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的思考曾小林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共青团建设面临着更为艰巨而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开放务实的现实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其走好自己的成才之路,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为此,高校团组织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共青团思想工作:一是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把握好政治方向,指导团组织搞好思想政治建设。

关于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的思考

曾小林

摘 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共青团建设面临着更为艰巨而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引导高校共青团团员更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应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加强对青年团员学生的理论教育,增强其团员意识和注重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关键词:创新 实践 素质教育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规模和群体结构的新变化,使高校共青团面临着更为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也带来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适应这些新的变化,高校基层团组织必须进行有效的摸索,不断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当前高校团建工作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生追求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和以往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思想活跃,对政治生活中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比较关心。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强,大多数学生的成才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职业目标更为突出,创新意识强和竞争意识比较强,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

但是首先,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中也存在着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诚信意识不够,人际关系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价值取向物质化,缺乏艰苦奋斗意识,贪图安逸,对人生和工作过于现实,急功近利等特点,使得他们潜意识中的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

其次,由于近几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如何有效引导在校生,疏导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恐惧、失落心理,使其能更好地面对求学和就业的严峻考验,进一步转变大学生就业思想,做好人生的职业规划,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及每个家庭和个人在考虑教育投入与回报关系时,也开始对学校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再次,由于高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团员,团员的大众化使不少学生淡忘了自己的团员身份,因而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不能时刻以团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的团员甚至存在思想认识模糊、理想信念动摇、自我要求不高、组织观念淡薄等问题,成为制约团组织工作展开的重要因素。

为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开放务实的现实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其走好自己的成才之路,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二、加强高校团建工作

1.重视理论武装,努力在深化认识上下工夫

在团建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应处在首要位置。为此,高校团组织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共青团思想工作:一是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把握好政治方向,指导团组织搞好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团员同学积极参加党校学习,以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充实学生思想,以党的思想建设促进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帮助广大团员青年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二是建立和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小组的引导,认真组织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激发团员青年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三是加强对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保障团的活动时间,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开办各种讲座,教育帮助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增强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高校团组织应制定学生素质培养细则,改革过去单调的团组织活动,通过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内外各项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活动中提高团员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和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其整体加强,为不断提高团的服务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军训、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文化和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

第一,以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为内容,坚持服务社会,提升能力,培养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实践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也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大课堂,是建设新时期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高校团组织应经常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关于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以“实践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为主题,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或赴边远山区,进行暑期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开阔胸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培养竞争观念,切实树立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团组织应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培养青年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坚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原则,结合专业特色,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和活动内容,充分利用“3·5全国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日”、“公民道德宣传月”等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和社区等地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陶冶情操,锤炼品质,在实践中逐步树立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理念。

第二,以文化和艺术活动为载体,强化文化育人的氛围,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团组织应努力开展丰富多彩且灵活多样的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品质和格调,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培养情趣、提高素质”的目标;通过举办英语文化周活动、普通话朗诵比赛、辩论赛、演讲赛、校园歌手大赛、寝室文化秀、珠算电钞、电子竞技大赛、导游讲解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活动,挖掘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三,以创新创业和素质教育为依托,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团组织应利用学校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创业创新典型,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创新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全面发展;同时,团组织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素质拓展活动。比如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以“如何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在二年级中开展以“技能培训和创业创新计划竞赛”为主题的活动;在三年级中开展以“就业心理和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教育指导”为主题的活动。以这些活动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容。

3.坚持党建带团建,大力推进“强基工程”

团的基层组织直接担负团结青年、教育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和发展青年,担负把党的要求和团的任务落实到团员青年的重要职责,只有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党的要求化为团员青年的自觉行动,才能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必要保证。高校共青团要保持政治上的先进,组织上的巩固和发展,实现党赋予的光荣使命,就要不断地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意识到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首先要切实加强党对团建工作的领导,为此,要建立起党建带团建的领导责任制,将团的工作融入整个党建工作之中。

党组织加强团的建设应是全方位的。认识到位,引导到位,支持到位,措施到位。从思想上、组织上等方面对共青团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增强党员意识,促进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展开。

基层党组织和团组织要把党建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依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学生党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对自己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深刻地检讨自身还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对自己存在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使学生党员在普通同学中凸显出来,也使学生党员能够时刻警醒和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真正在广大学生面前全方位地起模范带头作用。这些活动的展开,使广大团员对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无形中就增强了自身的团员意识。

基层领导对于团的工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把团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对团总支和青年团员的领导,定期听取团总支的工作汇报,就一些具体的工作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基层院系党组织领导还应经常召开系务会,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进行研究,解决党建带团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在基层党总支的领导与支持下,基层团总支应制定出《学生干部管理条例》、《团学干部考核细则》、《班团支部考核办法》、《团学干部例会制度》等日常工作制度。只有通过制定并有效实施这些制度,才能对团学干部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

在工作实施中,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根本保证。各基层团组织应结合工作经验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着重建立工作机制,力促各项工作落地有声,实效显著。

(1)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在各班级建立团的基层组织基础上,院系领导应经常召开学生会议,听取团组织的工作汇报,并就此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2)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系党支从大局上提出指导性意见,研究具体工作措施,做到统一部署的工作、统一团学干部配备标准、统一团学工作的制度建设、统一团学工作的考核方法,以此来实现团的思想教育工作同党的思想教育工作相衔接,团员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相衔接,团干部队伍建设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相衔接,团的阵地建设与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相衔接,团建与党的目标管理体系相衔接。

(3)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规定定期召开一次由团总支书记主持,全体学生干部参加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例会。

(4)建立学生党员联系班级制度。为了更好地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要求每一位学生党员都联系一个班级,指导和帮助班级干部做好各项团学工作,并以自身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来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团员积极向上,努力学习。

(5)建立双重考核评比制度。制定和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把团建工作作为党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系推行党团双重考核机制。还应定期开展系学生干部的述职考评活动,通过学生干部的述职,由班级代表和干事进行综合考评,以促进学生干部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在抓好班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推优入党等方面功能的同时,积极创新基层团建模式,在坚持《团章》的前提下,寻求基层团组织设置的新依托,探索培育基层团建新的生长点,使团组织覆盖不留空白点。

4.坚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团干部服务水平

高校团干部队伍是学校党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党政管理干部的重要来源。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主体又进入新一轮激烈竞争态势。这不仅对高校管理队伍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高校团干部能力和素质带来了严峻挑战。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团干部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完善,有的团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缺少创新精神,凭感觉凭经验干工作的多,有的团干作风华而不实,甚至有浮夸、虚假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同高校共青团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非常不相适应,必须通过加强团干部能力建设来克服解决。

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能力,应首先在用人观念上拓宽视野,引入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把团干部培养使用纳入团组织建设整体机制中,同时通过学生干部培训和团干培训、干部交流等形式,加强其理论学习、计算机技能、人文修养的多方面培训,对团干部进行系统地教育和培养,切实提高他们领导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坚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团干部的良好形象。以作风建设为重点,把思想政治建设与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努力实现工作方式从传统经验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竭诚服务团员青年之中,全面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把团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廉洁奉献的后备干部队伍,为推进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总之,不同时期,不同的形势,团建有不同的内涵。作为团组织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大胆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为新时期团的工作创造新的经验。

(作者曾小林: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经管系辅导员、讲师,历史学硕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