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劳动力流动与岗位匹配

劳动力流动与岗位匹配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劳动力流动与岗位匹配劳动力流动会导致工作更换和就业的不稳定。有效率的工作更换提高了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工作匹配,增加了劳动者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纵坐标表示劳动者的离职率,横坐标表示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长短。因为劳动者是异质的,对于喜欢流动的劳动者,无论如何都会保持较高的辞职率。

第五节 劳动力流动与岗位匹配

劳动力流动会导致工作更换和就业的不稳定。以上主要考虑的是劳动者自愿离开企业,即辞职行为。在涉及企业寻找的时候,则要分析企业的解雇行为。有效率的工作更换提高了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工作匹配,增加了劳动者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所以,如果工作更换是有效率的,辞职和解雇之间的界限就模糊了,两种类型的工作更换都提高了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匹配质量。被解雇说明劳动者不适合现在的工作,解雇使其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因而被解雇比继续待在原企业对劳动者来说更有利。同样,有员工辞职对企业来说也不一定是坏事,它说明企业的劳动力配置出现了问题,会刺激企业改善管理,增强对员工的激励。

不管怎样,劳动者和企业的寻找与长期劳动合约以及企业特殊人力资本是不相适应的。但是它们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劳动力的流动与工作年限长短有关,也就是说,工作时间越长,劳动者辞职和被企业解雇的可能性越小。这与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合约有关。

于是可以得到图8-7的结果。纵坐标表示劳动者的离职率,横坐标表示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长短。随着劳动者在一个企业工作时间的延长,离职率逐渐下降,这被称为“状态依赖”(State Dependence),无论是自愿辞职还是被解雇,都是如此。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考察也应该考察同一劳动者的情况,而不应站在同一时点上进行考察,否则就会出现与上面分析移民收入时同样的问题,即“大队效应” 。

例如,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劳动者,一种类型的劳动者总是喜欢新鲜的工作环境,喜欢在不同的企业工作较短的时间,不管他在企业工作多短还是多长,他的辞职动机都很高,这一类型劳动者我们称其为“跳槽型”(Mover)。而另一种类型的劳动者总喜欢在同一个企业长期工作下去,即使在短期内工作并不尽如人意,他也不愿轻易跳槽,因而不管他在企业工作多短还是多长,他的辞职率都很低。我们称这一类型劳动者为“留守型”(Stayer)。

图8-7 离职可能性的状态依赖

在图8-8中,我们可以用高低两条水平线来表示“跳槽型”和“留守型”两种类型劳动者的工龄—离职率曲线。如果我们站在同一时点考察一个企业的离职率,则很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离职者都是“跳槽型” ,他们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较短,似乎是工作时间越短,就越有可能跳槽。同样,不离职者都是“留守型”的,他们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似乎是工作时间越长,跳槽的可能性越小。由此,将A点和B点连接起来,用形成的直线来反映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离职率下降这样一个规律。但是这样的研究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它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只有对同一个劳动者进行时间序列的研究,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图8-8 工人的异质性和离职的可能性

劳动者选择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资过低,对于工作时间较短的劳动者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我们前面分析过工资随工作时间而增长的现象以及年功序列制,同样,考察年功序列也不能在同一时点考察不同劳动者的工资情况,因为劳动者是不同质的。有的劳动者由于和工作有较好的匹配关系,即使工作时间很短,也能获得较高的工资。相反,有的劳动者和工作的匹配关系较差,即使工作时间很长,也只能获得较低的工资。如果我们站在同一时点考察,考察工龄短的劳动者恰好是低匹配程度的劳动者(因为匹配程度低,所以工作时间不长就辞职),而工龄长的劳动者恰好是高匹配程度的劳动者(因为匹配程度高,所以不会辞职),然后如图8-9所示,连接成一条直线AB,以此来说明随着工龄的增长,工资会不断上升。这样的研究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考察的是不同匹配程度的劳动者,而不是同一个劳动者。

图8-9 工人的异质性和工龄对收入的影响

实证研究也证明,单纯的工龄延长并不一定会提高工资。如果不能获得企业特殊的人力资本,不能和工作较好地匹配,即使工作时间再长,也只能获得较低的工资。有的劳动者在一个企业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前依然是低工资的劳动者。我们也得到了一个结论:匹配程度是决定劳动力流动的因素。而匹配程度的高低可能与工作时间长短有关(劳动者和企业经过时间的磨合,匹配程度不断加强),也可能无关。

本节的分析告诉我们,并不一定是工作时间越长,工资越高,劳动者的流动性越小。因为劳动者是异质的,对于喜欢流动的劳动者,无论如何都会保持较高的辞职率。而劳动者和工作的匹配程度也是决定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如果匹配较好,就不需要辞职,因为即使工作时间较短,这样的劳动者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

小 结

●跨地区流动的可能依赖于目的地和原居住地的经济状况和迁移成本。

●如果迁移决策是基于全体家庭成员的利益做出的,迁移会包含“跟随迁移者” ,从个人角度看,跟随迁移者有损失,但这一损失会被其他家庭成员的迁移收益所弥补。

●如果移民的技能构成存在着大队效应,早期的移民比新移民收入高这一事实并不表明,所有的移民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收入。

●移民并不是从人口中随机产生的。如果目标国的技能回报率高于母国的技能回报率,移民是正向选择的,他们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技能。如果目标国的技能回报率低于母国的技能回报率,移民就是反向选择的,他们有低于平均水平的技能。

●移民会增加目标国的国民收入,虽然目标国的劳动者会有损失,但资本所有者会获益更多,从而目标国的社会净福利是正的。

●有效率的工作更换提高了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工作匹配,增加了劳动者对国民收入的贡献。

●要缩短劳动力流动时间,劳动者和企业都需要积极地寻找。

●劳动者在企业工作时间越长,就越不会出现工作更换。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劳动者有不同的工作更换倾向,也是因为企业特殊的人力资本投资降低了工作更换的可能性。

●劳动者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越长,收入越高。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劳动者有不同的工作匹配关系,也是因为企业长期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率

主要概念与术语

重复迁移(Repeat Migration)

返回迁移(Return Migration)

家庭迁移(Family Migration)

跟随迁移者(Tied Mover)

跟随留守者(Tied Stayer)

大队效应(Cohort Effect)

罗伊模型(Roy Model)

正向选择的移民流动(Positively Selected Immigrant Flow)

反向选择的移民流动(Negatively Selected Immigrant Flow)

寻找工作模型(Job Search Model)

有效率的工作更换(Efficicency Turnover)

状态依赖(State Dependence)

工作匹配(Job Match)

思考题

1.解释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对迁移净收益折现值的影响:

(1)年龄;

(2)迁移的距离;

(3)教育;

(4)折现率。

2.迁移的个人收益和家庭收益有何不同?讨论这些不同如何产生跟随留守者和跟随迁移者。

3.假设劳动者的技能可以用他拥有的效率单位来表示,在人口中效率单位的分布是劳动者1有1个效率单位,劳动者2有2个效率单位,如此等等。在甲国有100个劳动者,他们在决定向乙国移民时,比较本国的工资收入W0和乙国的工资收入W1,两国工资和技能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W0= 700 + 0.5s,W1= 670 + s,s表示劳动者的效率单位数量。

(1)如果没有迁移成本,移民的最小效率单位是多少,移民是正向选择,还是反向选择的?

(2)假设移民成本为10元,移民中的最小效率单位是多少?

4.用图形定义移民产生的剩余,讨论它是如何计算的。在移民中存在着收入的再分配吗?

5.如果人们相信自由的国际贸易,那么也应宣扬不受限制的劳动力移民吗?分析这一说法:“美国对来自低工资国家的产品征收进口关税刺激了低工资国家的低技能劳动者向美国移民” 。

6.劳动力流动和移民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

7.宣扬美国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思想与反对移民进入美国的思想是否一致?

8.在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企业充当怎样的角色?从企业寻找、工资制定等方面寻找答案。

课外阅读文献

1.赵耀辉:《农村劳动力迁移与教育的作用》,《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2.陈卫平:《农村产权改革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经济学季刊》2004年10月。

3.梁雄军等:《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基于1702个个体调查数据的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5期。

4.Ibarraran P. and Lubotsky D,2005,“Mexican Immigration and Self-selection:new evidence from 2000 Mexican Census” ,NBER Working Paper,11456.

5.杨云彦:《转型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与竞争——结合武汉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6.李实、魏众:《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载赵人伟等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7.Mortensen Dale T,“Job Search and Labor Market Analysis”in Ashenfelter O. and Layard R.(1986 ed.):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North-holland.

8.宁光杰:《企业寻找劳动力的行为与失业问题的解决》,《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注释】

[1]也有的西部农民到东部地区从事农业生产。

[2]尤其是精神成本。

[3]Julie Da Vanzo,“Repeat Mig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Who Moves Back and Who Moves 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5(November 1983):552-559.

[4]只有在日本,长期以来丈夫的单身赴任较普遍。但近来,家庭迁移逐渐增多,单身赴任有所减少。

[5]这里不考虑除工作收入之外的其他影响迁移的因素。

[6]转引自G J. Borjas 1996,Labor Economics,The Mcgraw-Hill Companies,p.287.

[7]对于跟随留守也是如此,见图中的区域A、E。

[8]包括短期的劳务输出

[9]U. 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Report No. GAO/PEMD-93-25,August 1993.

[10]扣除物价、汇率等因素的实际收入水平。事实上纵坐标可以用相对收入份额来表示。

[11]尽管出于其他原因选择移民的人数仍不少。

[12]转引自G J. Borjas 1996,Labor Economics,The Mcgraw-Hill Companies,p.290.

[13]这一假设基本与美国的移民历史相符,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移民者的技能水平确实出现了下降。

[14]也可以包括其刊登招聘广告的频率、广度(地域范围)等。

[15]在招聘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企业要增加寻找的深度,相应地,也就增加了寻找成本。

[16]在解决劳动者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信息经济学认为劳动者可以通过信号(例如学历)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而企业也要增强甄别的能力。

[17]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所放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