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致建造,文化传承

精致建造,文化传承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指出的是,《营造法式》中的许多特色作法在五代和北宋时已经存在于江南建筑中,反映出江南建筑文化对北方官式文化的影响。史书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记载,香山帮匠人的杰作——苏州园林和明代帝陵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体现在村落遗产的形态上,江苏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密度远高于北方和西南地区,高密度的建筑形态使得鳞次栉比建筑间的防火问题日益突出。同江苏农业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是精致建造的建筑文化。
精致建造,文化传承_乡愁的记忆——江苏村落遗产特色和价值研究

图2-10 东山陆巷-遂高堂

图2-16 杨湾的轩辕宫里的脊檩的悬臂做法(此法构建的大殿俗称断梁殿)

图2-17 杨湾的花篮厅显示了架空的柱和梁的连接

宋《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建筑产生深远影响。这是由北宋将作监李诫编撰官方颁布的建筑施工算料的规范用书,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需要指出的是,《营造法式》中的许多特色作法在五代和北宋时已经存在于江南建筑中,反映出江南建筑文化对北方官式文化的影响。

南宋时《营造法式》在苏州重新刊行,对后世建筑的影响功不可没,保存至今的苏州杨湾村轩辕宫则为我们留下了江南继承宋营造法式的元代精美大木做法实例。元明以后,作为大式建筑的扁作月梁做法在华北几乎销声匿迹,但是在南方依然流行,而最忠实、或者说最接近《营造法式》中月梁形制的建筑,大部分分布在太湖周围地区。这一做法除了体现在城市中的如玄妙观三清殿、苏州府文庙大成殿这样的大型建筑外,还大量保存在郊野镇村的明代和清代的民居中,典型的如陆巷村、东山村和明月湾村的宅院厅堂。

著名的故宫设计者蒯祥,因建筑技艺高超而被尊为“香山帮”鼻祖,正是这种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史书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记载,香山帮匠人的杰作——苏州园林和明代帝陵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唐宋以后,江南农业通过水田、鱼塘、桑林、茶园等的复合种植和精耕细作,实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繁荣,同时也带来江南人口密度的进一步增长。体现在村落遗产的形态上,江苏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密度远高于北方和西南地区,高密度的建筑形态使得鳞次栉比建筑间的防火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明代中期以后,木构屋盖体系中从山墙出际的悬山屋顶淡出(5),用砖包裹木构的有假博风的硬山顶、山墙高出屋面的观音兜和五花山墙逐渐在江南流行,有利于应对火灾和提高聚落的密度,即使是住宅前后院中的门斗也用砖包裹,因此被称为石库门。

同江苏农业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是精致建造的建筑文化。在杨湾村、东山村中,一种炫耀木构结构和构造技巧的梁架做法被创造出来,在北方和西南地区被称为垂莲柱的吊柱节点被雕饰成花篮,它使不明底细的观者以为柱子悬在空中,梁也断开悬在空中。与此相应的是,一种被称为“砖细”的加工方法也应运产生,通过对砖施以细木工式的刨、削、雕、凿和榫卯连接,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用简单的木梁悬出、在北方地区以陡峻的砖雕遮挡的墀头部位,在苏南被刻上了优美线脚和花饰的砖雕代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