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如何在大学生军训中开展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论如何在大学生军训中开展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如何在大学生军训中开展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法学院阎丽鸿摘要:感恩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因此,针对高校大一新生开展军事训练,不能仅仅将重点停留在各种训练和知识传授上,更应注意以军训为契机,开展卓有成效的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公民,历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

论如何在大学生军训中开展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法学院 阎丽鸿

摘 要:感恩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当前,由于国际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感恩和爱国主义精神正在大学生群体中遭遇冲击,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大学生入学军训中开展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模范教育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推动军训中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军训 感恩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军训一直是高校大学新生的必修课,军训作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平台,不仅是大学生履行服兵役义务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国家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和进行高等教育德育的重要手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军训是高等院校改革教育内容,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2001年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军训作为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深化国防和军事知识,加强军事训练具有直接而又重大的意义。不仅如此,通过在军训中的科学教育和合理启发,尤其是将军营文化和大学生德育相结合,更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因此,针对高校大一新生开展军事训练,不能仅仅将重点停留在各种训练和知识传授上,更应注意以军训为契机,开展卓有成效的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一、在军训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爱国主义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

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都是古老而常青的课题。说其古老,是因为自国家产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如江泽民所说:“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制度下,都很重视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更应如此。”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视感恩和回报为一种传统美德,“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儒家文化中的“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感恩的重要体现。说它常青,是因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必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是由于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爱国和感恩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才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凝聚力强大的传统文化和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继承传统,并把这些美德发扬光大。

(二)爱国和感恩是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顺利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爱国和感恩教育对于我们追求德育实效,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中的主要内容,爱国和感恩是做人的重要内涵,是一个人称之为人的最基本要求,这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无例外。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无疑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这其中既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一颗爱国、感恩的心及完善的人格。从德育的终极目的来说,育人是高校的最高任务,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传统高等教育重科学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培养的弊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1]

不仅如此,爱国和感恩还是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人格,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人格的核心是人生观,正确的立身处事态度是构成人格的基础。感恩是道德的基础,也自然就成了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先决条件。而且人有了爱国意识和感恩意识就能更好地对待自己和社会等一切客观事物。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充分表达了这个道理。相反,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仅仅只有知识,就会造成知识的滥用或误用,结果知识和智慧反而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危害。可见,大学生要想培养自己健康向上的人格,拥有感恩品质还是非常必要的。

(三)在大学新生军训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是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代社会最突出的时代特征,不仅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走向,而且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剧烈地冲击着我们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崇尚和谐、强调整体观念的民族文化,这与西方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经济、科技、语言等优势,借助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宗教活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竭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贩卖其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使得美国文化呈现出来强势的特征。这就造成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西方文化才是最先进的文化”这样一种印象,他们的兴趣点主要聚焦于外来思想和文化,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有的甚至拒绝接受中华文化,出现文化上的自卑和崇洋媚外现象。这种潜移默化的后果,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出现危机,文化价值观念出现动摇,对民族文化和传统的热爱程度削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消解,进而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心理和文化根基造成严重的渗透和侵蚀,这就势必会给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教育带来更大困难,难以达到培养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的教育目标。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公民,历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江泽民强调:“为了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当前,一方面,大学生肩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他们必须成为具有强烈爱国热情、坚定爱国信念和理性爱国行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加困难。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意义凸显,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显得更为迫切。而作为刚刚步入高校的大一新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利用军训,通过适当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非常有必要。

(四)军训中开展感恩教育和爱国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感恩意识的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不仅需要成为“经济人”、“技术人”,而且更需要“文化人”、“道德人”。只有让大学生学会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使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使他们对家庭、他人、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阶段是人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学习驿站,是人生的“生理断乳期”,也是逐步确立自我,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感恩意识的人,使他们在未来生活中,能自觉处理好自身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况且大学生历来被称为“天之骄子”,他们良好的道德风貌对其他社会成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为准则。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树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让这个世界充满友爱,以其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升华我们的人格魅力,辉煌我们的民族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以此为切入点,对军训中的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达到“爱祖国、话感恩、知荣辱、促和谐”的效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二、如何在军训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

(一)必须高度重视,坚持树立大学生感恩和爱国主义教育常抓不懈的理念

面对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冲击,许多人看到与感恩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不同价值取向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强势影响,以为这就意味着感恩和爱国主义教育将走弱,也难以维系,感恩和爱国主义教育会逐渐被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全球化理念所取代,因而认为感恩和爱国主义教育已无可作为,放松大学生的感恩和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以这种简单化思维对待和处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只会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的软弱涣散。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浓厚的爱国激情,然而他们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理论素养存在欠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容易产生思想上的不稳定和矛盾,看问题往往不够全面,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倾向。因此,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承担着培养、爱护、坚定大学生爱国主义信念的职责,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项持久、连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必须不断坚持和向前推进的基础性教育工程。面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遭遇的困境,教育工作者应当有远见卓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应坚持常抓不懈的教育观念,一刻不放松爱国主义教育。尤其在军训中,应充分利用军营文化,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让大学新生在学习和训练中感受到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出其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

(二)强化军事理论教育主渠道作用,着力增强新生的国防观念

军事理论,是关于国防的科学知识,是对国防的系统化理论性认识,是国防问题的本质、规律性的反映。军训中开展军事理论教育,旨在通过国防理论知识的灌输,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国防思维和正确的国防观念;使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从感性的自然王国向理性的必然王国转变;从朴素感情的自发状态向理性思维的自觉状态转变,从根本上树立和增强国防意识。国家明确规定了对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军事理论的教育,国防和军事历史的教育,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令、条例的教育,现代战争特点和军事科学知识的教育,军兵种知识和外军知识的教育,以及国际军事形势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教育。

由于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当代大学生没有经过战争洗礼,他们很难认识到当今世界战略格局和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带来的危险,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其国防意识,而军训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校大学生通过在军训期间零距离接触同龄官兵,对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对“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有了具体而深刻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增强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为国家的强盛作贡献的责任意识。[4]

(三)开展模范教育,积极推动对军营感恩和爱国榜样的宣传和学习

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许多优良传统:三大民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等等。在军训期间,应注意通过影视、报告会等形式,用英雄的人格去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学军人、爱军人、刻苦学习、献身祖国的革命热情。

树立看得见、信得过的先进典型,是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爱国主义典型主要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人物或事件。而军营中最不乏感恩和爱国的榜样典范,纵观古今,不论是文天祥的生死观、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是邱少云、董存瑞的集体主义大无畏精神,以及雷锋为人民服务的螺丝钉精神,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把个人的生命及价值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祖国、报答人民。到指导大学生进行军训的教官,其本身就是感恩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典范,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用这些爱国主义典型人物的事迹、精神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启发他们的思想,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对照典型来检查自己,分清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懂得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个人利益包含在国家利益之中。

在军训工作中,军队教官和学校管理者要针对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高、接受能力强等特点,加强交流与协作,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把各项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注意渗透。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正面引导和多向交流并举,积极采取言传身教法、官“兵”交流法、理论渗透法、激发鼓励法、寓教于乐法、社会实践法等诸多方法,既要达到教育目的,又要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对于教学活动,应不拘一格,力求丰富多彩,不要仅仅局限于操场演练,要把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安排一些看录像、听报告、讲座交流、竞技活动和军事知识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军训中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以军训中的集体主义教育推动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军训中的多数学习、训练和活动都具有较高的纪律性和团体性,而集体主义与感恩和爱国主义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在军训的学习和训练中,应当有意识地将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感恩、爱国主义情怀结合起来,通过集体生活、团体协作训练、集中学习等方式,引导他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以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军事训练之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主题征文活动、主题板报评比、开展军官和学员互动座谈会、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国防知识竞赛等各类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心的感恩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推动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军莲.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及途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

[2]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5:2-20.

[4]徐永利.充分发挥大学生军训的育人功能.国防,2011(2).

[5]贺杰.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欲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