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矛盾态度对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实验八)

矛盾态度对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实验八)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研究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矛盾态度会引起个体的不舒服体验,而对信息的精细加工可以产生明确的积极或者消极评价,从而缓解这种不舒服体验。本实验将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综合探讨两种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与矛盾态度客体有关的学习再认材料的选取本实验所探讨的态度客体为容易引发矛盾态度的高脂肪类饮食行为,实验中所使用的与高脂肪饮食行为有关的实验材料通过预测得到。
矛盾态度对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实验八)_态度与行为: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心理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个体持有矛盾态度时,它对信息加工的影响是怎样的,会促进还是会抑制信息加工?研究者对这一问题持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较高的矛盾态度难以引导个体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即会抑制信息加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矛盾态度会促使个体对信息进行精细加工。更多的研究结果支持第二种观点。

有研究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矛盾态度会引起个体的不舒服体验,而对信息的精细加工可以产生明确的积极或者消极评价,从而缓解这种不舒服体验。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者认为,导致持有较高矛盾态度的个体对信息进行精细加工的原因还在于,较高的矛盾态度降低了个体对自己所形成的态度的确信程度,而确信程度的降低则进一步导致了较系统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仅使用自我报告的方法考察了外显矛盾态度与信息加工的关系。本实验将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综合探讨两种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本实验将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探讨矛盾态度的强度、学习材料的性质以及信息加工方式对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本实验的基本假设为:高矛盾态度会引发个体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内隐矛盾态度与外显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二、实验方法

利用Inquisit软件编程,所有被试在计算机上完成本次实验。

1.实验被试

随机选取某大学本科生80人,其中6名被试在EAST测验中的错误率大于20%,其数据没有纳人统计分析。最终获得有效被试74人,男生22人,女生52人。被试年龄范围为18~25岁,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2.实验材料

(1)内隐矛盾态度材料的选取

本研究参照Houwer等研究设计的EAST测验对矛盾态度进行探讨,测验中使用的目标词和属性词均通过预测得到。

矛盾态度目标词选取容易产生矛盾的不健康饮食——高脂肪类食品作为矛盾态度客体,分别为高脂肪肉类、甜食甜点、奶油类食物、肯德基快餐、街头烧烤。

属性词包括积极属性词和消极属性词各5个,积极属性词包括喜欢的、明智的、有益的、褒扬的、积极的;消极属性词包括厌恶的、愚蠢的、有害的、批评的、消极的。这些词汇都经过了仔细选取,预测表明,这些词汇的积极和消极意义明确(见附录O)。

在EAST测验中,属性词使用白色字体呈现,而态度目标词则使用浅蓝色或浅绿色的字体呈现。浅蓝色和浅绿色非常接近,需要被试仔细辨别。

(2)外显矛盾态度材料的选取

对于不健康饮食行为进行外显态度的测量,由内隐态度测验中使用的5个积极和5个消极属性词构建成为两极对偶词表,依据该词表设计外显矛盾态度问卷(见附录P)。

(3)与矛盾态度客体有关的学习再认材料的选取

本实验所探讨的态度客体为容易引发矛盾态度的高脂肪类饮食行为,实验中所使用的与高脂肪饮食行为有关的实验材料通过预测得到。

其选取方式为:①通过开放式问卷(见附录Q)调查了80名大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与高脂肪饮食行为积极体验有关的18个词语,以及与高脂肪饮食行为消极体验有关的12个四字词语。②使用5点评分量表(见附录R),对这30个词语与高脂肪饮食行为的关联性进行考察,通过统计分析,从中选出关联性最高的12个与积极方面有关的词语和12个与消极方面有关的词语。其中,信号词12个(积极词语和消极词语各半),噪声词12个(积极词语和消极词语各半),具体见附录S。

(4)与矛盾态度客体无关的学习再认材料的选取

在与态度客体无关的实验材料的选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选取对象的熟悉性以及被试对选取对象的评价。通过预测确定与图书馆学习有关的词语作为无关材料使用,其选取理由为:相对于其他对象而言,被试对图书馆学习的熟悉度和态度评价均符合选取要求,被试对图书馆学习环境较为熟悉,并且态度评价趋于中性。

与矛盾态度客体无关的实验材料的选取方式为:①通过开放式问卷(见附录T)调查了80名大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与图书馆学习有关的25个四字词语。②使用5点量表(见附录U)对这25个词语与图书馆学习的关联性进行考察,通过统计分析,选出关联性最高的24个词语作为实验材料。其中,信号词12个,噪声词12个,具体见附录V。

3.实验设计

采用2(矛盾态度的强度:强、弱)×2(加工方式:有意加工、无意加工)×2(材料性质:与态度客体有关,与态度客体无关)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矛盾态度的强度和加工方式为被试间变量,学习材料的性质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再认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4.实验程序

(1)被试甄选

首先,被试完成EAST测验和外显矛盾态度问卷,为了消除顺序效应,一半被试先完成外显问卷,另一半被试先完成EAST测验。然后分别依据内隐矛盾态度指标和外显矛盾态度指标对被试进行分组:①内隐矛盾态度:高内隐矛盾态度组、低内隐矛盾态度组;②外显矛盾态度:高外显矛盾态度组、低外显矛盾态度组。

(2)学习阶段

将各组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进行有意加工学习任务,另外一组进行无意加工学习任务。①在有意加工学习任务中,向被试随机呈现与矛盾饮食行为有关的信号词配对(12个),例如“高脂肪食物——储存能量”,以及与图书馆学习有关的信号词配对(12个),例如“图书馆学习——报刊阅览”。每个词对随机以浅蓝色和浅绿色呈现,呈现时间为1000ms,间隔时间为500ms。指导语要求被试努力记住所呈现的每一词对。②在无意加工学习任务中,向被试随机呈现与高脂肪饮食行为有关的信号词配对(12个)以及与图书馆学习有关的信号词配对(12个),呈现形式与有意加工学习任务相同。指导语要求被试对词对的颜色进行辨别:当出现的词对为浅蓝色时按P键;当出现的词对为浅绿色时按Q键。要求被试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尽快做出反应。

(3)分心任务

在被试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之后立即要求被试进行2min的电脑小游戏,目的是破坏被试的长时记忆效应。

(4)再认阶段

完成分心任务后,被试马上进人再认阶段。在学习过的24个信号词(12个与矛盾饮食行为有关,12个与图书馆学习有关,其信噪比为1∶1)中补充24个未学习过的词语(噪声)。

将48个词语逐一随机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对其是否在学习阶段出现过进行判断:其中一半被试在认为该词语出现过时按P键,在认为没有出现过时按Q键;另外一半被试则相反。在呈现需要进行判断的词语之前,屏幕上会出现一个白色的星号(∗),持续500ms,随后呈现词语,当被试做出错误的反应时,出现一个红色的叉号(×)。两个需要判断的词语的呈现间隔为1500ms。被试被告知在保证一定正确率的基础上快速反应。

5.数据处理

(1)内隐矛盾态度的测量

根据Greenwald等建立的计分规则,将反应时大于3000ms的测验结果以3000ms计,小于300ms的测验结果以300ms计,对错误率超过20%的测验结果予以删除,剩余的则为有效被试。在本实验中,有6名被试的错误率大于20%,因此,删除6名被试,有效被试为74人。

根据矛盾态度的计算公式Ambivalence=(P+N)/2-︱P-N︱,将积极反应效价下的反应时指标和消极反应效价下的反应时指标整合为内隐矛盾态度指标。该值越大,表明内隐矛盾态度的程度越强。

(2)外显矛盾态度的测量

外显矛盾态度的测量采用分离语义辨别测验进行,分别有积极态度量表和消极态度量表。根据矛盾态度计算公式Ambivalence=(P+N)/2-︱P-N︱,将两问卷的得分整合成为外显矛盾态度指标。该值越大,表明外显矛盾态度的程度越强。

(3)因变量的记录方法

本实验的因变量指标为被试在再认阶段对信号词进行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在计算反应时指标时先删除被试的错误反应。

全部数据的管理和计算均通过SPSS13.0完成。

三、结果与分析

1.高低矛盾态度分组情况的分析

分别依据内隐矛盾态度指标的平均数和外显矛盾态度指标的平均数对被试进行高、低分组,结果如表7.8所示。

表7.8 内隐和外显矛盾态度高、低分组情况(M±SD)

注:EA为外显矛盾态度,IA-RT为内隐矛盾态度反应时,IA-RT-lg为内隐矛盾态度反应时对数。

由表7.8的结果可见,依据EAST测验结果将被试分为内隐矛盾态度高组和内隐矛盾态度低组,两组的内隐矛盾态度指标差异显1,其中,反应时指标:t(72)=7.931,p<0.001;反应时对数指标:t(72)=9.660,p<0.001。依据外显矛盾态度问卷的测验结果,将被试分为外显矛盾态度高组和外显矛盾态度低组,两组的外显矛盾态度指标差异显1,t(72)=11.659,p<0.001。

2.内隐矛盾态度对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

内隐矛盾态度高、低两组在不同加工方式上对不同学习材料的再认反应时和正确率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如见表7.9所示。

表7.9 内隐矛盾态度高、低两组在不同加工方式上在两类观测指标上的平均数、标准差(M±SD)

注:IA指内隐矛盾态度。

表7.10 内隐矛盾态度强度、加工方式和学习材料性质在两类观测指标上的方差分析

以内隐矛盾态度的强度(强、弱)、加工方式(有意加工、无意加工)、材料性质(与态度客体有关、与态度客体无关)为自变量,以反应时和正确率为因变量,对被试在各种条件下的反应进行重复测量方差检验。其中,内隐矛盾态度的强度和加工方式为被试间变量,学习材料的性质为被试内变量,具体分析结果如表7.10所示。

续 表

注:IA指内隐矛盾态度。

由表7.10的结果可见,加工方式在正确率观测指标上的主效应显1,F(1,70)=0.687,p<0.001;学习材料的性质在正确率观测指标上的主效应显1,F(1,70)=38.353,p<0.001;内隐矛盾态度的强度在反应时和正确率观测指标上的主效应均不显1。内隐矛盾态度强度与加工方式在反应时指标上的交互作用达到边缘显1,F(1,70)=3.971,p=0.05;内隐矛盾态度强度与学习材料性质在反应时指标上的交互作用显1,F(1,70)=4.583,p<0.05;加工方式与学习材料性质在正确率指标上的交互作用显1,F(1,70)=8.492,p<0.01,其他交互作用均不显1。

由于加工方式和学习材料性质在正确率观测指标上的主效应显1,对其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被试进行有意加工的正确率(M=0.795)显1高于无意加工的正确率(M=0.669);被试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学习材料的再认正确率(M=0.650)显1低于与态度客体无关的学习材料的再认正确率(M=0.814)。

由于内隐矛盾态度强度与加工方式、内隐矛盾态度强度与学习材料性质,以及加工方式与学习材料性质的交互作用显1,故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和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

首先,探讨内隐矛盾态度强度与加工方式的交互作用,在不同加工方式上内隐矛盾态度强度的简单效应分析如表7.11所示。

表7.11 在不同加工方式上内隐矛盾态度强度的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7.11的结果可见,在进行有意加工时,高内隐矛盾态度组与低内隐矛盾态度组的反应时存在显1差异,F(1,70)=7.083,p<0.05,采用Sidak调整方法做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在有意加工时,高内隐矛盾态度组的反应时(M=920.641)显1高于低内隐矛盾态度组的反应时(M=781.749);而在无意加工时,高内隐矛盾态度组的反应时(M=742.450)与低内隐矛盾态度组的反应时(M=793.668)没有显1差异。

接着,探讨内隐矛盾态度强度与学习材料性质的交互作用,在不同学习材料上内隐矛盾态度强度的简单效应分析如表7.12所示。

表7.12 在不同学习材料上内隐矛盾态度强度的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7.12的结果可见,在对与态度客体无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再认时,高内隐矛盾态度组与低内隐矛盾态度组的反应时存在显1差异,F(1,70)=12.850,p<0.01,采用Sidak调整方法做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在对与态度客体无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再认时,高内隐矛盾态度组的反应时(M=856.054)显1高于低内隐矛盾态度组的反应时(M=710.999);而在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再认时,高内隐矛盾态度组的反应时(M=846.336)与低内隐矛盾态度组的反应时(M=825.119)没有显1差异。

最后,探讨加工方式与学习材料性质的交互作用,在不同学习材料上加工方式的简单效应分析如表7.13所示。

表7.13 在不同学习材料上加工方式的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7.13的结果可见,在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再认时,有意加工组与无意加工组的正确率存在显1差异,F(1,70)=21.715,p<0.001,采用Sidak调整方法进行多重比较后发现:在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再认时,有意加工组的正确率(M=0.751)显1高于无意加工组的正确率(M=0.548);在对与态度客体无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再认时,有意加工组的正确率(M=0.838)与无意加工组的正确率(M=0.790)没有显1差异。

3.外显矛盾态度对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

外显矛盾态度高、低两组在不同加工方式上对不同学习材料再认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如表7.14所示。

表7.14 外显矛盾态度高、低两组在不同加工方式上在两类观测指标上的平均数、标准差(M±SD)

注:EA指外显矛盾态度。

以外显矛盾态度的强度(强、弱)、加工方式(有意加工、无意加工)、材料性质(与态度客体有关、与态度客体无关)为自变量,以反应时和正确率为因变量,对被试在各种条件下的反应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检验。其中,外显矛盾态度的强度和加工方式为被试间变量,学习材料的性质为被试内变量,具体分析结果如表7.15所示。

表7.15 外显矛盾态度强度、加工方式和学习材料性质在两类观测指标上的方差分析

注:EA指外显矛盾态度。

由表7.15的结果可见,外显矛盾态度强度在反应时观测指标上的主效应显1,F(1,70)=4.471,p<0.05;加工方式在正确率观测指标上的主效应显1,F(1,70)=19.029,p<0.001;学习材料的性质在正确率观测指标上的主效应显1,F(1,70)=41.410,p<0.001。加工方式与学习材料性质在正确率指标上的交互作用显1,F(1,70)=9.401,p<0.05,其他交互作用均不显1。

由于外显矛盾态度强度、加工方式和学习材料性质在相应观测指标上的主效应显1,对其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外显矛盾态度高组的反应时(M=751.833)显1低于外显矛盾态度低组的反应时(M=854.601);有意加工的正确率(M=0.795)显1高于无意加工的正确率(M=0.668);与态度客体有关的学习材料的再认正确率(M=0.645)显1低于与态度客体无关的学习材料的再认正确率(M=0.818),同时,与态度客体有关的学习材料的再认反应时(M=830.592)和态度客体无关的学习材料的再认反应时(M=775.842)之间没有显1性差异。

由于加工方式与学习材料性质在正确率指标上的交互作用显1,故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和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在不同学习材料上不同加工方式的简单效应分析如表7.16所示。

表7.16 在不同学习材料上不同加工方式的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7.16的结果可见,在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再认时,有意加工组与无意加工组的正确率存在显1差异,F(1,70)=22.176,p<0.001,采用Sidak调整方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再认时,有意加工组的正确率(M=0.750)显1高于无意加工组的正确率(M=0.540);而在对与态度客体无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再认时,有意加工组的正确率(M=0.840)与无意加工组的正确率(M=0.796)没有显1差异。

四、结论

1.内隐矛盾态度对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

(1)本研究发现内隐矛盾态度强度和信息加工方式对信息加工过程存在交互影响。其中,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在对信息进行有意加工时,对信息再认的反应时显1高于低内隐矛盾态度个体;而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在对信息进行无意加工时,对信息再认的反应时与低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则没有显1差异。这说明,内隐矛盾态度对个体的有意信息加工活动有影响,而对个体的无意信息加工没有明显的影响。

(2)本研究发现内隐矛盾态度强度和学习材料的性质对信息加工过程存在交互影响。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信息进行再认的反应时与低内隐矛盾态度个体的反应时没有显1差异,而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对与态度客体无关的信息进行再认的反应时则显1高于低内隐矛盾态度个体。这说明,内隐矛盾态度对个体认知不同熟悉度的信息时会产生不同影响,对不熟悉的材料再认时更容易受到内隐矛盾态度的影响。

(3)本研究发现信息加工方式和学习材料的性质对信息加工过程也存在交互影响。对于与态度客体有关的信息而言,在进行有意加工后的再认正确率显1高于进行无意加工后的再认正确率,而对于与态度客体无关的信息而言,在进行有意加工后的再认率与进行无意加工后的再认正确率没有显1差异。

2.外显矛盾态度对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

(1)本研究发现外显矛盾态度的强度对信息加工过程存在显1影响。其中,高外显矛盾态度个体在信息再认的反应时上显1低于低外显矛盾态度的个体。这一结果似乎支持了以往研究的第一种观点:较高的矛盾态度难以引导个体对与客体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会抑制信息的加工过程。这一结果与内隐矛盾态度结果存在差异,这也表明在信息加工的影响特性方面,外显矛盾态度不同于内隐矛盾态度。

(2)本研究发现信息加工方式和学习材料的性质对信息加工过程存在交互影响。其中,对于与态度客体有关的信息而言,在进行有意加工后的再认正确率显1高于进行无意加工后的再认正确率;而对于与态度客体无关的信息而言,在进行有意加工后的再认正确率与无意加工后的再认正确率则没有显1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