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民军队创建中的特色是军工文化初步形成的历史积淀

人民军队创建中的特色是军工文化初步形成的历史积淀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人民军队创建中的特色也影响着军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种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与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思想意识,深深地渗透在军工文化的形成之中。长征精神与井冈山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军工文化初步形成时期的内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人民军队创建中的特色也影响着军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说,在军工文化的初步形成时期,融进了许多人民军队创建中的特色,这些特色伴随着人民军工事业的发展日益内化为军工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积淀。

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的第一枪。随着党对革命认识的不断深入,在创建人民军队的过程中,党非常强调革命组织纪律教育,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也是军工文化初步形成时期的突出特色。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后,特别注意对部队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组织纪律和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思想意识。在进行纪律教育中专门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六项注意”又补充成为“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对于人民军队严肃组织纪律,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地贯彻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培养了将老百姓利益时刻放在首位的新型的人民军队,对于培养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与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思想意识,深深地渗透在军工文化的形成之中。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同时,在党创建人民军队、开辟根据地的过程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深刻内涵,是党在早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军工文化形成时期宝贵的文化资源。

1934年,中央红军的主力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实施伟大的战略转移,1935年10月,红军的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等地汇合,长征胜利结束。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生死搏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阻截,实现了战略转移,在长征的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与井冈山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军工文化初步形成时期的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