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教育技术推动教学的作用分析

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教育技术推动教学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教育技术推动教学的作用分析李珍晖摘要:教学是信息传播活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目的是相通的。传播学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理论的贡献很大。传播学这门学科的产生渊源和社会学、教育学有密切的关系。教育传播学研究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是研究教育中信息活动的学科。教育传播学的理论的核心是技术促进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传播学已有的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立教育传播学的理论体系。

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教育技术推动教学的作用分析

李珍晖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E-mail:lipai@cuc.edu.cn)

摘 要:教学是信息传播活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目的是相通的。传播学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理论的贡献很大。要充分发挥传播学理论在利用教育技术改善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将数字化资源应用于教学及网络教学的推广。

关键词:传播学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数字化资源中心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role of teaching

Li Zhenhui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24,E-mail:lipai@cuc.edu.cn)

Abstract:Teaching is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ctivities,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are interlinked.Communication Theory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ory contribution.To give full play to communication theory in the 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ole,mainly to digital resources for teach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on line teaching.

Key Words:communication theory;education theory;educational Technology;digital resource center

传播和教育是两个有共同点的概念。教育是一种传播过程,从信息论角度看,教学也是信息传播活动。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有计划的活动,教育和教学与信息传播之间的联系很紧密。传播学这门学科的产生渊源和社会学、教育学有密切的关系。传播学研究对社会发展无所不包的参与,并且与其他学科交叉频繁,传播学与教育学的交叉研究尤其如此。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传播学的统计方法及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经典课堂教学属于组织传播,而网络教学是新的方式和现代技术下的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涉及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法和手段,它的这些特点给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也给教师驾驭课程提出了要求。传播学基本理论中能促进教育和教学的传播效果的理论有:①“交互传播”,即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这被运用于“互动式”教学。②“受众中心论”,这一理论与教育学的以“学生”为主体相联系。③传播学实验方法和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也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传播效果的研究。

一、传播学与教育学的交叉研究之“教育传播学理论”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和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研究起源于媒介在教育过程中的选择和应用。我国电教界前辈南国农教授于1988年出版了《教育传播学》一书,但是这里的教育传播基本等同于电化教育。

教育传播学研究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是研究教育中信息活动的学科。教学信息采用一定的技巧,通过信息传播媒体传播给学习者,刺激其知识结构产生不同反应,双向交流对信息的不同认识。教育传播学的理论的核心是技术促进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传播学已有的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立教育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吴廷俊教授把“教育传播学”定义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进行教育的传播活动,以教育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学为理论支撑,采用传播学的视角和基本理论去研究教育过程,其研究范围包含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介、教育效果等因素的探讨。

教育传播学对教学中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组织,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学者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传播教学信息,通过信息传播媒体传播给学习者,刺激其知识结构产生反应。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可以双向交流对信息的不同认识。

二、利用传播学理论,以新的认知方式来构建学习和教学

传播学和教育学目的是相通的,传播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推广应用于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信息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等。传播学理论中信息和受众的关系在教育学应用中变成特定的受众和传播环境,比如教师←→学生,网络←→学生。传播学“受众中心论”与教育过程中得以“学生”为中心相契合。

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的5“W”理论,即“Who,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在教育学模式下是:“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渠道,学生,教学效果”。传播学注重传播效果的研究,从理性角度来看到媒介技术的发展,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传播效果理论之“如果大众媒介满足受众接触媒介时的动机需要,则传播是有效的”,这与教育最优化关系密切。

大众传播媒介在教育中的使用也是教育学和传播学共同研究的重要问题。不同的传播媒体和途径具有不同的信息传播特性。媒体、图解和信息内容要互相联系并处理好匹配关系,应灵活运用并有机结合起来传递教育信息。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把人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统称为取得经验。他把各种获取经验的媒体和途径按照抽象程度差异概括分类,并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塔基到塔顶的顺序依次排列,构成塔式图解,如:电视和电影,录音和广播,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戴尔主要研究了当时各种现代传播媒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经验之塔”理论的着眼点在媒体的应用上,有助于选择和组合适用于特定对象和课题的教学媒体。

传播学的创新扩散理论与信息社会条件下的教学活动相联系。创新传播理论主要研究创新事物(包含新发明、新知识及新观念)在社会体系中的传播情形。依据创新扩散理论,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教”与“学”及传播效果是当前教育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

三、传播学对教育技术学理论的推进作用

传播学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理论的贡献很大,传播学的传播过程的观点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都置于教学过程。传播学中的讯息结构、处理方法、内容成为教育技术中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传播学研究的一些标准可以用来衡量教育技术研究成果。

教学一直是以单向传播式的学习指导模式为导向的广播式学习,使教师以专家身份将所知传达或广播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利用传播学理论来研究媒体和教学的过程,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途径。

探讨教育学和传播学理论的交叉研究应用,要发挥传播学理论在利用教育技术改善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建立教育技术的服务体系,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培训与服务措施

网络教学系统应用的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技术运用的技能进行网上教学网上学习的技术基础

2.树立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意识,推进网络化学习

网络化学习要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知识、技能、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的目的。

3.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备课的资源引用要利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要进行网络辅助的教学活动。

4.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能力

为取得网上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很重要。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把每一门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确定其应该达到的目标层次,如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等,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克服教学目标设计的模糊性和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方向性,提高教学的可控性和反馈性。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传播学理论在利用教育技术改善教学的应用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文件2006年的14号和16号文件精神,“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收益面。”

1.将数字化资源应用于教学,加快高校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建设

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不但影响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更进一步引起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变化,进而将引起教育体制的改变。对学生而言,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了的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知识、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协作,创新实践的需要。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应该让学习资源数字化。使“教”与“学”更有效率。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信息技术引入教育学,使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网络化,实现各国的教学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引入教育学的任务的成果是建设高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的理念是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应体系化,并推进资源管理的创新,以实现资源利用的充分化。数字化学习环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紧密融合,对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育内容等进行全新建构后形成的数字化自主、积极的学习环境。

高校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建设要做到:校内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整合校外优质资源,强化本校专业特色;保护知识产权,多渠道筹集教学资源;为校际间的教学资源互换与共享打下基础。

2.大力推广学生的网络教育

网络学习的教育学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成为一种新型学习者。网络教育以其强大的优势对传统的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无论从教育的各要素,还是教育的全过程,抑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到人们工作、学习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网络教育的关键点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建构主义以学习为中心的视角来看,其核心是网络学习,因为借助网络进行学习拥有时空的自由与可获性,媒体选择的多样性、资源利用的可重复性及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反馈及时化等诸多优点。从而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线的学与教(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line)已经成为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网络化学习的建设原则是:1.学生完全了解课程相关信息2.学生能安全获得课程相关资料3.教学目标细化4.科学的评价体系5.减轻教师工作负担6.多种、有效的教师和学生联系和反馈途径7、所有教学信息网络化

五、教育技术改善教学的现状、困难及建议

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改善的现状,一是技术服务于教育的效果不明显,二是信息化对教学的促进的效果有限。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742所本科院校,半数以上院校拥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到2009年,80%的院校拥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但“虚有其表”现象严重。近一半的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点击错误。三分之一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仅建少量示范性质的课程。教育技术改善教学,对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也不明显。另有教师信息化的积极性不高和教学软件系统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存在。

教育传播学和教育技术理论存在不够实用和对国外先进研究引进不够的问题。我们必须清楚以下问题:网络教学有效发生了吗?网络教学符合教学规律吗?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定位准确吗?如何建立高校教学环境标准

推动教育技术改善教学的建议如下:

1.帮助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学习过程中要强调情境和协作学习。根据“自我效能”理论,自主学习同其它学习形式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学习者可以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控制学习进程,评价学习结果。数字化资源库的不断扩大与完善,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资源库。这就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因此如何让数字化资源更好的支持自主学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基于教育技术学科背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素养

教育技术学的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素养应包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信息的有效运用能力。这是在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中而需要具备、产生并逐步储备的。

3.教育技术研究者要给深化研究数字化学习环境,学校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的帮助

除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初步的技术培训,并长期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可借鉴美国马里兰大学教学优化中心的做法。马里兰大学优化中心通过助教、助学项目,以讲座、奖项等方式与其他教学部门开展合作,提高教学能力和辅助教学的能力。优化中心成为马里兰大学教学系统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学生管理上,学校可尝试学分奖励政策,以促进网络教学。

综上所述,传播学和教育学和的交叉应用主要在于充分发挥传播学理论在利用教育技术改善教学中的作用。网络化背景下,教学环境的营造很重要,这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的决策,更需要全体教师、管理人员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参与。我们深信,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数字化资源中心和网络教育的建设必将在新一代人才培养中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良明.《信息化环境下教育传播学与教育技术学的比较研究设想》,《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12-14页

[2] 黄鹂,吴廷俊:《教育传播学新探》,《现代传播》,2003年第1期,第46-49页

[3] 耿新锁,《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4] 徐晓雄,《从麦克卢汉思想看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第3期

[5] 叶良明:《信息化环境下教育传播学与教育技术学的比较研究设想》,《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12-14页

[6] 冯俐,刘霞:《传播效果的发展对教育技术学的影响研究》,《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第2期(下半月),第1页

[7] 丁丽萍:《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网络财富》,2010年第1期,第10-11页

[8] 丁颢:《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视觉传达效应及其心理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7页

[9] 丁颢:《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视觉传达效应及其心理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7页

[10] 转引资吴延熊、宋亚军、黄勇、张慕博编著:《信息检索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第4页

作者简介

李珍晖,1976年生,女,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传媒教育、教育传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