美术电影创作研究》则是一部对美术电影特性、剧本创作、导演方法等理论问题进行全面探索和总结的著作。

这一时期还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多家电影制片厂也开始生产动画片,从此中国动画走向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6.中国动画的再发展时期(1984~1989)

这一时期,中国动画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开始了举步维艰的6年探索。同时动画界在这6年间也放开了眼界,更新了认识,在艰难中逐步发展。

从1981年开始,我国开始引进如《鼹鼠的故事》、《蓝精灵》、《花仙子》等大量外国优秀动画,同时随着电视普及率的提高,我国对电视动画系列剧的需求也猛增,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没有自己的电视动画。

为了解决电视动画供不应求的局面,1984年,我国开始努力拍摄系列动画片,虽然是首次制作,但也产生了一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如《葫芦兄弟》(1987)、《邋遢大王历险记》(1987)、《黑猫警长》(1984~1987)、《阿凡提的故事》(1981~1988)等。同时,动画创作在题材上更为广阔,出现多部内容深刻、讽喻尖锐、针砭时弊的艺术动画片,对于纠正“动画片即儿童片”的偏见,扩大动画片受众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如《三个和尚》(1980)、《超级肥皂》、《新装的门铃》(1986)、《牛冤》(1989)等。中国动画片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大幅度跃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img134

图2-67 《超级肥皂》

img135

图2-68 《新装的门铃》

除了动画系列片外,此时期我国还制作了许多富有个性,在内容和表现上都独具风格的艺术短篇,如《悍牛与牧童》(1984)、《女娲补天》(1985)、《选美记》(1987)、《鹰》(1988)、《看医书》(1989)等。

7.中国动画转型与再创业期(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生产厂家开始与国外动画生产厂家进行经验交流,同时各种体制的制作单位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一专多能的动画人才不断成长。从此,中国动画开始走上有别于传统的道路。所有这些都使中国动画片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出现了飞跃。尤其是从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而是将动画业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逐步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

20世纪90年代,国产动画片的一大特点是大型动画系列片盛行。中国由以影院动画艺术短片制作为主,转向电视动画片大型化、连续化、系列化的国际潮流。在制作方面,电脑绘制背景技术已较为普及,国内电脑动画技术实力也明显增强。三维和二维电脑动画发展迅猛,形成了从策划、创作、传播到系列产品开发的“大动画体系”新概念,从而推动了动画业的腾飞。此时的中国动画也面临着观念的转变及国外优秀动画的冲击等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动画片生产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生产的优秀动画长片有:《宝莲灯》(1999)、《熊猫小贝》(1999)、《马可波罗回香都》(2000);优秀动画短片有:《鹿与牛》(1990)、《雁阵》(1991)、《医生与皇帝》(1991)、《眉间尺》(1991)、《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1992)、《麻雀选大王》(1992)、《鹿女》(1993)、《音乐船》(2000)等;优秀系列动画片有:《大盗贼》(1990)、《舒克和贝塔》(1989~1992)、《葫芦小金刚》(1993)、《蓝皮鼠与大脸猫》(1993~1994)、《哭鼻子大王》(1994)、《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1995)、《自古英雄出少年》(1995~1996)、《l的旅程》(1997)、《傻鸭子欧巴儿》(1997)、《学问猫教汉字》(1998)、《海尔兄弟》(1998)、《西游记》(1999)、《霹雳贝贝》(1999)、《中华传统美德故事》(2000)等。

img136

图2-69 《宝莲灯》

img137

图2-70 《海尔兄弟》

二、中国动画的现状及特点

中国动画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动画公司及动画产量持续增长,但仍然与社会需求相差较大。政府加大了对动画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了多个动画基地,但经济效益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电脑和网络动画增长迅速。

●动画网站、动画资讯、动画创作、动画展十分活跃。

●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增多,从业及在校学习人数增加。

中国动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早期动画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动画学派以独特的风姿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由于中国有着悠久的绘画、雕塑、建筑、服饰、戏曲、民乐、剪纸、皮影等民族民间艺术历史,所以通过吸收借鉴,中国动画的类型可谓多种多样。故事结构受戏剧的影响形成了从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局环环相扣、完整饱满的构成方式。而表达方式上,则采用点线表现主体趣味,追求意象。

另一特点表现为寓教于乐,说教性强。从中国动画开创期始,“寓教于乐”就成为创作的重心,强调思想性,重视以健康的内容引导观众,使中国动画成为一片没有血腥暴力的净土。如今,它浓厚的说教色彩已经不再符合社会潮流,成为阻碍中国动画发展的一大诟病。

需要单独提出的是动画史上的一朵奇葩——水墨动画。1960年,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按照齐白石的绘画风格拍成的《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和技法,打破了传统动画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使得人物背景细腻柔和,没有线条勾边,并将水墨画特有的意境情趣完美呈现于银屏,给国际动画界带来了一次视觉震撼。这部动画获得了包括第1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等在内的5个国际大奖,水墨动画由此也成为了中国动画的代名词。此后创作的《牧笛》、《山水情》等以及结合电脑技术创作的三维水墨动画《夏》都成为不可多得的动画精品。

传统动画制作技术是以线条结构为主的单线平涂模式。动画制作人员通过在透明赛璐珞片的正面勾线、反面上色来保证画面的颜色均匀。而中国水墨动画以动画基本制作原理为依据,融入水墨画艺术,使画面形象更具质感。它将墨和水进行分层渲染,将墨的凝重、滑实与水的轻盈、灵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画面色调不仅毫无单调之感,反而给予我们一种饱满而富有韵味的奇妙意境。单线平涂的手法使色彩过于平整,没有明显的层次变化,线条生硬。而水墨动画则完美地克服了这个缺点,由淡渐浓的笔法,由浅入深的意境,加上没有任何线条的框缚,使整部动画柔中带刚,动中有静,每一帧画面都显得单纯而丰富,简约而生动。

img138

图2-71 《山水情》

本章要点

1.了解美国动画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美式动画的特点。美国动画的历史和世界动画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而迪士尼动画王国的建立则成为开创期后美国动画的主体。

2.了解加拿大动画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加拿大动画的风格特点。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在加拿大动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了解法国、英国动画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动画所呈现的典型特点。

4.了解俄罗斯、韩国及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各国动画的特点。

5.了解日本动画的发展历程及每一时期的代表作品,重点掌握日本动画的特点。

思考题

1.通过比较分析俄罗斯、韩国及中国动画发展历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试分析日本动画的产业发展模式。

3.日本、韩国的动画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关联?

4.中国动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时期?每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5.试分析中国动画的现状与特点。

6.通过对比与分析,谈谈你对世界各国动画风貌的整体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