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人阶级体力劳动地位改变

工人阶级体力劳动地位改变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1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1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学习重点与难点

转型时期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工人下岗失业问题和知识分子的地位问题;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重点难点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

A.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B.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

C.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D.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2.我国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3.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是( )。

A.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   D.国有企业中的管理者

4.知识分子是我国( )的一部分。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新的社会阶层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建立基层民主制度   B.实行地方自治   C.实行联邦制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6.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坚持民族团结   B.坚持民族平等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D.反对民族分裂

7.鼓吹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是( )。

A.改善党的领导   B.否定共产党的领导

C.加大共产党的被监督力度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矛盾   B.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矛盾

C.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内部矛盾   D.宗教信仰不同的矛盾

9.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是( )。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D.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10.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 )。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维护祖国统一   B.反对民族分裂   C.坚持民族平等

D.坚持民族团结   E.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2.人民政协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民主监督主要是指( )。

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B.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监督

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E.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有(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E.华侨

4.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这“三个提供”是指( )。

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C.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

D.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E.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在( )。

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岗位流动加快   D.岗位流动趋缓   E.队伍不断缩小

6.“四个尊重”是指( )。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E.尊重教育

7.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是( )。

A.不变质   B.现代化   C.正规化   D.打得赢   E.作风优良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有( )。

A.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

C.个体户   D.自由职业者   E.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9.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

B.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C.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的变化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E.岗位流动加快,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1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 )。

A.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B.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D.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E.新的社会阶层组成联盟

三、重点问题解答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四、疑惑问题辨析

1.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工人阶级仍然是先进阶级。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应实行“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

五、难点问题剖析

1.为什么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2.试论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3.如何认识转型时期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工人下岗失业问题和知识分子的地位问题?

4.如何全面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

5.为什么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六、典型案例讨论

【案例呈现1】

美国记者的感叹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一位美国记者随一群国民党军队行军,使他惊异的是,这群国民党官兵每到一个村庄,都向农民宣称自己是共产党的军队,这位记者感到很奇怪,便向一位军官询问缘由,这位军官悄悄地告诉他说:“如果我们说自己是国民党的军队,他们(指农民)就不会给我们粮食吃,也不会给我们水喝,更不会让我们借宿。”这位记者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于是,他在随后给美联社发的一则消息中说:共产党的军队将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他们得到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

——摘自《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汤庭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思考与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本案例谈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呈现2】

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

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被公认为世界级的科技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计的贡献”。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科研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并说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意放他回中国。”最终,钱学森不顾生命安危,历尽曲折,回到了祖国。

——摘自《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汤庭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思考与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谈谈你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七、核心概念释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B 5.D 6.C 7.B 8.C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D 3.ABC 4.ABD 5.ABC 6.ABCD 7.AD 8.ABCDE 9.ABC 10.BD

三、重点问题解答

1.【要点提示】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

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民工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全国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左右。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原先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一个由宪法规定的总体的政治判断。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2.【要点提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

(2)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最后,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

(3)新的社会阶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即使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们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要点提示】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他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江泽民同志也一再提醒全党全社会注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倡创新精神,提倡尊重、爱护、吸引、用好、留住各类人才。党的十六大特别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把“四个尊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的重大理论和战略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坚持群众路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学习这些重要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1)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今时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创造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人才成为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脑力劳动在劳动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四个尊重”是党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的基础上作出的积极回应,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本质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先进生产力不断代替落后生产力的动态过程。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抓住了这些基本要素,也就抓住了发展生产力的关键。

(3)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正确看待各种形式的劳动,承认其相应的合法权益,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但它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人才只有通过劳动,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创造过程即是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干的过程。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我们必须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更好地在全社会普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新形态、新特点的认识,克服和纠正种种在劳动问题上的不正确的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制定适合今天实践需要的劳动政策,调动一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发挥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倡导各种新型劳动组合和劳动关系,从而使全社会、全民族的各种劳动形态、各类劳动者、各种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广泛而充分的发挥,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4.【要点提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无产阶级政党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我们要永远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认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党的一个重要法宝。

5.【要点提示】(1)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历史证明,国防与国家的兴衰、国民的安危密切相关。

(3)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适应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新要求,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他指出,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在我国,虽然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会激化。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进行专政,必须以人民军队为坚强后盾。人民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主要支柱和人民利益忠实捍卫者的地位不可动摇。

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战争威胁并未根本消除。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必须加强和巩固我国的国防。人民解放军作为祖国的忠实保卫者,担负着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的神圣使命。

第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搞好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人民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四、疑惑问题辨析

1.【要点提示】观点正确。第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脑力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大,但这只是劳动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科学技术变为生产力,必须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通过工人劳动。即使是无人工厂,也需要工人进行安装、修理,还需要电力、运输、原料开采等其他部门的工人劳动配合。不管科技怎么发展,劳动方式怎么改变,发展先进生产力离不开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始终是同先进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工人内部有知识、有技术、会管理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与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与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工人阶级不再是主要从事体力性劳动的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在德、法等欧洲发达国家,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10%,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占人口的大多数。以信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生产提高工业化、现代化质量,是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信息社会化要求,只有知识化的劳动者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代表者。工人阶级知识化,这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第三,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他们以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对发展先进生产力起到了特别重要作用。这就使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地位越来越巩固。总之,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高,知识分子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这是我国工人阶级先进性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两个主要表现。

2.【要点提示】观点不正确。应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能搞“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关系是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之时起,就是中国共产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军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军同时成为国家的军队,实现了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的高度统一。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实现军队属于国家和人民的最有效途径,是军队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力量、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捍卫人民安全利益的忠诚卫士的最根本条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实质,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军的性质,改变党和军队的关系。如果这种政治图谋得逞,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利益就失去了保障。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决不能改变和取消党对军队的领导权、指挥权。这关系到军队改革创新的政治方向,也关系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方向。

五、难点问题剖析

1.【要点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其主体都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始终是改造自然、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却是不同的。在存在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里,劳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其创造历史的作用受到限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群众从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上解放了出来,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太平坦,但正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之下,我们党才战胜了一切困难和挫折,才克服了自身工作的缺点和失误,才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30多年改革发展的历程中,正是由于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才经受住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和考验,才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始终沿着既定目标胜利前进。历史和实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全体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的,人民群众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

我国宪法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社会事务。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在我国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不仅已被我国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发展所证明,而且已由我国的根本大法明确规定。因此,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2.【要点提示】(1)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首先,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要领导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必须始终不渝地、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事业离不开工人阶级。其次,工人阶级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性、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是最进步、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他们经受着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严格冶炼,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能在现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是社会各阶级中的领导阶级。最后,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是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要求,因此他们是建设和改革最基本的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他们已经并将继续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必须确保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如何确保工人阶级在国家和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如何保障工人的劳动就业和合法权益,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企业的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即使是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作为国家主人的政治地位也受到尊重和保护。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公有制企业职工既有的主人翁地位。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既是国家或公有制企业的主人,又是自由支配自己劳动能力的所有者。它将使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强化。但在改革过程中,由于体制和管理上的不健全,在某些方面难免出现一些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对这些问题,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以维护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党和国家要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舆论的、行政的手段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支持工人阶级当家做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必须大力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的自身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强党在工人阶级中的宣传教育工作,对职工经常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工人阶级优良传统教育,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人阶级队伍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要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把工人阶级建设成为一支具有远大理想、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有严格纪律的强大队伍。工人阶级要不辱使命,胸怀大局,心系祖国,敢于创新,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功立业。

3.【要点提示】中国社会步入转型期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新的阶层异军突起,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其中主要包括农民工问题、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问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问题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加以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1)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兼有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身份。但他们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和工人又存在着明显区别,不能简单地将其判定为农民阶级或者工人阶级。总体来看,农民工的户籍仍在农村,具有农民阶级的身份属性;但他们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了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人阶级的职业属性。同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可以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具有与其他社会阶层不同的特点:在生活方式上,他们大多两地分居,缺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利益诉求方面,他们诉求工资待遇的提高和工作环境的改变,诉求基本的尊严和基本的社会保障,诉求平等的子女受教育权利等。当然,“三农”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目前我国存在的农民工阶层边缘化问题必将得到妥善解决。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工人阶级队伍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工人下岗失业现象。这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从根本上说有利于振兴国有企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符合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要求。从总体上看,这种现象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增强工人阶级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自身素质,加上我国政府对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进一步增强。

(3)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知识分子在经济地位上的依附性,决定了它在政治上的依附性。因此,它从来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而存在,只能依附于别的阶级而存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知识分子按其社会地位,大多属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处于依附地位。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知识分子从取得生活来源的方式到为谁服务,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使我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他们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4.【要点提示】宗教是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将长期存在。①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宗教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这个长期的基本政策,并载入宪法。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这个基本政策,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强调保护信教自由,同时也强调保护不信教自由;强迫信教的人不信教或强迫不信教的人信教,都是对宗教信仰自由权的侵犯。另一方面又要求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求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②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决不能借国家政权推行某些宗教或禁止某种正常的宗教信仰;决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决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同时,在我国,宗教还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③要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这是我们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广泛团结爱国的宗教界人士和宗教信徒,是我国最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5.【要点提示】现代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整个军事领域正发生一系列根本性变革,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我军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真正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中央军委着眼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军情,向全军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历史性课题。

六、典型案例讨论

1.【案例点评】(1)这则故事揭示了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奥秘之一。它让我们明白要想在中国成就任何事业,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2)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农民的积极性起来了,也就意味着我国人口的80%的人的积极性起来了。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同时,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国家主人翁观念。

2.【案例点评】(1)钱学森是中国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案例告诉我们,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分子在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大历史责任。

(2)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知识分子,对于加快现代化历史进程,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还要尽快地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特别是一大批年轻的优秀专家,造就规模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同时,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七、核心概念释义

1.【要点提示】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要点提示】“四个尊重”即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提出来,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提倡“四个尊重”,有利于激发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活力,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服务于人民和造福于社会;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从主要依靠物力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创造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在全社会贯彻“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通过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通过尊重人们运用知识、技术、经验进行劳动、管理、创造的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团结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可以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

3.【要点提示】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首先有它量的规定性,即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即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和“群众”的含义是一致的,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人民群众的具体含义,需要作历史的分析,然而,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分。

4.【要点提示】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最广泛的联盟。

5.【要点提示】工人阶级又称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指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来获得生活资料的雇佣工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工人阶级,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由工人阶级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的特点决定,它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由于它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现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大多集中在构成国民经济命脉的全民所有制的现代骨干企业中,创造着最大部分的社会财富,是对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产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

6.【要点提示】知识分子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人。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7.【要点提示】军事变革是指由科学进步而引起的武器装备的演进,进而引起军队编成、作战方式和军事理论等方面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最终导致整个军事形态发生质变的特殊社会现象。世界军事变革发展史上,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划分标准不同,出现了以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的三次军事变革、美国林德博士和以色列史学家克里沃尔德认为的四次军事变革、俄罗斯斯里普琴科少将认为的六次军事变革、以美国军事理论家克雷派尼维奇认为的十一次军事变革等多种说法。但就从整个军事形态是否发生质变来说,一般将世界军事变革划分为四次:金属兵器取代木石兵器的金属化军事变革,火药兵器取代金属兵器的火药化军事变革,机械化武器装备取代火药兵器的机械化军事变革,信息化军事变革。

世界新军事变革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信息化武器系统逐渐主宰战场,出现知识密集型的信息化军队,主要采用一体化联合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及其体系彻底革新,其实质是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组织结构、军事人才等方面的整体跃升,实现军队建设和战争形态的根本转变。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目前各国重点发展的军事高技术有下列四大类:一是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军事探测技术、军事通信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为主的军事信息技术;二是以复合材料、灵巧材料、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为主的军事新材料技术;三是以太阳能、核能、燃料电池、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和能量束为主的军事新能源技术;四是以军事航天技术、潜水技术、隐形技术为主的军事工程技术。

8.【要点提示】积极防御是中国革命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贯的总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军事战略方针也一直是积极防御。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强调,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不搞侵略,也不去控制别的国家。积极防御亦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是为了辅助进攻,或为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而进行的防御。积极防御的实质是以防为攻,以攻为防,后发制人。特别是弱军对强军作战,积极防御是转弱为强、由防致攻的最佳战略。古今中外都有过关于积极防御的战略理论。我们的防御不是被动挨打的“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就是说,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和战略上后发制人的原则。

9.【要点提示】宗教作为在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是世界文化中最普遍、最持久和最深层的精神现象与情感状态,称得上一切文化的背景。全世界共有2000多个民族,有2000多种宗教,宗教影响着世界约4/5的人口,它对各个民族的心理、文化民俗、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的影响。它属于信仰范畴,主要回答人们用理性无法解释的人生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对宗教的本质特征作了经典的表述:“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认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社会根源。在阶级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剥削阶级所利用,成为其麻醉人们精神的工具,“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人民的鸦片”。

10.【要点提示】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求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