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大学校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论大学校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大学校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房延摘要:校训是一所大学的训导之言,体现了大学的特色、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以及精神追求,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论大学校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房 延

摘 要:校训是一所大学的训导之言,体现了大学的特色、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以及精神追求,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在对部分大学校训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大学校训命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大学校训的提炼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 校训 教育

大学校训体现的是学校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整体价值追求,是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汉语大词典》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选择若干符合本校办学宗旨的醒目词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这段话,从内容、性质、形式和范围上对何为校训给予了明确的界定,即:在内容上,是通过以校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风,潜移默化地使广大师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性质上,是要体现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形式上,要求用词醒目,能准确地表达校训的主旨,能精炼、新颖地表达校训的含义;在范围上,是针对学校全体人员,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和其他教职员工,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因此,总括而言,校训“是反映学校教育价值观,弘扬学校精神特质的简洁训育词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表征”。

一、大学校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不同的大学常常通过自己校训中极为凝练的语言,浓缩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或价值追求。目前,全世界所有的高校几乎都有自己的校训。例如,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历史积淀和凝结,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提纯与升华,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武汉大学的校训是“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这些校训均体现出上述高校崇尚真理、求真务实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激励着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把真、善、美作为一生的追求。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四川大学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红专并进 理实交融”等校训,则表达了其立校兴学的宗旨及培养目标。此外,广东药学院的“药学中西,医道济世”;江西财经大学的“信敏、廉毅”等校训,则反映出学校以“医道”、“诚信”立校,以“信”育人的办学理念。

由此可见,大学校训在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宣扬自己的办学理念,营造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并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第一,大学校训是指导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

校训,是学校的一张名片,是指导师生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例如,南京大学的校训“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它要求探求学问要本着一颗诚实、质朴之心,发愤图强,永不懈怠。而历史证明,南京大学的校训,事实上也成为师生们言行举止、立志成才的标尺,不断激励着南大人奋发有为。再如,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旨在倡导和培养勤奋诚笃、善思多问、不怕吃苦、立志成就大业的精神,而事实证明,复旦大学培养出的莘莘学子,在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也确实发挥着领头军的作用。还有很多师范类院校中的校训对师生立身处世、从教求学的行为规范予以了明确,如华中师范大学的“求实创新、立德树人”;云南师范大学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南京师范大学的“正德厚生、笃实敏行”;华东师范大学的“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等等,这些校训都明确了师范院校师生的行为准则,是广大师生从教求学的行为规范。

第二,大学校训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

校训是一所大学长期以来文化传统、文化内涵、文化精神的结晶,它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体现了学校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凸现了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质。例如,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物我同舟 天人共泰”,很好地诠释了自然界万物和谐统一整体的环保理念和鲜明特性;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建德明志 筑能笃行”也充分涵盖了学校鲜明的行业背景和德、技双馨的教育要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海涵地负、德诚志远”也让人对该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一目了然,是一种传统精神与现代追求的凝炼和学校的个性与特色的鲜明表现。

第三,大学校训是大学优良学风的集中体现。

校训引导优良学风,统领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校训在教导学生如何学习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武汉大学的“自强、宏毅、求是、创新”;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都明确谕示了学生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勤奋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以及如何才能养成严谨的治学之道。

第四,大学校训可以启迪学生如何做人。

现代教育在强调“成才”的同时,更强调“育人”,因为,一个只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没有远大理想、高尚道德、健全人格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健全的人。因此,一些学校的校训便更加侧重于启迪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四川大学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校训,无不告诫莘莘学子世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学会很好地与人和谐共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而河南大学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云南大学的“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西南交通大学的“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等著名校训都非常强调做人的重要性。

总之,大学校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成为校园文化之魂,它以无形的控制力、感染力、凝聚力,把握着办学方向,弘扬着学校精神,锻铸着师生的灵魂,传承着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其独特而巨大的作用。

二、大学校训命意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全国一些著名高校,不乏特点鲜明且与办学特色一脉相承的校训,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知”等,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自己的校训命意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是视野窄。一些大学对校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入,思路不够清晰;有些校训简单停留在强调学习知识的层面,而忽视学生做人的要求以及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从而导致了教育理念的片面化,未能突出全面育人的教育宗旨。

二是无个性。一些学校的校训缺乏自己的特色,没有把校训与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个性特点和专业优势等联系起来。有的学校甚至将其他学校的校训简单拼凑组合修改为自己的校训,而没有经过深入细致的推敲和思考,这不仅没有使校训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反而弱化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是重复多。目前一些大学校训重复多,一些大学简单地照搬照抄,相互模仿,很多大学的校训中频繁出现“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等词语,也还有一些大学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校训。

三、大学校训命意的原则和方法

综上,大学校训在全面育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所大学都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使自己的校训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各大学在自己校训命意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第一,校训应民主提炼且科学构建。

校训的提炼过程是对学校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办学思想、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总结过程,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应该看到,校训提炼及宣传的过程,是用学校精神浸润、激励、感染师生的过程,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过程。一旦校训内化为师生的精神力量,内化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将会形成学校发展中的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

第二,校训应与高校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校训是学校长期文化传统的结晶,因此,在提炼校训时应充分考虑该校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在注重传统的同时,更要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将办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的办学目标有机结合,在提炼校训时要力求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传统与特色相结合、理想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德明志,筑能笃行”的校训就不仅突出了自己学校的个性特色和德、技双馨的教育要求,而且显现出一种特有的时代文化精神。

第三,校训应与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相一致。

校训是对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是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不可简单模仿。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学校以及高职院校等各类不同院校的校训应该各有侧重,体现出各自的办学目标和个性特点。比如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虽然文字平实,却与该校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思想相对应的,符合该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

第四,校训应注重文化品位。

校训是学校的名片,是学校文化的写照,是师生的座右铭。校训用词要有文化品位、文化底蕴,要注意植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没有历史文化根基的校训无疑是无本之木。

五、结语

大学校训体现着学校办学理念、目标和宗旨,凝聚着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传统文化,更是学校文化、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学校的灵魂与名片,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学校发展中的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在学校教育和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