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主党派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

民主党派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九一八”事变后,各民主党派的早期组织及其代表人物以巨大的爱国热情,开展了各种抗日活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捍卫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明的生存。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事实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现代文明是相对于传统文明而言的。

在当代中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进中国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特殊优势。六十多年来,各民主党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职能,团结带领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9]

一、民主党派与中国文明传承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以来,伴随着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对话和冲突,中国文明开始巨大转型。尤其是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迎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失败和屈辱中,中华民族的先觉者们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力图找到中国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之路,实现中国文明的成功转型。困扰他们的难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明的现代化;二是如何处理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为了破解这两大难题,中华民族的先觉者们借鉴西方的思想理论和近代政党的组织形式,结合本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创建了许多政党,其中既包括对中国文明传承和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也包括介于这两大政党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即各民主党派。在这一艰难的转型进程中,民主党派不是一个袖手旁观的看客,而是中国文明的坚决捍卫者、重要传承者和积极弘扬者,他们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从历史发展看,民主党派在中国文明传承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为中国文明的传承寻找出路。近现代以来,在“救亡图存”这个主题变奏下,各民主党派的早期组织及其代表人物从各个层面、多个维度寻觅着救国救民的方案,在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及社会转型的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例如第三党的平民革命理论、乡村建设派的乡村建设理论、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的教育救国方案等),其中有些内容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近似或相通。当然,总体而言,他们的政治主张和实践,谈不上是科学的,有的甚至是幼稚的,不是实现中国文明转型的最佳道路和最佳选择,因而不可能也没有获得成功。但是,绝不能因此就忽视他们的思想和实践的价值。他们的这些思考和努力,毕竟是寻找中国文明传承和发展之路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

第二,积极参加抗日战争,捍卫中华民族与中国文明的生存。“九一八”事变后,各民主党派的早期组织及其代表人物以巨大的爱国热情,开展了各种抗日活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捍卫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明的生存。尤其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们以各种方式投身于抗日战争的实际斗争,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而努力,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倒退行径。抗战时期,各民主党派的早期组织及代表人物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吁、不懈努力的同时,还在为实行民主政治,实现宪政而艰苦奋斗。

第三,支持、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绝大部分民主党派顶住了国民党巨额金钱和高官厚禄的利诱,拒绝参加伪国大,并对伪国大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行了猛烈抨击。国统区发生“沈崇事件”[30]后,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游行和罢教、罢市斗争,用各种宣传手段声援学生的爱国行动,以慰问金名义筹款支持学生的罢课斗争,推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大规模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促进了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事实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先后接受共产党的邀请和安排到达解放区,出席新政协筹备会,与中共领导人共商建国大计,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民主党派进一步明确了性质、地位和作用,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显著成绩。

第四,大力推进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动员和团结广大成员围绕国家的科技和教育事业辛勤工作、顽强拼搏,为中国文明的传承作了重要贡献。此外,各民主党派还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汲取、吸收西方文明中的进步思想,为中国传统文明的现代化提供养料和资源。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儒学受到猛烈的抨击和严厉的批判,失去了以往的独尊地位,结束了在政治和伦理道德领域的崇高地位,被迫走上了自我救赎和自我更新的道路。各民主党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如梁漱溟、冯友兰、费孝通等)在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哲学及社会科学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作出了新阐释,为促进儒家文明的现代转型作出了卓越贡献[31]

二、民主党派与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

现代文明是相对于传统文明而言的。从社会形态上看,与传统文明比较,现代文明主要具有经济活动市场化、国家政治民主化、国家管理法制化、精神生活自主化和科学化、社会交往理性化、发展可持续化等特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和发展现代文明,其核心和实质就是推进“五位一体”(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领导者,毫无疑问是中国共产党;而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特殊的作用[32]

(一)民主党派与物质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一个方面。邓小平特别强调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命题。民主党派由于集中了大量知识分子尤其是中高级知识分子,在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方面有特殊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实践来看,民主党派以其高素质的组织队伍为基础,发挥自身“人才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主要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和个人履职等方式和途径推进国家科技发展[33]

(二)民主党派与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标志着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各民主党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中,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特殊优势和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民主党派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以加强民主党派自身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民主党派成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发挥参政党职能为着力点,加强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态;以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优良传统为支撑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感染力;以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为结合点,引导民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4]

第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般而言,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主要充当的角色是重要的参与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文化建设的监督者。他们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参政议政、挖掘自身文化和民主监督,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舆论的支持、决策上的引导及特色精品文化的内容[35]

第三,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与教育界的密切联系以及知识分子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的天然特质,使民主党派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一直拥有重要影响力。应该说,民主党派在教育政策领域发挥作用有其自身优势。首先,民主党派的许多老一辈成员是在“教育救国”“科学民主”的旗帜下集合起来的,他们中有许多是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民主党派的精神财富;其次,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职业界别与教育有很深渊源,他们了解教育发展规律、掌握各种教育问题,代表所联系群众利益和兼顾社会公共利益的特点,促使各民主党派尤其是民盟、民进通过参政议政的制度化平台,为教育政策的完善建言献策;再次,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中对教育保持很高的关注度。而持续关注教育问题,是他们在教育政策方面形成独立见解和权威性建议的基础[36]

(三)民主党派与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在政治生活中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37]。在政治文明中,政治制度处于核心地位,而政党制度则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各民主党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38]。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真正实现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多党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具体来看,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党际监督推进政治平衡。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实现政治体系的平衡,从大的方面来讲,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平衡利益,二是平衡权力。前者与协调有关,后者与监督相联。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之初,之所以保留民主党派,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正是为了让民主党派对业已执政的中共实行监督。可以说,党际互相监督,又着重对执政党进行监督,这是我国政党制度中的固有之义——我们用以避免执政党权力失控的一项重要政治资源。而且,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从某种程度上恐怕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因素所构成的种种压力,我们应高度重视、充分开发这一资源,更切实地实现我国党际互相监督,实现对执政党的监督。2013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派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作用。他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9]

第二,通过参政议政推进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国家和地区重大方针政策、计划的制定必须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公共决策的过程必须是民主的、科学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对于执政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并尽量减少决策失误,保障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差距不断拉大,民主党派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相对弱化,掌握的信息与党政部门不对称,加上尽管大部分党派成员有较高的专业背景,“但却缺乏将专业问题转化为政策建议的能力,结果使得参政党很难提出能影响执政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40]。从民主党派自身角度看,最根本的原因是民主党派内部没有形成一种参政议政合力,整体优势难以发挥。因此,如何将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和整体合力转化为参与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是关系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议:一是要提高民主党派与党政决策层的互动;二要发挥民主党派专委会的智力作用和党派成员的整体合力;三要建立公共政策过程跟踪系统;四要建立与媒体的良好关系[41]

第三,通过有序政治参与提升体制包容力。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参与的扩大应该与政治制度化建设同步进行,实行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和规范化。这是因为,虽然政治参与的扩大会使公民对政治体系产生忠诚感和归属感,但是如果不能把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的轨道,也可能产生骚乱和政治衰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调整、所有制改革和分配方式改革唤醒了人们“沉睡”的利益意识,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人们的参政热情持续高涨。如何审慎而积极地应对“参与爆炸”,是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42]。在这方面,民主党派有独特优势[43]。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可以广泛收集、反映本党成员及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表达他们的意志,将社会中的政治资源多渠道引入权力核心,使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能有的放矢,有序进行,从而缓解、消化“政治参与倾向的迅速增强和民主制度化建设之间的‘时滞效应’可能导致的政治参与的‘膨胀’危机”[44]。多党合作的制度架构,使中国的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之外的其他政党,不论大小,都能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它使不同阶层的要求和愿望都有了表达和实现的渠道,它使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能进入决策者的视野并得到采纳。此外,民主党派作为“知识分子政党”,也是党外知识分子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但从实践看,民主党派动员、整合知识分子政治参与还存在着诸如党外知识分子结构复杂、整合力度不够、参与能力不高、参与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下一步应该探索建立赋权授能机制,建立利益表达、利益整合与价值整合机制,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冲突协调机制和相互嵌入机制,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从而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增强政治体制的弹性[45]

第四,通过协商民主软化政治权力。就整体而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协商和讨论的过程。在协商的条件下,权力运行必然趋向柔化。因为,协商意味着权力的作用必须通过一个协商共议的过程才能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那种直接依据权力意志而行事的权力,是难以获得合法性支撑的。民主党派作为我国民主政治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具有参与协商民主的悠久历史[46]。在现实中,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广泛参与了协商民主各个层面的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和参与者,通过参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在协商民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7]

第五,通过参与立法、自觉守法、相互监督,推进法治进程。在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下,民主党派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看,民主党派推进中国法治的方式包括三个方面:以参与立法,表达并整合利益的方式,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自觉守法,积极执行法律的方式,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以相互监督,开展平等对话的方式,维护法治统一[48]

(四)民主党派与社会文明建设

这里的社会文明是一种狭义上的社会文明,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文明、社会关系文明、社会意识文明和社会管理文明等几个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的理想境界是社会和谐。民主党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凝聚和团结社会、引导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凝聚和团结社会。各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够在凝聚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同中共有着共同的目标追求和政治基础。此外,从民主党派本身的特点来看,民主党派在反应民意变化、提供对策建议上拥有较好的条件和资源(我国民主党派尽管人数不多,但代表性广泛,涵盖了社会的大多数领域,且专业人才较多、地位相对超脱),在化解社会矛盾、调和利益关系上具有一定优势(民主党派相对于执政党来讲不处在社会矛盾处置的风口浪尖,具有一定的回旋空间)[49]

第二,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存在及其表现出的“民间性”往往存在两个风险:一是由于它的民间性,不容易掌握上层的社会资源而导致没有大局观,甚至是做事完全依靠个人感情的喜好,不能依法、程序化参与;二是由于它的自发性,看待问题不全面而难以上升到自觉性的高度,甚至容易被境外某些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所利用而走向人民的对立面。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民主党派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合法性、规范性、程序性,可以为社会组织的理性发展、规范发展创造条件并加以引导,从而把各种政治诉求尽可能地吸纳到体制内,进而扩大民主政治的规模、范围、广度和深度,促进社会和谐[50]

第三,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民主党派的共同责任。民主党派在社会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比如多层次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围绕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社会管理参政献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的变化要求体制必须进一步创新,需要不断克服过往社会管理上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然要向嵌入型监管模式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对社会组织管理的吸纳能力进行有序监管。那么,民主党派可以参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角色定位发挥协同作用,通过有序的参与和有效的协同,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有益补充[51]

(五)民主党派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民主党派参与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建言献策和政协会议期间的提案上。从各民主党派提案及其办理来看,各民主党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的倡导者与重要推动者,他们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之所以如此,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民主党派及其成员身上那种忧国忧民、敢于承担、参政议政、复兴中华的责任意识,是他们能够直面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二是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大多是我国知识界的精英,他们具有深厚的科技人文知识素养,这为他们从专业的角度介入环保事业提供了知识与技术上的条件;三是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处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对我国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有着真切的认识,他们往往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批人,也是发现问题症结的人。民主党派通过提案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涉及老百姓民生的环境问题的呼吁及政策建议,来维护广大民众的环境权益,如雾霾天气的治理、汽车尾气的治理等;二是通过对重要区域环境污染恶化情况的动态反映及其政策建议,来促进该地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如民主党派提出的治理环渤海、太湖污染的提案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三是通过环境立法的建议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这方面的提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说明各民主党派更注意从制度上建立生态文明的保障机制,表现了深远的战略眼光[52]

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空间仍然很大,需要在制度机制和问题切入上不断创新[53]:(1)在执政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一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民主党派提案及其办理的刚性机制,使民主党派提案一经提出,就具有某种制度的刚性,各办理部门必须就其合理的建议做出有效的回应,并体现在相关法规、政策制定上。二是建立民主党派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要建立社会公众与民主党派的联系机制,民主党派代表社会某一阶层,有着相对固定的界别,这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社会基础,民主党派要反映社会公众的呼声,就不应局限于自己的界别,要把社会公众关切的重大问题及时以提案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民主党派进一步拓展作用空间的不二选择。三是民主党派要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路径。(2)民主党派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亟须关注的问题。民主党派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民主党派作为党派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大处着眼,必须从事关全局性、长远性、制度性的问题入手,不能西瓜芝麻一起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切切实实抓住几个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并做出成效,就可大大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整体进程。当前亟须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加强国际合作,探索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生态问题合作协调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加大制度创新,探索建立涵盖生态公正内容的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加大法律政策创新力度,建立权责匹配生态权益保护机制;发达地区和先富起来的人群要承担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