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会议同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方向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由国家管理的市场机制的经济体制的方针。12月,老挝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宣布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成为执政党。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抉择。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等,作了总结和评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1984年,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后,所有制结构逐步得到改善,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以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三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1984年,沿海城市进一步开放,从大连到北海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获得了经济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重申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共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氛围。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中国大陆与台湾也结束了长期隔绝局面,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1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当选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大会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格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订后,朝鲜提出优先恢复和发展重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基本路线。1955年12月,金日成提出“主体思想”,强调革命和建设的主人是人民群众;要独立地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80年代,朝鲜加强贯彻思想、技术、文化三大革命路线。90年代初苏东剧变,朝鲜劳动党提出通过“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来应对挑战,1992年和1993年,先后公布了《外国人投资法》《外国独资企业法》和《合作法》《自由经济贸易区法》《外汇管理法》《外国投资企业及外国人税收法》《土地租赁法》《外资银行法》和《外国人出入自由经济贸易区规定》等法律法规。1994年7月,金日成去世,金正日接班。1998年提出了建设“主体的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发展战略。2002年7月,朝鲜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改善措施”。2002年9月,朝鲜设立新义州开发区,向中国开放;10月设立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园区,向韩国开放。自2004年1月起,农业部门开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试点,工业部门也开始了“企业改革”的试点。

1976年,越南实现全国统一,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改革。改革从农业开始,1980年在海防市郊进行生产承包试点,1988年越共中央政治局通过 “10号决议”,正式实行农户承包责任制。贯彻“10号决议”成效明显,1989年,粮食由原来的不足变为自给有余,越南成为居泰国、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大米出口国。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越共在1991年6月召开七大时,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无产阶级专政、国际主义”等五项基本原则,反对“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会议同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方向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由国家管理的市场机制的经济体制的方针。1996年6月,越共提出到2020年,要使越南基本上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改革中,越共重视党建的任务和方向,强调要提高党的领导和战斗能力,发挥全民族的力量,全面推动革新事业,使国家尽早摆脱欠发达状况。

老挝人民革命党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成员之一,1955年独立建党。自20世纪30年代到1975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活动长期处于秘密状态。1972年2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路线:在全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为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准备一切必要条件,把老挝建成一个和平、独立、民主、统一和繁荣的国家。

1975年10月,老挝人民革命党通过和平方式取得政权,老挝国王西沙旺·瓦塔纳11月宣布退位。12月,老挝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宣布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成为执政党。1975—1979年,老挝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全面照搬苏联的办法,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严重脱离了老挝实际,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79年11月,老挝党召开二届七中全会,开始纠正偏差,深刻认识到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搞工业国有化、农业合作化是错误的。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原社会主义国家停止了对老挝的援助;西方国家则趁机施压;流亡国外的反政府武装趁机窜回国内进行武装骚扰。老挝党和政府强调,无论世界局势发生多么严重复杂的变化,决不放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目标。随着革新开放的逐步展开,老挝国内经济和政治取得很大的成就。2011年3月,老挝党召开九大,强调老挝将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推进革新视野,扩大对外交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2020年摆脱国家欠发达状态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古巴政府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苏联解体使古巴和苏联的贸易额1989—1993年下降了92%, 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托里切利法案》,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古巴经济陷入空前危机。

1991年10月古共四大召开,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初步构思,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方面修改了1976年宪法,为古巴即将采取的新的政治经济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在经济方面,实行古巴公民持有美元的合法化;放宽对个体经营的限制;通过了新的《外资法》,并将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制糖业转移到旅游、医疗器材和生物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上。与此同时,古共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确立了改革要坚持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反对多党制和西方民主制。通过改革,古巴经济从危机中得到逐步恢复。

2006年7月底,菲德尔·卡斯特罗因身体原因卸任,2008年2月劳尔·卡斯特罗就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开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2008年7月,新法令允许农民承包闲置土地,给农业生产者以更大的自主权,以增加农业生产、减少粮食进口。2010年,古巴宣布要在3年内精简国有部门的冗员150万人,使约75万人从事个体工作。2011年4月16日,古共六大召开,会议宣布实行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任期制;通过了《经济和社会政策的纲要》。《纲要》强调,古巴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完善和“更新”经济和社会模式,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古巴将在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考虑市场的因素;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扩大个体户、外资等其他所有制形式,为古巴新一轮的改革指明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