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效度检验与研究伦理

信效度检验与研究伦理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度检验即对于测量偏差的考察与纠正。 研究者将研究结果与访谈个案进行分享。将研究分析的过程和初步结论告知研究个案, 与之讨论研究结论是否符合真实情况, 进一步保证资料的内容效度。本研究从2013年开始参与社会组织活动, 并且对访谈者跟踪访谈, 以确保获得真实、 准确的信息。
信效度检验与研究伦理_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动机个案研究

Hammersley对效度与信度有如下定义: 信度指的是不同观察者, 或者同一观察者在不同场合对事例进行分类的一致性程度 (Hammersley,1992)[2], 即对于测量偏差的纠正; 效度是指对叙述所呈现的社会现象进行阐释的准确程度(Hammersley,1990)[3], 即对于现象描述的客观性。

1. 信度检验

信度反映了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信度检验即对于测量偏差的考察与纠正。 本研究进行了重复主体内在信度检验, 即在访谈阶段, 对于同一个研究个案尽量访谈两次以上, 第一次访谈转录成逐字稿后, 对于逻辑上不合理的部分, 在准备二次访谈提纲时备注提出相应的问题在第二次访谈时进行再次求证。 若两次访谈的问题和答案有较高的一致性, 就说明研究材料的信度较高; 若两次访谈的问题和答案不一致, 则需要再次访谈以确认信息的一致性。 如3.3.1.2.1举例的访谈对象A6首次访谈及问卷调研中揭示的参与动机多为利他倾向, 而在二次访谈中得到的, 新奇动机更加可信。 在第三次访谈中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求证。

2. 效度检验

效度反应的是研究个案叙述中的真实性, 本研究从以下3个方面对访谈内容来进行验证: 在观察过程中, 研究者是在无主观因素干扰的自然情境下收集资料, 资料的真实性依靠访员记录参与观察过程的详实情况和回忆能力; 在访谈过程中, 由于研究对象均受过教育, 在访谈期间表达和理解清晰准确, 极少出现回忆凌乱空白的现象; 首次深度访谈中, 研究对象的自述, 大多会受到组织中整体风格的影响, 语言修辞可能会含有夸张的成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效度, 本研究采取了以下方法:

(1) 运用三角检测的方法。 如果在访谈中研究者感觉到个案的某个言语信息不十分真实, 在不说出个案的个人信息的前提下, 向其他志愿者进行求证; 或者在观察过程中观察个案的行为是否和访谈中的内容一致, 这就要对访谈内容进行深度分析, 认真标注。

(2) 研究者将研究结果与访谈个案进行分享。 将研究分析的过程和初步结论告知研究个案, 与之讨论研究结论是否符合真实情况, 进一步保证资料的内容效度。

(3) 研究者在参与式观察过程中, 尽量站在客观的角度去描述现场, 避免被当时的氛围本土化, 描述事实有悖客观情况。

(4) 增加访谈次数。 在阅读访谈资料时常常会发现不理解的地方, 这就需要增补问题并及时与访谈个案联系, 以得到其后续的描述和解释, 增加资料的真实性。

(5) 长期跟踪观察。 Becker和Geer (1957) 说过, 高度的长期投入, 长期的观察可以提供关于具体情境和事件的、 比其他任何方法都完整的数据, 重复的观察和访谈以及研究者持续在情境中出现, 都有助于避免产生不成熟的理论。 本研究从2013年开始参与社会组织活动, 并且对访谈者跟踪访谈, 以确保获得真实、 准确的信息。

信、 效度检验尽管在本研究中的方法和所做的工作有限, 但是针对每个个案的访谈资料, 每一个年龄段的综合结论都必须进行的一个必需步骤。

3. 研究伦理

Rubin (1997) 认为研究伦理首先要保证研究个案是自愿参与研究, 并且对研究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能伤害研究对象, 必须对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和所提供的资料采取严格保密措施。[4]基于以上的伦理原则,研究者从以下4个方面保证研究伦理的道德意义。

(1) 研究邀请函

研究邀请函中详细说明了研究者的个人来历、 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使受邀者能够全面了解本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其中还强调了访谈现场需要录音, 观察札记和访谈逐字稿资料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见附录一。

(2) 访谈同意书

访谈同意书相当于访谈前的双方保密协议, 一式两份。 当研究对象同意参与研究后, 研究者向个案进一步说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以消除受访者对本研究的顾虑, 然后填写访谈同意书, 并且双方在最后签字处签名 (可用替代名), 研究者与受访者每人一份, 签完字后表明受访者同意接受访谈, 并且享有访谈的拒答权, 研究者和个案都要遵守访谈内容的保密原则。 见附录二。

(3) 化名

研究个案、 观察个案以及访谈资料中提到的志愿者名字均用化名处理, 采用大小写字母代替, 以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4) 研究结论共享

研究者完成研究报告后, 将研究结论与研究个案进行分享, 让他们提出意见, 讨论哪些内容不能出现在研究报告中, 并予以删除; 研究者在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之后才能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