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爱国主义教育

论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顺应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在全社会引起的反响十分强烈。可以说,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这正是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作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的社会历史原因。这种爱国主义是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顺应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在全社会引起的反响十分强烈。这充分说明,一个深刻总结和概括了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好文件,才能引起社会共鸣和认可,才能有效地指导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全党坚决认真地贯彻好这个纲要,深入持久地在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促进中华民族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证。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爱国主义是一种把关心和维护祖国利益,推动祖国和社会进步作为自己最高职责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一种崇高圣洁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显著标志,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我国,爱国主义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爱国”和“爱国为家”的观点,《诗三百·无衣》曰:“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舆子同仇。”强烈地反映出当时人民视国如家,同仇敌忾的心情。诗人屈原“哀民生之多艰”愤懑投江;霍去病“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大义凛然;杜甫“陵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拼死抗金等,一直到近代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救亡图存,争取国家独立解放为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行动,更具时代特点。林则徐禁烟的无私无畏,太平天国英雄们对人间天国的构想“均贫富,等贵贱”和为之浴血奋战的实践,维新变法志士仁人们为图强富民而“横刀向天笑”血洒神州,陈天华、秋瑾、黄花岗英烈们为共和理想义无反顾从容献身,都用生命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惊心动魄的爱国主义诗篇。到了中国共产党,以其解放全人类的博大胸怀和气魄,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全新的意义。顺着这样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得到深化、丰富和拓展。由骨肉亲、故土情、民族情、祖国爱的民族感化、民族意识,逐步上升为对民族共同命运的关注与支持,对祖国昌盛图强的强烈责任和刻骨铭心的感情,勇于为祖国昌盛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保护祖国最高利益的价值观念,因而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根深蒂固的判断大是大非,辨别忠奸善恶的最高道德规范和价值尺度。可以说,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由于历史的原因,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还是按地域划分为国家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不但必须要在特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而且首先要为了生存,进而为了祖国的利益、前途和未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正是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作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的社会历史原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业已确立,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就整体而言,我国的科学文化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各种非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还将长期存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还不能一下子消除,一些人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对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信心不足,出现信念信仰危机等等。这种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既要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和接受条件,还要充分考虑教育内容的梯次结构,从对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出发,要在大力倡导宣传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大力开展民主法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的同时,把爱国主义当做团结鼓舞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者、爱国者,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一面光辉旗帜,当做一项对人的基本要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容易为各种不同社会经历、职业、民族、年龄、文化背景和思想觉悟的广大范围的社会成员所接受。任何一个公民,包括港澳台胞和华侨,只要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愿意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振兴中华民族贡献聪明才智,即使还没有完全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即使还有各种各样的非社会主义思想,对祖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都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这样我们才能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真正去克服狭隘的观点,使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都坚实地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积极行动,奋发有为,为祖国振兴、民族繁荣而努力奋斗。

二、正确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面具有广泛号召力的旗帜,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崇高的思想感情,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时代色彩。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当今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思想和实践的统一。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鸦片战争以后无数先烈在探求救国道路失败后的唯一正确的选择,符合国家、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历史的必然。而且因为社会主义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历史中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彻底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的形象,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连想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所以说,一切理智而现实的爱国者,一切希望中国强大、繁荣、昌盛的爱国者,必然是忠诚的社会主义者或社会主义的可靠朋友。这种爱国主义是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爱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必定是脱离实际的空谈,甚至会走向爱国主义的反面。

和社会主义相联系,当今爱国主义的另一个本质特征,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忠诚、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治集团。它不但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历史的结论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兴旺发达。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与共产党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留在一般意义上,而应不断深化教育内容,充分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和水平,真正使爱国主义成为鼓舞和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除此,新时期爱国主义又是爱国和爱民富民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强国富民是时代赋予每位爱国者的光荣使命。爱国爱民、忧国忧民、富国富民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民为邦本”,如果不热爱人民、热爱国家就是一句空话。邓小平同志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这就是以强国富民作为衡量是非得失的标准。所以热爱人民,为人民谋幸福,是当今爱国主义具体实在的内容。

新时期爱国主义还具有既坚持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和民族自尊,既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相统一的特征。中国要发展,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打开国门,实行开放,吸收一切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科学技术,这是中国历史的结论。但是我们必须把握好开放的“度”,在开放的具体实践中,要更好地坚持民族自尊、自信心和自豪感,绝不能走向民族虚无主义。任何崇洋媚外、盲目自卑,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和危险的。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以为只有外国人才干得好。”“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人民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国家是立不起来的。”这一论述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另一个特征是追求文明富裕与艰苦奋斗的统一。我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更不是“苦行僧”,极“左”时期那种只讲艰苦奋斗而不讲任何物质利益、物质享受的思想和做法,是极为荒谬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理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为了谋取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富裕和幸福,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只有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才能更加热爱他所生活生存的国家和民族。但是我们又是现实主义者,我们的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很多,任务还很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人民,尤其是跨世纪的青年人不能只想享受而不艰苦奋斗,只图索取不讲奉献,而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美好的未来而奋发有为,开拓进取。

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还包含着把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行动相统一。这才是实现爱国主义、报国之志、救国之力的正确道路。爱国主义不是一个漂亮的口号,它最终要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上。只有身体力行,勇于实践的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具体地讲,爱国主义就表现在对科学高峰的艰苦攀登上,表现在勤奋学习的课堂上,表现在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在为国分忧为民分忧的每一个行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爱国的崇高感情和思想觉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实践中,爱国主义才不会只停留在口头上。

三、努力建立起爱国主义教育的机制

爱国主义既集中反映了人们对个人和祖国关系的理性认识,又寄托了人们对祖国的一种崇高感情;既是一种高度思想觉悟,又体现在人们的具体实践之中。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明理、知事、动情、养成上下工夫,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对人们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明理,就是要弄清为什么要爱国的道理;知事,就是要了解祖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动情,就是要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养成,就是要经过反复实践和训练,使爱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四个环节互相连贯,都不是能在短期内突击完成的,特别是动情和养成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通过激化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组织多层次的人们乐于参加的活动,运用各种群众经常接触的传媒和阵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劳动、生活和娱乐等多个领域、多个方面,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首先,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因其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基础地位所决定,它的重点对象是广大青少年。就社会发展规律而言,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和希望;就认识论而言,青少年正处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成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要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两史一化”教育总体纲要》和文科《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纲要》的要求,制定好多学科爱国主义教育的纲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渗透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除此之外,要积极开辟校外、课外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开展直观、形象的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在突出青少年这个重点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全社会,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使其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楷模,用他们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使爱国主义成为亿万中国人的实践。

其次,要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广泛渗透,连续不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最为广泛的基础教育活动,因此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广泛渗透,是实现教育目的一种好办法。一是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果把一年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排个队,几乎每月都有我们可以利用的机会。如“三八”、“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植树节、重阳节、中秋节、教师节、护士节和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古今中外著名人物、著名事件的纪念日等。二是充分利用入学、入伍、入队、入团、入党、进厂、就职就业、提职晋级、婚丧嫁娶和其他可以利用的时机,采取简易可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三是通过组织各种社会活动进行教育,如组织参观山川名胜、历史文物、书法美术展览,调查访问,凭吊、瞻仰先烈纪念物,祭扫烈士墓,开展升国旗、军旗、队旗以及唱国歌、军歌、队歌、团歌、厂歌、校歌,开展主题班会、队会、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美化人们的心灵。四是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如歌咏比赛、文艺表演、知识竞赛、演讲、体育运动会等,寓教于乐,施教于生动活泼之中。

再次,不断强化舆论声势,扩大社会覆盖面,创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气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各级宣传舆论部门的重要使命。各级各类报刊和广播、电影、电视,要充分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影响群众的功能,开辟专栏专题,经常地播发一些有质量的文章、资料、辅导和讲座,介绍中国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文物古迹、风光名胜;经常地宣传全国及各地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经常地宣传表彰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和先进思想,弘扬社会正义和民族气节;经常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国情、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民主与法以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教育;经常地组织广播电影电视文娱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经常编创一些既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又有较强思想性的好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和其他样式的文学精品。通过这些活动,引导社会舆论,弘扬“主旋律”,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各基层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场所阵地等,不断创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因时、因地、因事,进行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努力使爱国主义教育联成声势,既有大环境,又有小气候,只有这样,才能不间断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心理,使热爱中华、振兴中华、建设中华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心理特质。

(1990年4月 刊载于《宁夏宣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