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1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②开展专项调查,包括社会需求、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现状、学生心理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调查,加强研究的针对性。②成立创业教育研究小组。在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积极实施创业教育,不仅能缓解目前面临的困难,也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一切与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有关。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课题依据时代背景、产业结构变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等因素,提出了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明确了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目标。通过对实践的总结,阐述了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基本模式等核心问题。并在成果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尚未解决的或者说解决得不够完善的五个问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研究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贴近职业学校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努力探索在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内在规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严密的科学结论和可行性对策建议,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生顺利就业、有效创业服务。

二、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理论研究。①做好资料的检索和文献综述工作,对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作认真分析鉴别,吸收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本课题所用,开拓新的研究与实验项目,力争成果创新。②开展专项调查,包括社会需求、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现状、学生心理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调查,加强研究的针对性。③及时总结各阶段的研究工作经验,提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④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基础理论,寻求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⑤分阶段召开学术讨论会、交流研究成果,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

实践研究。实践工作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把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关系,坚持理论研究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检验和充实理论的原则。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进行思想动员。让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②成立创业教育研究小组。其成员由学校领导、研究人员、各专业和班级的教师组成,由学校领导负责,指导、协调研究工作。③确定重点专业和班级。④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探索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四、研究的背景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进入了创新时代,作为职业教育,将创新和立业融为一体的最好载体莫过于创业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作为21世纪的职校生,仅具备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就业或创业,因为市场竞争的激烈,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信息技术的革命和企业的变革等迫切需要人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须有创业教育去培养。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巨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第一产业下降迅速,第三产业骤增,高新产业不断涌现,劳动力因不适应这一变化而导致下岗甚至失业,使得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正因为如此,从一而终的职业几乎不存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居住、工作地位和就业岗位不再具有永久的稳定性。职业教育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扬长避短,求得发展,就必须要使得学生接受良好的创业教育,以良好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去接受就业、创业和职业更换的挑战。据劳动部门预测:今后1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大约1.2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存在着2000多万隐性失业者,此外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积极实施创业教育,不仅能缓解目前面临的困难,也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鼓励学生自我雇佣,其优点是创业者不但自己谋得了职业,也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能有效地缓解劳动力供需不均的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传统意义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这一切与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有关。这种教育不是增强人的自我就业的潜能,却是鼓励人们寻找获取高薪的职业,以至于乡村地区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断涌入乡镇、城市去寻找工作。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谋职者的需要,因此中职生的失业在所难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就业难的形势十分严峻,不但生源不足,而且师资匮乏。中等职业教育滑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一定要采取措施的时候了!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我们认为,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新的形势,深化教育改革,才能求得发展。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合格+特长”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实现传统的中职就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创业者为目标,大力尝试并推进创业教育。中职教育办学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创业者。

五、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

本课题组在大量收集和查阅了有关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创业、创业教育、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等方面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

创业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一份重要的精神财产。据考证,“创业”一词早在《孟子·梁惠王下》中便有记载:“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而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亦有述及:“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然而,这里所说的“创业”均指创立功业或基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广义创业的概念。我国《辞海》对创业的定义为:“创业,创立基业”,包括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也是广义的概念。由此看来,“创业”即指开拓、开创业绩和成就,并以此与“守业”相对应。不过目前人们所理解的创业一般指狭义的创业概念,是指人们根据社会需要,运用自己的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立某种事业或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就业岗位,或者在原职业岗位上有所创造与创新。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是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促进创业而进行的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采取渗透与结合的方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的具有独立体系、功能和地位的教育,是职业指导的继续、延伸和发展。

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会特别提出了创业教育问题。大会的主要工作文件指出,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和多变的需要,革新教育和培训过程必须包括创业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就业还是自我谋职都同等重要。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中第7条也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关心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许多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得到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以及企业的参与和重视。鼓励创业,以创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已成为世界的共识。美国认为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故对此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这里指小企业创业教育)已成为美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加坡在亚洲金融风暴后,骤然认识到经济进一步发展绝不能单靠跨国企业,扶持和促进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应变之策,也在积极实施创业教育(创建中小企业的教育)。国内外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小企业,能广泛吸收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解决就业问题。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使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经营管理和综合性的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发展本领的劳动者。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创业基本素质这一系统由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四个子系统构成。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也就由四个方面组成: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

1.创业意识

从心理层面来看,创业意识培养主要应重视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心和创业世界观的培养,这些都是培养创业意识的基础。创业需要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和原始动力,是形成创业动机的基础;创业动机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业需要和动机是创业意识的基本层面。创业兴趣是从事创业活动的积极情绪和态度定向;创业理想是对创业活动未来奋斗目标的持久向往和追求。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是创业意识的较高层面。创业信念是对创业活动和实践所形成的认识、看法和见解,并坚信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心理倾向;创业世界观则是由一系列创业信念所组成的逻辑系统。创业信念和世界观是创业意识的最高层面。从操作层面来看,创业意识主要应包括: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金融意识、成本意识、信息意识、时间意识、环保意识等。

2.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专业、职业知识是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是与专业、职业能力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经营、管理知识是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综合性知识是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其中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在创业知识的构成中,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它们与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一样,具有内部资源配置和社会关系运筹的特征,并与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3.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专业、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维持生存、谋求发展的基本生活手段。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职业能力才有可能从事该专业、该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专业、职业能力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成败。经营管理能力既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职业要求,又是一种谋求理想社会职业的工具和代表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的象征。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人、财、物、时间、空间的合理组合、科学运筹和优化配置的心理能量的显示,在较高的层次上决定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因此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创业能力。综合性能力,包括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非常规性的决策和用人的能力,交往、公关、社会活动能力等,是一种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综合开发和运筹的能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影响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创业能力。

4.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包括五种因素。独立性是对思维和行为受他人影响,能够独立地思考、判断、选择、行动的心理品质的描述;敢为性是对敢于行动、敢冒风险、敢于拼搏,并勇于承担行为后果的心理品质的描述;坚韧性是对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坚持不懈、不屈不挠、顽强努力的心理品质的描述;克制性是对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善于克服盲目冲动和私利欲望的心理品质的描述;适应性是对能及时适应环境和条件变化,善于进行自我调查和角色转换的认同和学习,善于交往、合作、共事的心理品质的描述。我国青少年未来走上社会进入创业过程,最需要培养的就是这五种个性心理品质,而目前我国较为成功的创业者一般也都具备了这五种个性心理品质。这五种个性心理品质的核心是意志特征和情感特征,是从特定角度来反映意志和情感要素的。因此,抓住了意志和情感,也就是抓住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的总体特征。

六、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实践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理论依据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立在学习理论上的许多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如“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提出的一种现代职教思想。它提出了教学应从理论培养向实践性教学转化,从示范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的观念。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正是行为导向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导向”一词频频出现在职教文献,特别是欧美职教教学论著中,一时成为追求和提高职教教学质量、改革教学的代名词。它与其说是一种概念,毋宁说是一种新的职教教学理论更为确切。德国职教专家T·特拉姆对其作了的明确界定:“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在教学中,行为导向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质上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MESE课程正是为了创造有助于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进而会预期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

行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主要源于人们对现实及未来社会对职业人才新要求的思考以及对教育和学习概念的重新认识。过去,对学习过程最传统的认识是:动机、接受、理解、记忆。而今人们无论对“教育”还是对”学习”都有了新的认识,更强调“交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版)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改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在此,“学习”是指个人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任何进步与提高。“交流”是涉及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信息(包括消息、思想、知识、策略等)转移关系。柏林工大的教育专家杜霖先生形象地把学习比作“呼吸”的过程,强调学习者不仅要“吸进”还要“呼出”。

理论依据之二:主体教育与合作学习理论。

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主体教育的核心是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教育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提高与发展,主体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主体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一条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互动,彼此依赖,相互帮助,兼顾个人绩效及完成整组共同目标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以师生互动、人际的和谐去创造积极思考、探索的氛围,使学生快速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造就具有创新思维的实用型人才。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以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体系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与技能加以诠释,透过有目的的思考和与他人讨论,修正观点并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小组内,不同观点所产生的冲突与对立可帮助小组成员的知识技能体系重整和建构。

理论依据之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一是学习具有个人参与(personal involvement)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二是学习是自动自发的(self‐initia‐ted),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三是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四是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罗杰斯认为,知识是否被掌握,所学的知识是否系统,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举足轻重的。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根本不是凭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传统教学,只是教给学生一些一成不变的、很快就会陈旧过时的事实材料,并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对付社会变动的严峻挑战。

罗杰斯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改革和学习。变化是确立教育目标的根据,而对这种变化的适应取决于学习过程,而非静态的知识。所以,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为了实现该目标,罗杰斯将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非指导性方法直接诉诸于教育情境而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教学方法——非指导性教学。它鼓励学生充分自信,从而使学生产生他能超越自己的思想,开发出自己的潜在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完善个性这种教育目的。其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形成理想的课堂教学气氛,与每个学生就他或她愿意从事工作的种类和数量达成协议,提供学生可以选择的学习资料、仪器等,成为学生产生意义学习动机的促进者。

理论依据之四: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

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即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其中以北美尤为盛行。CBE译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或“能力本位教育”,它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系统。“能力本位理论”的实质是强调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按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得来的职业能力本身的结构方式组织教学,重视职业技术及技能的获得,对科学知识强调相关与必须,够用即可,不强调系统获得。这样看来,“能力本位”还是叫做“择业本位教育”更为贴切,它与我国近年来强调的职业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我们学习和借鉴它是很有必要的。

(1)CBE的体系与步骤。CBE是一个全面复杂的体系,其基本步骤如下:①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教育形势的分析;②人才市场的调查与分析;③职业能力分析(DACUM课程开发过程);④教学分析;⑤教学设计与开发;⑥教学实践;⑦教学评价。

(2)DACUM课程开发的主要步骤。①建立DACUM顾问委员会;②复查专业,进行论证,确定专业早办是否有必要;③确定职责(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④确定技能(每项能力中开发出各项技能);⑤复查并完善职责和技能;⑥职责和技能排序(由简到繁);⑦总结,通过DACUM表,对委员会工作进行评价,编制图表。

DACUM中的关键环节是③和④的能力和技能的确定,在DACUM表当中详细地标明了所开发专业的受训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要达到这种能力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每一项技能所应达到的级别或标准。

开展创业教育要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产业结构正进行调整和升级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原有许多产业发生萎缩,甚至消失,而新兴的一些行业、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这些新兴的行业、产业需要知识为基本要素,创业教育必须以此为背景展开。创业教育的实施必将带来大量新的产业,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例一]在专业建设中实施创业教育的策略

在专业建设中实施创业教育,可以从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入手,以一技之长为依托,培养创业素养。

1.专业设置应多向化

计算机应用的多样化决定了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专业。在以往的专业设置中,我们把从事计算机知识学习的专业统称为计算机专业,这样的专业设置势必缺少方向性,从而影响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我们在专业设置上可分成三个方向。

方向一 计算机图形图像及多媒体应用方向。此方向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美感和媒体认识,侧重于学习图形图像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并应用它们加强实践。此方向的学习成果可应用于广告设计、媒体制作等的创业。

方向二 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办公应用方向。此方向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并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处理数据,同时熟练掌握版面设计软件的应用。此方向的学习成果可应用于文字处理、版面设计等的创业。

方向三 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方向。此方向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微机组装及维护和网络的组装及维护,并能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此模块的学习成果可应用于微机组装及维护和网络的组装及维护等创业。

2.教学计划应合理化

专业设置多向化,一定要求教学计划合理化,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因根据方向的需求,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方能落实创业素养的培养。

专业课程设置是各方向首要明确的工作。可以根据各方向的培养目标设置针对性强的课程,同时,应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分出轻重缓急,突出方向培养特点,明确方向培养目标,使学生真正具有一技之长,为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课程内容应实用化

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课程内容的合理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良好的创业能力。反观现在的有些课程内容,确实值得深思。有些专业课程已完全没有开设的必要性,其运行模式已不合现代潮流,无实用价值。有些专业课程虽然很专业化,但对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能力胜任这些课程的学习,也应“忍痛割爱”。还有,市面上计算机教材铺天盖地,难分优劣,听上去很实用的教材,里面的内容却“绣花枕头一包草”,也无实用性。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要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作为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枢纽和核心,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决定着职业学校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价值。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要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同时创业课程结构要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

在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中,从内容来看,把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习课和创业基础课五类;从形式来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类。

1.必修课

必修课包含了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习课和创业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习课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所包含的课程,创业基础课则是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背景下所开设的课程。

(1)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习课按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实施。

[实例二]创新意识和职校英语教学的整合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通,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比如,我们在学了“Taking Evening Courses”这个单元之后,我设计了“Discussion:Do you prefer evening courses?Why?”由于已经掌握了课本上的内容,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有的学生认为参加业余课程的学习会拓展知识面,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增加机会;有的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校规定的课程上,精益求精。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问题“If your answer is YES,what evening course do you wantmost?”、“If your answer is NO,tell us whatwill you do with your spare time?”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又让学生在创新的氛围中练习了口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创业教育是培养能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职校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关于几座城市的人口和天气的比较时,把全班分成10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因特网上查找两座城市的资料(一座是课本上提到的,另一座是自己喜欢的),并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在班上演示和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书上的内容,而且学会了书本外的,语言得到了交流,知识得到了扩充,又培养了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was the child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实例三]寓创业教育于计算机学科教学中

把创业教育寓于整个计算机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创业教育,并且在教学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培养团队精神。在C语言教学时设计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软件公司”,大家都用学到的知识给一个机器人编程,哪个“公司”开发的软件能让机器人的动作多并且准确,这个公司就中标,得到开发权。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贯穿整个学期,学生的知识点滴长进的同时,也是机器人不断成长的过程,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逐渐长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自信心。目前社会上网吧的开张如雨后春笋般普遍,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爱上网,有的学生用于上网的开销也很大,就觉得今后自己毕业后开个网吧挺赚钱的,但又不知开网吧需要准备些什么。教师不妨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原理、Internet技术等科目教学时给予启发和引导,激励学生好好掌握这些知识,为今后的创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提高基本能力。在教授Flash、网页制作、Photoshop等课程时,结合学科特点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跑市场,找些小型广告公司搞调查研究,如果自己开设这样的广告公司,自己学的哪些知识对创业有帮助,这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有动力,效果也明显。

(2)创业基础课开设《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经济学基础》、《小企业指南》三门课。

[实例四]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模拟实践教学

在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当一天小老板”、“模拟招聘会”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为以后的创业做充分的准备。这既锻炼学生的口才,更主要的是运用角色互换,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选修课

结合学校学分制教学改革,以“宽基础、活模块”为指导思想,开设三种类型的选修课程模块。

(1)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模块。如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开设宾馆插花艺术课,烹饪专业开设各地饮食文化课,服装专业开设服装经营课等。

[实例五]网络选修课

上海中职教育在走向按市场需求办学的进程中,有关部门已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纳入了教学范畴。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从上学期起就开设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和“音乐欣赏”等网络教育课程,学校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参加了这一教学改革,现有40多人报名注册学习,开办创业课程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题中之义,拓宽了创业教育的渠道。

(2)开设企业管理和经营类的课程模块。聘请银行、工商、税务、法院、环保、拍卖等行业有关专家作讲座,传授一些关于企业法、企业开业注册、营业执照申请、信贷手续、成本核算、税务常识、环保常识、拍卖常识、招投标常识等基础知识,学校逐步积累讲座内容,汇编成册,作为创业教育教材。

(3)引进国外创业教育的先进课程模块。与美国国际青少年成就组织(中国部)合作,开设MESE和学生公司两门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

[实例六]引进国外教材,开设MESE课程

2001年在美国国际成就组织(JA)的帮助下,引入MESE(企业经营决策电脑模拟实战演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学习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企业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企业在运作中的伦理道德、教育与工作的关系,并帮助我们青少年理解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培养世界经济的视野和远见,建立企业式合作伙伴关系,树立创业精神、自信心、创造力、独立思维和决策能力、团队精神、领袖性格和品质。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的学生在各方面尤其是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1.批判性思维方式的确立

在我们过去的思维方式中,对任何问题的判断无非是两个答案——“对”或“不对”,在MESE课程教学中,我们就是要打破这种惯性思维,对任何一项决策不仅仅是拘泥于传统的“对”或“不对”的思路,而是要根据市场信息、行业信息及竞争对手的变化情况,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及时地做出相关决策,以期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任何一次的胜利抑或失败都是暂时的,或者说只是表象,不到最后,谁都无法断言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置之死地而后生,比赛过程的扑朔迷离,行业形势的起伏不定,宏观环境的变幻莫测,竞争对手的策略转移,给每一项决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无限的应对空间,难怪许多学生在学期小结中由衷地发出了“我努力了,我成功了”的感叹!

2.创业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

MESE课程是一个计算机模拟软件,该软件能够允许参加者组成2到8家“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一种虚拟的产品——“记忆笔”在“市场”上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成功地创业,抢占市场先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是否有较强的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及坚定的竞争意志和毅力,所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在MESE课程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互动式教学的优势:学生组成各家企业展开竞争,企业成员之间自由组合,共同讨论制定本企业的经营决策策略——高价小规模、中价中等规模、低价大规模。课堂已由学生支配,教师更多地充当起主持人、指导者或者裁判的角色。每一决策结束,老师针对当前市场情况作简单的分析和讲解,“企业家”们会自觉地反思自己的决策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下期该如何应对这变幻莫测的市场。所有这些都引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自我的欲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尝试、竞争等方面的能力。

3.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一语指出了创新的巨大意义。新时代需要新的人才,要与国际接轨,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步步领先,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是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所必不可少的。MESE课程教学中,学生7到8人自由组合成一个企业,并给企业冠名,每一学生都在企业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有财务经理、投资经理、市场营销经理、研发经理、生产经理等,每一项决策需要他们共同协商,相互配合,认真负责,每一项决策都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每一项决策都是一次创业和创新决策的过程,是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收获,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意识到: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可谓: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一把筷子则不容易被折断。

4.创业竞争中健康心理的养成

有竞争就有成功和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职校学生心理素质差异较大,有的同学一次成功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萎靡不振。面对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MESE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次比赛机会,每次比赛最后的优胜者可能并不是同一个企业,这就意味着谁都有胜出的机会,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自信心和好胜心,“不到最后永不言败”和“一失足成千古恨”是学生最深刻的体会。每学期结束前有一次全校性的竞赛,优胜者给以物质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市乃至全球青少年MESE挑战赛。各参赛成员不甘示弱,勇于参赛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我们的学生学会了竞争,更领悟了竞争的真谛:结果并不是最终的收获,过程中经历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对每一个创业者意志力的考验,进而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竞争心理,才是最终的赢家。每一个企业的决策者要真正做到胜者再接再厉,败者分析原因,找出差距,等待机会,通过努力,奋发再起,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3.活动课

活动类课程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区活动、学生公司、实验企业等四种形式。

(1)课外活动。学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校园自营职业模拟活动”是其中的拳头项目。

[实例七]自营职业模拟活动

每年举办校园自营职业模拟活动,一是在校园内开设“模拟小企业”,以服装、园艺、烹饪和汽修四个专业为试点,在校内开设“服装加工店”、“花卉种植场”、“点心店”和“自行车、摩托车维修铺”等,场地采用租赁形式借给学生,并按企业登记手续进行模拟登记,由学生来当小企业的小老板,老师给予指导,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一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经营活动。二是在元旦前,利用一天时间,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自营职业模拟活动。将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有小食街、小商品街、游艺乐园、歌舞厅、录像室等,让学生以租赁和招投标形式租借学校的场所和设备,选择一个项目,开展经营活动。在模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锤炼创业心理品质,形成自我教育。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小小企业家们从市场调查——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申请工商营业执照——申办税务证——申办卫生许可证——撰写投标书——参与拍租——设计广告——参加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班——进货、销售、记账、盘存、服务——交税,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看到了职校生能力的再现、看到了职校生的活力所在。自营职业模拟活动最大的特点是:能做到全员参与,学校像个小社会,老师是指导者,学生是小老板、小策划者、小执法者、小雇员、小设计师、小推销员、小玩家等,每位学生都能在这次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展示自己的才干,证明职校生是行的。创业教育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彻底改变了教育脱离时代、社会、生活的弊端,使教育更加贴近现实、贴近人生,使人的生活质量更高,人生更加完美。

(2)社区活动。社区教育和志愿者服务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提供平台,并在体制化、规范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实例八]在志愿者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中职学生往往忽视自身价值,总觉得自己没考上高中,有“低人一等”的想法,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产生各种消极心理。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一方面接触了社会,另一方面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价值。学生往往可以依靠自己所学的专业为社区居民服务:服装专业学生的“熨烫”服务,汽修专业学生的“修理自行车”服务,电子专业学生“修理小家电”服务等都是我校长期的特色服务项目。我校每班都组建有一支以上的服务小队,他们各有特色,活跃在各社区、街道、公共事业单位,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我们与区内各街道保持密切合作,及时得到服务的反馈信息。服务队之间开展互相交流,对服务的内容、质量进行自评、互评,使我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优效化。与大多数普通中学开展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相比,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特色就突显出来,并占据了一定优势。

(3)学生公司。结合MESE课程和学生公司这两门课的学习,根据专业特点,成立学生公司,学校提供场地,采用租赁形式借给学生,并按企业登记和开业的正式手续进行模拟实践。由学生担任公司经理,老师给予指导。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经营活动,发行股票,合伙投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实例九]英语咖吧

学校已将原来的教工之家改建为英语咖吧,共分为三个区域:咖啡吧、小舞厅、小小影视厅。目前已经装修完毕,准备在新的学期正式成立学生公司。

(4)实验企业。在三年级学生中挑选优秀的创业人才,由学校出面在校外建立实验企业,指派若干指导老师,主要由学生经营和管理企业,让他们更直接地参与创业和市场经济的竞争。这项试验尚未启动。

附: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教学计划表

(表中所列课程没有包括各专业原有的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

七、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模式研究

创业教育的理论学说、素质目标要转化为教育行为,必须建造桥梁、依托载体,操作模式就是实施创业教育的桥梁和载体,又是创业教育目标、内容、任务、方法和途径的物质化、具体化、外显化和行为化。在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模式研究中,本课题以“渗透与结合模式”、“学科课程模式”和“活动课程模式”为重点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渗透与结合模式

渗透与结合模式要求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要从课程教学改革入手,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调整,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并在原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增加创业经营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不仅掌握某些专业生产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社会生产、市场营销、规划运筹、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接受锻炼,提高创业能力。渗透和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必须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构建创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向融合的办学模式,把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诸方面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新体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调整,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并在原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经营、管理、法律、公关、成本核算等教学内容。同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一般来说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训课都以这种模式开展创业教育。

2.学科课程模式

学科课程按照创业教育自身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和教材,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学校所开设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经济学基础》、《小企业指南》三门创业基础课即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创造学等学科以及创业教育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即将就业的青年学生提供教育、培训、咨询、信息等项服务,指导求职者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心理品质,掌握择业、创业的知识,以促进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活动课程模式

活动类课程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区活动、学生公司、实验企业等四种形式。学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校园自营职业模拟活动”是其中的拳头项目。从现代大课程观出发,将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结合,探索形成创业教育的活动课程模式。它是以学生主体活动及体验为主要学习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和激发学生的创业需要与创业动机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及教学组织模式。

八、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成果与问题

在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对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进行不断的反思,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素质得到了提高

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应在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的种类和兴趣对从业重要性的同时,强调职业兴趣既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更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得到强化。

性格是可以完善的。一些职业对从业者的性格有特殊要求。性格有许多“先天”的成分,但却并非一成不变,人群中有许多因从事某种职业而改变性格的实例。

能力是可以提高的。由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组成的综合职业能力,不论是专业能力,还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既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提高,也可以在职业生活中得以强化。传统意义上的职业能力,即一般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言语能力、算术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态能力、眼手协调性、手指灵活性等,均可以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潜能是可以挖掘的。每个人都具有未被发现的潜能,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受到压抑的青年人,可能具有更多的潜能。这些青年人进入职业学校以后,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合适的环境,潜能就可能得到显现,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卓越的才华。

当然,除了上述四要点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在自身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或相关职业群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职业群中有许多职业,有更多的岗位,其中总会有“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想不通过自我调整,就找到一个“完全适合”自己的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职业学校“人职匹配”教学的落脚点,应定位在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完善自我的具体目标,以主动适应职业的需要。

2.基本形成了具有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前文已述,不再赘述

3.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以理论为指导,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核心内容研究的基础上,从创业教育与学科的整合、教学方法、专业建设、身心素质等方面作了不少有价值的探索,形成经验总结论文18篇。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问题: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和计划的组成部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要使创业教育真正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

(1)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创业教育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还刚刚起步,本文谈到的一些认识仅仅是学习的体会,离实践还有一段距离。就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关于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也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我们只能借鉴大学的创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中的创业教育经验,对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这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2)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还不明确,或者说还不统一。有人认为,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都很低,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还有什么意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是直接培养创业者还是为毕业生提高就业素质服务,并为将来创业奠定基础?我们认为,创业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形成较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经营管理和综合性的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发展本领的劳动者。

(3)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师资缺乏。创业教育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的师资难以胜任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因此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让那些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教师也要按照创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努力学习,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创业知识,增长创业才干,尽快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

(4)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给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以支持和帮助。企业管理和经营类的课程需要银行、工商、税务、法院、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学生公司和实习企业更需要得到这些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另外,创业教育同样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设备设施,特别是实习企业的场所等。

(5)创业教育也要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就创业教育而进行创业教育,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搞创业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说创业教育要培养出一批能自主创业的“小老板”的话,重点应放在第三产业,因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创业教育也要首先为第三产业服务,而且第三产业容易创业,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做的。创业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柳斌主编,《创新教育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

2.陈银梅,《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思考》,网络资料

3.芦秀兰主编,《职业指导与创业》,东华大学出版社

4.许跃南,《创业丛书》,中信出版社

5.陈玉明,《小公司经营战术》,企业管理出版社

6.青岛市教委,《小企业创业指南》,内部交流刊物

7.张立伟/张庆久/鄂文,北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2003年,经过努力,比较顺利地通过了全国在职研究生统考,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为教育学研究生,专攻职业教育学,实现了我的研究生梦。下面是我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主要讨论了中职教师教学评价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