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于2005年2月正式入选第五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中心主体学科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此中心成立以来,共承担、主持中央、国家社科、省部级课题41项,经费总额多达500余万元。至今点击量已达95万人次,成为国内学术界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有影响力的学术门户网站。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于2005年2月正式入选第五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后,此中心强化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国家队意识、成果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在凝聚学科方向、汇聚科研队伍、构建发展平台、推进改革创新、推出重大成果等方面狠下工夫、精心建设,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总体情况

此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4人,校内兼职研究人员4人,校外国内兼职研究人员6人,另有15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此中心主体学科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团队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南京大学文科优秀学术团队”。此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参与建设单位。此中心所设学科是教育部、财政部“985”基地挂靠点,也是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当代社会”的学科点。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科学研究

一流的科学研究体现在主持的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上。此中心成立以来,共承担、主持中央、国家社科、省部级课题41项,经费总额多达500余万元。其中:承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项;主持其他省级社会科学项目12项。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中心雄厚的科研实力。

2005—2010年,此中心共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5项、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其他省市科研奖项5项。

此中心先后在期刊、报纸、会议上发表论文451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一流期刊上发文43篇,占总文章的9.53%;CSSCI论文318篇,占70.51%;国外期刊论文4篇;先后出版专著25部,译著10部。更具有突破意义的是,一批研究成果开始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有6部著作已经被翻译并正在被翻译成英文。这对提升此中心的国际知名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团队建设

此中心通过自身培养和校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支在国内外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队伍。新引进学科带头人1位,选留3位青年教师,其中2位均有留学经历。目前队伍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成员1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江苏省文化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2人。

(三)人才培养

此中心创建常规性的“马克思论坛”制度,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中心讲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术热情和把握前沿问题的能力,目前已经举办79期工作论坛。

课程建设上,此中心胡大平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先后被评为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江苏省和国家精品课程,张异宾主持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被评为2007年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改革”荣获2007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张异宾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课程群建设”项目获得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材建设上,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主编的一本教材被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

(四)学术交流

此中心自2005年正式入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以来,共主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10次、大型国内会议6次。

值得一提的是,此中心联合国际学术界,围绕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学界热点问题,开创国际学术会议新模式。主要有中日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高层次学术交流的制度化框架——“广松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国际学术盛会——“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

此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有30多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知名学者,包括托尼·安德烈阿尼、斯拉热沃·齐泽克、阿里夫·德里克、道格拉斯·凯尔纳、郑文吉、巴加图利亚、诺曼·莱文等,应邀前来进行访问研究,并先后在“马克思论坛”讲学,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五)信息资料建设

此中心目前中外文图书资料共计19100册。其中,外文约5400册,中文约13700册。

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的所有已出卷次,此中心已悉数购买和收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马克思恩格斯德文原版著作的高校之一。此中心先后两次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获赠和复印一大批马克思恩格斯原稿复印件,并与该所达成合作意向,就马克思恩格斯原稿的数字化工程展开合作,这对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推进将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2006年夏季,此中心创办的“实践与文本”学术网站开通,有中英文双语网页。至今点击量已达95万人次,成为国内学术界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有影响力的学术门户网站。

此中心2006年创办的《社会批判理论纪事》学术辑刊,聘请了包括当代世界著名哲学大师斯拉沃热·齐泽克、道格拉斯·凯尔纳、巴加图利亚等在内的15名外国编委。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一)《资本主义理解史》(六卷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张一兵主编

这套丛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高度方法论自觉下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派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解”所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学界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水平,以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体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此书自出版以来,已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回到列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张一兵著

此书是作者继《回到马克思》之后另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二版中文《列宁全集》问世后第一部专题性研究列宁哲学思想的论著。斯拉沃热·齐泽克评价此书的出版“不只是一个中国事件,对每一个意欲在哲学的深度上复兴共产主义事业的人来说,都深具要义”。此书于2009年获得第二十三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一)团队建设方面

以“立足实践、依托文本、深层解读、面向前沿”为指导思想,建设一支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具有学术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研究团队,使之成为集传统优势与学术创新于一身、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南大学派”。

(二)学术交流方面

进一步加大国际化步伐,努力谋求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及学者之间建立紧密型的长期合作机制;同时,继续聘请国际一流学术顾问,以国际会议为契机,积极推进学术成果国际化,积极提升中心国际学术影响力。

(三)信息化建设

加强网站英文等多语言网页建设;建成、建好马克思主义原始文稿多语言数据库;建成、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文稿展列馆;继续加强国际学术资料的购买和复印工作,为中心的学术研究提供强有力和高、专、深的研究支撑。

(四)咨询服务方面

立足于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制定未来此中心的科研方向,寻求理论与实践、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最佳结合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