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论播音员主持人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认同

浅论播音员主持人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认同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媒体所具有的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是毋庸置疑的。而要强化播音员主持人文化传承者的意识,首先应该对其既是新闻工作者又是文化传承者的身份予以确切的认同。因此,播音员主持人不能不具有文化传承者的身份。“大众文化”是更加直接切中

浅论播音员主持人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认同

鲁景超

长期以来,关于提高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文化品位的问题,一直是一个既广受关注又颇具争议的问题。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媒体所具有的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是,广播电视媒体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文化传播时,时常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肤浅与浮躁。这种肤浅与浮躁的根源何在呢?对此,范敬宜曾一语中的地指出:“媒体的浮躁源于文化的缺失。”由此可见,文化品位的提升对改善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促进广播电视有效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提高广播电视从业者尤其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强化其文化传承者意识,是提升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文化品位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而要强化播音员主持人文化传承者的意识,首先应该对其既是新闻工作者又是文化传承者的身份予以确切的认同。

一、关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认同”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我们对“身份认同”这一概念可作如下理解:“身份认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者关系的一种动态评估与判定,它以人的自我为轴心,并围绕着各种差异轴(譬如性别、年龄、阶级、种族和国家等)展开和运转,其中每一个差异轴都有一个力量的向度,人们通过彼此间的力量差异而获得自我的社会差异,从而对自我身份和社会身份进行识别。身份认同不是固定不变的结果,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建构过程。在身份认同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认同,它决定着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认同取向和身份归属。”

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构建过程,它时刻都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是在不断地调整之中得以进行的。这个认同的过程不是机械、固定的过程,它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观不断进行积累与辨析的产物。这个认同的过程既给了人们将理论上的价值观付诸实践的可能,又为人们提供了相当大的思考空间,我们现有的许多与民族文化相关的价值观就是在这样一种实践与思考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完善起来的。只有清晰、明确的身份认同,才能消弭在当今多元化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心理矛盾,与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建立紧密、固定的联系。

对传播者而言,从表面上看,无论播音员还是主持人都是以个人的身份面对受众进行传播的——这样的形式是由广播电视媒体的线性传播模式所决定的。而实际上,播音员与主持人又绝不是仅仅以个人的身份在传播信息、发表言论、表达观点。从小处着眼,播音员主持人是有声语言传播的第一线,这“传者”的形象往往是电台电视台幕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这个人形象代表的并不只是他们自己,而是一个集体、一个机构的整体形象的展示。再看大的方面,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广播电视所发出的声音绝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是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为人民发出的声音。所以,播音员主持人既要适当地发挥“自我身份认同”,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促进更加深入人心的个人形象的形成,又要积极地运用“社会身份认同”,树立正确的传播理念,从而提高传播的质量、传播的品位与传播的效率。

二、播音员主持人对自身文化传承者身份认同的意义

从古至今,文化的传承从来就是一个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扬弃的过程:一方面,它站在当下的角度,以历史眼光对固有的文化进行审视,去伪存真,择其善者而传之;另一方面,它又对新兴事物进行审慎的考察,将新的理念和观点纳入既有的文化体系之中,从而使世世代代承袭下来的文化不断得到繁衍与发展。

要正确而有效地实现文化传承中的“扬弃”,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播音员主持人对自己“文化传承者”的身份予以确定无疑的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有了明确的“身份认同”,才能为我们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扬弃”提供坚定的立场与清晰的视角,才能从传统文化中看到中国文化的未来,才能认清中华民族固有文化与外来异质文化的优劣高下,才能明辨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传播工作中,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不断发扬光大。

随着传播手段的长足发展,广播电视传媒所负载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影响力越来越巨大、受众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广播电视媒体的文化属性也随之不断增强,广播电视媒体已然成了文化产品的重要提供者。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对自己属于新闻工作者的身份予以认同的基础上,对自己同时也是文化传承者的身份予以认同,否则,就很难适应新的时代对播音主持从业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既具有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同时又具有文化传承者的身份,应该是顺理成章、责无旁贷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同时具有这样的“双重身份”不仅丝毫不抵牾,相反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需要相当的文化修养与文化传承意识,而一个合格的文化传承者也需要一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才能鞭策、激励自己担负起守望民族文化田园,促进全民文化素养提升的历史重任。尤其在当前新闻工作者的身份认同和“喉舌意识”已被某些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播音员主持人有意无意淡化了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理直气壮地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既要适当地发挥“自我身份认同”,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促进更加深入人心的个人形象的形成,又要在认同自己是新闻工作者的同时认同自己是文化传承者,树立起全面、正确的传播理念,从而提高自己传播的质量、传播的品位与传播的效率。

广播电视是主流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是主流文化进行宣传、推广的主战场,新闻传播的根本属性正是在对主流文化进行坚持、肯定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而代表着主流文化的众多不同形式的文化产品也正是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强大的影响力才得以被广大受众认同、接受、欣赏直至喜闻乐见的。因此,播音员主持人不能不具有文化传承者的身份。

广播电视是大众文化的重要消费市场,这个“市场”应该是一条以大多数受众认可的、能引起大多数社会成员广泛共鸣的节目内容与节目形式,将社会各阶层的受众联系在一起的无形纽带,而非仅仅通过“降格”去一味迎合某些格调不高的受众的“廉价标签”。“大众文化”是更加直接切中受众心理、与广大受众日常生活实际更加贴近的文化,它需要其传承者对生活、对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巧妙的阐释、更精辟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最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表现出生活的真谛,才能真正地“将文化服务于大众”。因此,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不能不具有文化传承者的身份。

在当今世界的传媒环境中,有声语言的传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塑造媒体文化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媒体综合实力的体现。它既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反哺着民族文化,对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媒体离不开文化,文化传承也少不了媒体。刘长乐为这样的现象做了恰如其分的总结:“没有灵魂的媒体,就不会有力量。文化品质是媒体的灵魂,它体现在媒体传播的文化含量、文化积淀和文化表现力上。”因此,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不能不具有文化传承者的身份。

作为熟练掌握有声语言传播艺术技巧而有幸在话筒或镜头前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否将自己的专业造诣与文化修养相得益彰地结合起来,让自己深厚的文化积累与精湛的专业技能在进行有声语言传播的过程中从容不迫地表现出来,恰如其分地把自己深刻的见解寓于语言表达之中,并将语言中蕴涵着的文化底蕴美妙地传达出来,在为受众提供更有效率、更有品位的文化信息的同时,让广大受众的心灵得到文化甘霖的润泽,使我们的文化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时,脑海里是否具有清晰的“文化传承者”意识,是否从心底就愿意为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去尽自己应尽的职责。牢固树立了“文化传承者”意识,切实具备了文化传承责任感的播音员主持人,其所参与的广播电视节目文化品位就一定不低,传播效果就一定会很好。反之,他参与的节目文化品位就不会太高,传播的效果从长远看也注定不会好。所以,作为以个人身份参与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的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要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以外,更要从文化传承者的高度对自己的工作属性与工作职责加以正确的把握,无论面对的节目样态是主流文化的、大众文化的,还是精英文化的,都能在提高节目品质,改善传播效果上真正作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贡献,在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扬清击浊传正声,满怀真情、感人肺腑地承前启后播佳音。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