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取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开始,由于香农的工作背景,他只对传播的技术感兴趣。通常称为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它也可用于分析教育教学传播过程,如图所示。

第一节 教育传播学

传播一词从英语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也有人把它译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它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cure,意思是共用或共享。现在一般将传播看作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传播按其涉及人员的范围大小以及对象又可依次分为四种类型:即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自我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取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一)基本教学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的模式

早在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一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谁(who)?说了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ich effect)?”。此后,这句话就被称为“拉斯韦尔五W公式”而被人们所广为引用。如果将其变为图解模式,它就成为图4.1中的模式。

img2

图4.1 拉斯韦尔模式

拉斯韦尔的这个模式建立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为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提供了简明的五分法,几乎主宰了过去数十年的传播学研究。它基本上概括了传播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谁”代表控制研究,“说什么”属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是媒介研究,“对谁”属受众分析,“产生什么效果”则是研究传播者、内容及媒介对接收者产生什么影响的效果分析。该模式的缺陷是,它只是单向流动的线性模式,过高地估计了传播的效果,忽略了反馈的作用。时至今日,拉斯韦尔模式仍然是引导人们研究信息交流过程的一种简便的综合性方法。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是香农(Claude Shannon)提出的。开始,由于香农的工作背景,他只对传播的技术感兴趣。后来,他与韦弗(Warren Weaver)合作研究,使得这个模式在其他传播问题上有了更广泛的应用。通常称为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它也可用于分析教育教学传播过程,如图所示。尽管以后人们又开发了许多传播模式,但是香农-韦弗模式让我们能确定并分析传播过程的各个重要阶段和传播要素,因而非常有用。

img3

这一模式将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包括了信息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息接受者以及噪声六个因素,这里的发射器和接收器起到了编码和译码的功能。在信号被传递时,还有一些噪声来源对它起作用。例如,在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时,天线接收功能不好,电视信号弱而非电视信号又过强,造成图像不清晰;教室里光线过强,影响了显示在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教室外过道上的谈话声过大,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授课及学生听讲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噪声的影响。

3.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循环模式

教学传播有两个重要策略:充分利用、努力拓展接受者或学习者的经验领域;研究对信息所代表的意义和内容是如何被理解的,并有效的运用它。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施拉姆(Wilbur schramm)对香农的传播模式作了研究改进,加入反馈环节。如图所示。

img4

很明显,图中重点强调的是只有信息发出者(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信宿)的经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同时,在施拉姆提出的传播的循环模式中,不仅设置有反馈并且突出反馈双向性,表明任何传播活动都应具有双向性。如图所示。

img5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应该根据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编码或译码。在反馈过程中,接受者要把自己对信息的解释进行编码后传回到传播者那里。传播者也必须对反馈信号进行译码。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变成了传播者,而传播者则变成了接受者。两者都是依据自己的经验领域解释信息。

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在播放一段教学录像前,让学生现有一个准备的环境,包括对主题的事先讨论和对内容的概略介绍等。这些都是为了扩展共同经验部分。在教学中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所选择并展示的教学材料有一部分在学习者的有效经验范围之中,使教、学双方具有可以“传通”的地方,利用学习者经验范围内可以理解的例子、比喻等,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同时,学习本身应该是有序的和不断发展的,因此有适当数量的经验范围之外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对学习者具有挑战性,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得到增长、他们的经验范围得到扩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超越学习者的经验领域通常是较为复杂的,教学要依赖许多因素,学习者的能力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内容。有的学习者对扩展自己的经验领域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能力,有的学习者需要通过更贴近自己经验领域的学习内容来取得成功。有时,会遇到无法在教师与学生现有的共同经验领域里“传通”的教学内容,于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寻求经验领域的扩展,可以采用补习、设计间接过程、使用先行者策略等。

当然施拉姆的模式也并不就是完美的,它存在一个缺陷,该模式在信息传播中传达了一种相等的感觉。正如“你不可能再次涉过同一条河流”一样,信息传播经过一个完整的循环,并不会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人类的信息交流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向前发展的过程。而且就交流的对象、能力、资源和交流时间而言,信息传播也往往是不平衡的。

4.贝罗模式

这一模式是香农—韦弗模式在社会学方面的一个发展。该模式把传播过程各要素的特征描写得很明确。贝罗(David.K.Berlo)在他的传播模式中把传播过程的要素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如图所示。

img6

对于信息源和接受者:应该考虑他们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水平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系统以及他们具备的文化背景等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信息。影响信息的因素有如下三项:

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图像、音乐等。

内容:为达到传播目的而选取的信息的成分和结构。

处理:指传播者对信息选择及安排符号所做的各种决定。

通道:指传播信息的各种媒体。包括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触觉媒体、嗅觉媒体、味觉媒体。如书籍、报纸、广播录音、电话、电视、电影以及人的感官等。

(二)传播过程中的要素

不论传播理论中哪种模式描述的传播过程,通常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1.传播者

(1)传播者的任务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处于发送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及处理反馈信息。提供信息是说在教学传播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收集适当的信息内容,并以一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和材料。

信息编码所说的是把要传递的信息内容(如知识、技能)转换为适宜于传递的信号(如声音信号、书写文字信号、图像信号等),以便传递出去。

信息再反馈所说的是当接受者把接受信息后的反应反馈(会送)给传播者后,传播者对学生反应进行译码(认识、分析),然后对信息传播效果给予再反馈(提出判断并回送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结果给予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2)影响传播能力的相关因素

在传播过程中,影响传播者传播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传播技能、态度、学识水平三方面。

传播技能所说的是语言的传播技能,包括说和写的技能,如说话的技巧,文字描述的技能,非语言传播技能(包括姿势、感情、动作等)。教学传播的成功,选择和运用媒体的技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传播技能。

从态度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态度影响传播者的传播能力,即:对自己的态度;对学科的态度;对接受者的态度。传播者对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自信心,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学科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这个学科,是否感到它很重要,都会大大影响传播的能力。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将影响他们和学习者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

学识水平所说的是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有关专门知识的掌握和研究情况、基本文化素质水平等直接影响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左右着人的信息传播能力。另外,个人的社会文化地位对传播能力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2.信息

在传播学中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和事实(包括消息、资料、知识、数据等)。但内容和事实是不能被直接传递的。实际传递的是信息的符号。例如,一部教学媒体专著的作者,不可能向读者直接地迁移他头脑里关于教学媒体的“意义”,作者所能做的是传递文字和图像符号,从而使读者通过这些符号共生自己的“意义”。

(1)信息的符号

不同信息可以选用不同符号来表示,有时为了表达某一信息,往往同时使用多种符号。表达信息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所说的是有口头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语言符号是一种具有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主要包括动作性符号,如表情、手势、姿势、感情等;音响符号,如音响、音乐等;图形符号,如图像(静止图像,活动图像)、图画(动画、静画、漫画);目视符号,如地图、图解等。

(2)信息的编码、译码

信息之后转换成信息符号,才能传送并成为接受者可接受内容的性质。例如,言语信息只有当借助语言符号说出来成为声音信号时,或用文字符号写出来成为可视信号时,才能被传送和剌激接受者的感官而被接受,这就要使用信息的编码和译码技术。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信息符号和传播媒体传送信息,如用照相机拍摄成照片或通过广播、电视等转换为光、电信号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发送端将信息内容转换为信号的过程,称为信息编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信息内容的过程,称为信息译码。

信息编码包括两种,分别为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信源编码是指把信息意义转变为信息符号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在传播者大脑中进行,再通过操作性行为表现出来。例如,构思、撰写出一份会议延期的通知。信道编码是指把信息符号转换成信号的过程。例如,将一份文字电报稿转换成可以用电报形式传送的波尔电报码。

信息编码的逆过程就是接收端的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信道译码是指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信息符号的过程。例如,邮局将通过电报形式传送的波尔电报码的内容,转换成一份可以供阅读的文字电报稿。信宿译码是指把信息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在接受者的大脑中进行。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符号的意义。例如,读懂电报的内容。

3.媒体

在教学传播过程中,不同媒体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也是不相同的。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经验将是间接的、抽象的。年轻人和成年人在他们的学习和训练中,将更多地依赖于媒体传递的各种教学信息。面对面的交流也将更多地为电话、传真、录音、录像、激光视盘、微型计算机以及多种文字印刷材料所取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