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淀城市文化,赢得精神认同

积淀城市文化,赢得精神认同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积淀城市文化,赢得精神认同从感知转向认同的过程,其实经历了从物质能量向精神能量的转化,而城市文化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前者的优势在于城市多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已获得大多数公众的认同,即便以各种形式重新演绎,对它的解读也容易获得普遍认同。不可否认大众文化对世俗生活的强力牵引,由此获得了公众普遍的感性认同,但如果城市文化缺乏公众深层次的理性认同,它的生命力和持久性也值得怀疑。
积淀城市文化,赢得精神认同_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

(三)积淀城市文化,赢得精神认同

从感知转向认同的过程,其实经历了从物质能量向精神能量的转化,而城市文化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与视觉和景观相比,策划城市文化除了需要策划者精妙绝伦的创意之外,更需要一个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市民基础。城市文化可以策划,也可以缔造,不过它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过眼烟云,既要有历史作铺垫,也要有市民去认同并传承。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个城市是否有文化,以及有什么样的文化成为城市定位的重要指标,一个城市需要策划文化这一点已不容置疑,困惑的是:究竟是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城市文化,还是打造倾向现代或者是后现代的城市文化?前者的优势在于城市多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已获得大多数公众的认同,即便以各种形式重新演绎,对它的解读也容易获得普遍认同。当然其劣势也很明显,一方面坚如磐石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很难同步;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它是否能获得持续认同也值得怀疑。而策划城市现代文化在与城市发展的一致性方面当然占据相当有利的地位,只是它的根基在哪里?它为什么适合这座城市?新的城市现代文化能在多长时间内获得多少认同?当然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个城市又如何以较少的投入来多元地、系统性地展示现代文化?通常而言,一个成熟的城市文化的策划和构建少则二十年,多则上百年,如果不借助根深叶茂的传统文化,另辟蹊径去打造新的现代文化,得势不得分也在常理之中。优秀的城市文化策划都需要借势而为,在承继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续写新的、一脉相承的都市现代文化应该是较佳选择。

在城市文化的大格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难选择面前,类似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这样的细分文化策划也存在矛盾。不可否认大众文化对世俗生活的强力牵引,由此获得了公众普遍的感性认同,但如果城市文化缺乏公众深层次的理性认同,它的生命力和持久性也值得怀疑。而精英文化满足城市少部分实力派群体的内心需求,看似高雅深层,但曲高和寡,少部分受众的心灵呼应无法激起大规模的群体认同,尤其在社会物化还未彻底,公众的世俗化倾向仍为主流的前提下,渲染大众文化为主,打造精英文化为辅的城市文化策划理念仍值得持续推崇。

【注释】

[1]张耀翔.感觉、情绪及其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36

[2]丹尼尔·贝尔;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54

[3]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179

[4]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49~50

[5]舒里安;罗悌伦译.审美感知心理学.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209

[6]郭力家.感觉画廊.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28

[7]刘杨.视觉竞争.艺术研究,2004(3)

[8]凯文·林奇;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城市形态.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6

[9]纪晓岚.城市环境理论观点评价与现状剖析.城市经济,2003(11)

[10]Sybl Moholy-Nagy.Matrix of Man: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Urban Environment.New York:Praeger,1969:41

[11]理查德·瑞吉斯特;王如松,胡聃译.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74

[12]徐琪.巴黎:街区的意义.世界博览,2004(10)

[13]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0

[14]唐莉英.城市雕塑及其文化含义.四川建筑,2005(1)

[15]邬春生.美国现代城市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建筑知识,2002(2)

[16]贾德昌.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中国工程咨询,2003(10)

[17]张东初,裴旭明.从工业设计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城市问题,2003(3)

[18]王智.漫谈欧洲城市环境公共设施设计.设计艺术,2004(4)

[19]王旭,黄柯可.城市社会的变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67

[20]Edward B.Tylor:Primitive Culture.Harper &Row,1958:1

[21]吴贻永.城市发展的关键——城市文化.城市问题,2000(5)

[22]L.Mumford.The City in History,its origins,its transformations,and its prospects.London:Secker &Warburg,1963:353

[23]王文元.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城市,1994(2)

[24]解光云.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3)

[25]李轶华.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规划师,2002(5)

[26]王挺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宗教生活.历史研究,1996(5)

[27]金卫星.略论宗教在美国城市化中的作用.世界历史,1997(6)

[28]齐前进.宗教引导的伊斯兰城市.世界知识,2004(9)

[29]艾·弗里希曼;刘爱兰译.伊斯兰文化对尼日利亚卡诺城市结构与经济的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2)

[30]路易斯·哈里斯;诗宓译.美国内幕.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44

[31]王立科.城市精神、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化.当代青年研究,2003(4)

[32]李勇.作为城市审美文化的大众文化.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学版),2004(5)

[33]韩敏.大众文化时代的身体话语批评.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5)

[34]毛丽芳.大众文化与城市人.江西社会科学,20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