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时间:2022-1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包括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系统、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四个子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系统,是专门对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动态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控制的系统,对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做出反映,并采取相应防范和化解措施。

第三节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财务风险存在于任何企业之中,这不仅是理论更是事实,国内的德隆集团、蓝田股份公司、巨人集团、沈阳飞龙和爱多,国外的安然和世通公司,无不最终都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破产或破产保护。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长期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是不可想象的。但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由于会面临财务风险而止步不前。

企业财务通则》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因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结果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潜在性和偶然性、复杂性、可识别性和相对性、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等特性。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使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财务风险。

在不同的经营环境和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项目,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按风险是否可以被控制分类,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按照能否通过多角化方式加以分散,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者筹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而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筹资方式概括起来一般有两种,即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不同筹资方式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债务筹资受固定的利息负担和债务期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当企业经营不善,特别是投资收益率低于债务利息率时,可能产生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甚至破产的风险。权益筹资则受股权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大,以上市公司为例,当企业投资收益率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时,投资者可能抛售其股票,造成股价下跌,增加企业的再筹资成本,特别是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市场收购其股票,吞并企业。为了有效控制筹资风险,企业除了需要慎重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外,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筹资规模、筹资工具等。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不同的投资项目,对企业价值和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企业投资项目一般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大类。企业的对内投资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有形资产的投资和高新技术、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投资。如果投资决策不科学、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结构不合理,那么投资项目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益,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巨额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带来的风险尤其突出,兴盛一时的巨人集团、河南红高粱快餐连锁就是因为这类投资风险失控而走向衰败的。

(三)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当企业现金净流量出现问题,无法满足日常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需要,或者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时,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使企业的商誉遭受严重损害,以至于本来长期可以持续经营下去的企业在短期内被吞并或者倒闭。“现金至上”的财务管理思想就是基于对现金流量风险的极度重视。

(四)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受到央行的宏观调控管理、货币政策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通货膨胀率、投资者预期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利率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利率经常会发生变动,导致企业的筹资成本和资产收益不确定。例如,利率的上升会使企业的筹资成本上升,企业持有的证券投资价格下降。

(五)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变动引起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汇率风险一般包括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企业在以外币计价的交易活动中,如商品进出口信用交易、外汇借贷交易、外汇投资等,由于交易发生日和结算日汇率不一致,使折算为本币的数额增加或减少的风险。折算风险是企业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本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时,由于汇率的变动,报表的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产生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对企业产销数量、价格、成本等经济指标产生影响,致使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利润或现金流量减少或增加,从而引起企业价值变化的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包括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系统、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四个子系统。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设置可以随企业的规模和组织结构不同而不同,如大型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而中小型企业可由专职人员承担风险管理的任务。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外部各企业之间的双向交流为目的,对风险管理信息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的专门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预警系统是按一定的指标体系,分析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环境,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在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后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系统,是专门对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动态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控制的系统,对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做出反映,并采取相应防范和化解措施。

不同财务管理主体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有不同的权限和责任。

(一)主管财政机关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权限和责任

各级主管财政机关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权限和责任包括:

(1)制定所辖范围统一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规范,按照财务隶属关系指导、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2)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制度,实施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管理,监测企业财务运行状况;

(3)建立并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组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本级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二)投资者(或出资人)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权限和责任

投资者依照《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履行的权限和责任包括:

(1)遵循国家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批准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办法;

(2)根据企业的财务发展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对经营者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核;

(3)依法决定企业的投资、担保、筹资、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事项;

(4)决定企业聘请或者解雇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事项;

(5)其他应属于投资者的财务风险管理职责。

投资者可以通过制度规范、合同约定等方式将部分投资者财务风险管理职责授予经营者,但并不因此解除投资者应承担的财务责任。

投资者可以按照规定向全资或者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

(三)经营者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权限和责任

经营者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权限和责任包括:

(1)根据国家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拟定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办法;

(2)根据企业制定的财务发展战略和财务规划,评估企业现在和潜在的财务风险;

(3)统筹运用企业资金,配置和利用企业各项资源,诚信履行企业偿债责任;

(4)组织财务预测和预算编制,实施财务风险控制;

(5)及时编制并提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开展财务风险分析,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信息和有关情况;

(6)配合有关机构依法执行审计、评估、财务监督业务;

(7)其他财务风险管理职责。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负债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又会引起筹资风险。负债经营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采取防范措施。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及其稳定性;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及其可靠性;分析企业资本结构及其稳健性;分析企业资金分布及其合理性;分析企业成长能力及其持续性。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原则主要有以下两项:(1)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在市场机会既定的情况下,对一个企业而言,风险与收益均衡意味着:一是收益相同或接近的项目,应选择风险最低的;风险相同或接近的项目,应选择收益最高的;二是收益和风险不同的若干项目,收益最高的项目不一定最好,因为其风险往往也最高,应当以企业能承受相应风险为前提,再按前两点要求选择项目;(2)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特别是强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能够在制度设计上有效避免决策和执行“一言堂”、“一支笔”等现象及其引发的财务风险。

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损失。下面是企业可以采取的主要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规避风险

具体做法是:(1)决策时,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备选方案,对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难以掌控的财务活动予以回避;(2)实施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例如,如果企业投资另一家企业只是为了获得一定收益,并不是为了达到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而债权投资就能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那么即使股权投资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企业也应当采用债权投资,因为其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招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当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规避时,企业可以事先从制度、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企业销售产品形成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较高的,应对客户信用进行评级,确定其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从而降低坏账发生率。风险一旦爆发,企业将蒙受较大损失的,应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平时分期提取专项的风险补偿金,如风险基金和坏账准备金,以补偿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

具体地讲,企业要有效地识别与评估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以下五条途径。

1.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有关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的具体内容请参见第八章“财务信息管理”。

2.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也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普遍过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国企业必须着力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3.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工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企业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应高于行业平均值。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要注意,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结构趋于合理,并要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

4.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及利率走势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5.预测汇率变动趋势,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对于筹集外币带来的风险,应从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入手,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找出汇率变动的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在预测汇率变动的同时,还应在筹资战略上和具体筹资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例如,注意债务币种和期限的分散以及对债务货币实行“配对管理”等。

(三)分散风险

财务风险分散是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多元化、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等措施分散相应风险。以多元化经营为例,这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通常做法。它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多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产品市场等。多元化经营之所以能分散风险,是由于不同产业、产品的市场环境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从概率统计原理来看,经营多种产业或者多种产品,其在时间、空间、利润等因素上相互补充抵消,可以减少企业利润风险。因此,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分散财务风险。

(四)转移风险

财务风险转移是企业通过保险、签订合同、转包等形式把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嫁给其他单位,但同时往往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如保险费、履约保证金、手续费、收益分成等。转移风险通常有多种形式:(1)购买保险;(2)签订远期合同;(3)开展期货交易;(4)转包,将风险大的业务,采用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的方式,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经营,企业定期收取承包费或租金;等等。

总之,企业负债经营,就必然面临财务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财务风险的作用及影响,掌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案例2-3】华源集团财务风险分析[1]

一、公司背景

1992年,原纺织工业部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了以纺织为主业的华源集团,1999年,华源集团收购上市公司“浙江凤凰”后,开始涉足制药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成了以纺织业为基础产业,以制药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在不到13年的时间里,由其主导的并购有90多起,产业范围囊括了原料药、大输液、制剂、天然药品、零售、医疗、医疗器械等领域。截至2004年年底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并拥有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华源制药、上海医药、双鹤药业、万东医疗和凯马B股等一批上市公司。总资产在2004年底达到了556亿元,注册资本金也由1.4亿元增加到了9亿余元。

然而,2005年9月中旬,华源集团部分企业的短期贷款偿还逾期,债权银行冻结了下属部分公司和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使股票价格发生波动,生产经营受到制约,引发债务危机。随着多家债权银行起诉,多年来以巨额举债实现快速并购扩张的华源集团,陷入财务危机。

二、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一)资本、负债结构分析

从风险结果来看,公司财务风险的核心是因并购筹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华源集团并购所需的数十亿元资金绝大部分是来自银行贷款。截至2004年年底,该集团负债414.6亿元,占到集团556.4亿元总资产的74.51%,不少企业负债率已经接近80%。表2-1为华源制药1999年至2004年间资本、负债结构。

表2-1 华源制药1999年至2004年间资本、负债结构  单位:元

从表2-1中我们可以看出,6年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5.86%,各年负债结构中短期债务过高,长时间、大量的高负债并购致使华源集团资本结构失衡,短贷长投导致负债结构不合理,且资本、负债结构有不断恶化之势。据德勤会计事务所对其清产核资后的报告,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银行负债为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占83.56%),母公司为41.28亿元(占16.44%)。在母公司的41.28亿元负债中,短期银行借款为34.05亿元(占82.49%),政策性长期贷款7.23亿元(仅占17.51%)。从1992年成立之初的1.4亿元资本金,到目前注册资本10多亿元,指挥着高达572亿元的总资产,这种以小博大的资本运作意味着资金链在不断累积高风险。

众所周知,企业在盈利能力较强时,可以通过举债而获得财务杠杆效应。即只有企业的资产利润率高于债务利率,企业才可以享受财务杠杆所带来的收益。华源集团以纺织品起家,并不是专业的医药类公司,对医药产业的并购并未显示出整合效应,并购只是使集团总资产膨胀,没有获得预期的良好目标。2004年,8家上市公司总资产277.27亿元,净资产73.65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82.5亿元,净利润为1.33亿元,税后收益率只有1.8%。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凯马B这三家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均已跌破净资产。一般来说,并购扩张后,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销售收入增长率,就会形成资金缺口,但只要盈利并且有充足的现金流来收敛缺口就不会出现财务问题。华源集团经过13年扩张,一方面是举债,一方面是效益不佳,缺口不断扩大。随着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华源集团在资金调度、管理模式上明显跟不上步伐,不可避免地遭遇财务危机。

(二)流动性分析

期限匹配理论指出,企业应该将债务的期限与企业资产的期限,即资产产生现金流的期限模式对应起来,减少因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利息和投资需要而带来的风险,即流动性风险。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资产负债结构配置不当是导致流动性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短期融资主要是用来维持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不可能完全靠短期融资来完成企业并购、实业投资。如果债务期限比资产期限短,资产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那么流动性风险就不可避免。

华源集团在并购过程中采取现金支付方式耗费了大量的流动资金,2002年和2004年中,华源集团分别以11亿元和11.6亿元现金收购上海医药集团40%的股份和北京医药集团的50%股份。持续不断的并购扩张使得华源负债,并且主要是短期债务大幅上升。2004年度在集团负债414.6亿元,负债率近75%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只有13.7亿元,资产利润率仅为2.46%。根据2005年半年报资料,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华源制药和上海医药的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降幅分别高达46.97%、75.84%、164.29%和42.28%。其中销售业绩较好的上海医药,200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4.62亿元,应收账款却高达11.57亿元,而借款为23.2亿元(短期借款22.2亿元,长期借款1亿元),上海医药应收款项总额已达22.68亿元。

仍以华源制药为例,1999年至2004年间,华源制药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变化不大,且经营现金净额不能满足投资所需,而债务融资现金流入却呈递增趋势,并大幅增加。这期间正是华源集团先后对国内大型医药企业(上海医药集团、北京医药集团、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等)实施一系列重大并购重组,以期实现集团战略性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时期。在并购迅速耗用银行贷款的同时,新并购企业并未迅速为华源补充现金流,却让华源承担了更大的债务压力。华源集团的流动性困局由此可见一斑。

巨大的债务压力不仅严重影响了集团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越来越大的阻滞与困难。由于资金危机带来的股权冻结,欲打造中国医药分销航母的上海医药,其股改与私募及赴香港上市计划被推迟;而华源制药也因资金紧张而不得不出售所持的包括辽宁华源本溪三药在内的优良中药资产。

三、并购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华源危机缘自并购筹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而流动性危机最为直接和致命。这场财务危机给人以深刻的思考。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从财务角度看,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及现金流量的合理匹配是抵御流动性风险,防范财务危机的根本举措。

(一)平衡资本、负债结构

在并购融资过程中,应该遵循优化资本结构的要求,尽可能按最合理的资本结构安排负债与股权比例,不能为了并购的完成而盲目扩大负债规模,造成企业的财务压力过大。且要在并购活动中保持资产负债恰当的流动性,要在对未来流动资金进行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产与负债结构,通过资产及负债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及现金流量的合理匹配来抵御财务风险。就华源而言,应当适当平衡长、短期负债,使企业资金能满足未来现金流的需要,又不至于使大量资金沉淀在企业而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提高资产流动性

理论上,一家企业如果合理地进行了匹配融资,即保持资产和负债在持续期间基本是平衡的,就可以一直持有资产和负债直至到期,而不会面临流动性风险,最终导致财务危机。因为到期的资产提供了偿还到期负债所需要的资金。但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资产与负债的完全匹配这个理想状态,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比如加快应收账款回收,或者采取一些表外融资方式,如资产证券化等提高资产流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