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研究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研究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基数的提高,使得研究生社团有可能根据自身特点从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另一方面,为研究生社团工作建立了厚实的群体基础。但近几年,随着社团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研究生参与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积极性逐年提升。许多导师对研究生参与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导师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把握新特点 抓住新机遇 拓宽新思路
——对研究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林伟连[1] 金海燕 倪心刚

研究生社团是指大学校园内以研究生为主体,基于共同理想和兴趣自愿组织在一起,并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团体,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高校研究生社团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产生了新的发展思路。

一、新时期研究生社团工作的新特点

1.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为社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多年来,由于研究生群体规模较小,研究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即在校园中始终处于次要地位。然而从1998年开始,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全国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7.25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33万人,年均增长28%左右。到2003年止,全国研究生在校总数达到65.13万人,今后若干年研究生教育还将继续发展,2010年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数将达到100余万人。

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研究生社团工作的组织基础厚实了。一方面,加入研究生社团的学生基数迅速提高,如2003年浙江大学研究生会在招聘部长以上干部时,有300多位应聘者,选择余地很大,这个数字即使在两三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学生基数的提高,使得研究生社团有可能根据自身特点从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另一方面,为研究生社团工作建立了厚实的群体基础。研究生社团活动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研究生参与,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研究生参与社团工作的积极性提高

研究生社团工作一直存在一个困惑:与本科生的参与积极性相比,研究生参与社团组织及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都不高,有时社团组织和社团活动因缺少参与研究生甚至到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直接影响了活动开展的总体质量。

但近几年,随着社团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研究生参与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积极性逐年提升。从外部环境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难这一问题日显突出,研究生已经不再是人才市场的“香饽饽”,研究生需要全方位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被社会所欢迎的人才。因此,参与社团工作,在活动组织中提高综合素质,是研究生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从内部环境看,研究生社团组织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很多社团都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如同济大学的枫林节、浙江大学的DMB(登攀)节、体育文化节等,这些活动得到了校内大部分同学的认同,活动质量的提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加入社团组织或参与社团活动。2003年,浙江大学DMB(登攀)节在50天时间内共组织了70余场活动,1万余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现场参与各类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研究生社团组织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相对目前一些高校动辄100余个本科生社团组织相比,研究生社团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少,许多高校只有研究生会一个群众组织。但是随着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不同研究生表现出对社团组织类型的不同需求,传统单一的研究生组织已经很难满足学生需要,也不利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利于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平台,因此研究生社团组织开始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各种理论型、学术型、权益型、公益型、爱好型、交友型等研究生社团纷纷成立。如浙江大学在四校合并以来,全校建立了研究生会、博士生会、博士生报告团、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未来企业家俱乐部、研究生求是学社、研究生调研室、研究生报、绿色营、研究生武术联合会、研究生钱塘民乐社等11个独立的研究生社团组织;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研究生篮球协会足球协会、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系列球类协会;南开大学则建立了近80余人参加的研究生合唱团,定期组织活动。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研究生社团的功能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研究生社团建设的多元化将更加明显。

二、新时期研究生社团工作的新机遇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生社团工作在出现一些新特点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1.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进一步拓宽了研究生社团工作空间

本科生教育以知识传承为主,而研究生教育以探究真理为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双主体”之一,主动学习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一个重要区别点。在2.5或3年的学习时间内,精深的专业知识是研究生学习的主要任务,除课程学习外,研究生还将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如理工农医类研究生基本上都要进实验室,而人文类研究生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泡在资料室、电脑桌前。因此,研究生参与社团工作与自身专业学习一直是一对矛盾体,大部分研究生参加社团,一般都要先征求导师意见。许多导师对研究生参与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导师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浙江大学近10年研究生挂职锻炼工作的实践表明,限制挂职锻炼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为导师的制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研究生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实践日益丰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明确提出专业素质培养仅仅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专业素质教育之外,还要强调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团队合作素质、组织管理素质、身心素质等等,强调研究生的跨学科发展、多学科融合,实现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辅相成、比翼齐飞。

现代高等教育中,学生通过专业教育获得的知识仅仅是沧海一粟,大量的知识和能力要在社会工作、社会活动、社会实践中获得,研究生也不例外。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可以在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中获得,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和实验室中却无法习得,这些素质需要通过丰富的社团工作与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因此,随着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导师认识到,研究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和完成学位论文的同时,选择性地加入一些社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是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2.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赋予研究生社团工作崭新的内容

2002年,党中央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印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3年5月,又正式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从政策上给高层次人才明确了定位,同时也给在校研究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何为“人才”?这是一个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人才具有很宽泛的含义,凡是社会所需要的就应该是人才。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讲,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培养社会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在这三支队伍的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科研训练等专业内教育主渠道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各类专业内教育途径最主要针对的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教育外,各种专业外教育途径(包括社会工作、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培养,将发挥较大的潜在作用。通过研究生社团这一平台,各个专业的同学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在各自专业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一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各领域的有效管理者。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就非常注重加强对党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清华大学的学子频频在一些重要岗位担任要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浙江大学在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对研究生社团干部的培养,在连续举办两届研究生干部骨干培训班的基础上,2003年成立了浙江大学研究生干部讲习所,每年在全校研究生干部中选拔近百名骨干进行集中培训,重点提高研究生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艺术,希望能为广大研究生创造条件、提高素质,以更高的起点迅速进入国家急需人才行列。

三、新时期研究生社团工作的新思路

1.新时期研究生社团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引领者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就像一个巨大的德育磁场,对学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学生社团活动接近学生生活,形式丰富多样,易于被学生认可接受,在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研究生教育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具有明显学术优势的研究生社团正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与引领者。与本科生社团相比,研究生社团学术资源更加丰富,不仅每个研究生都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工作者,而且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自学科领域内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学者。以研究生社团为主举办的各类学术文化节、科技文化节,其一系列的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交流以及各类文体活动,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无论是知识结构、学术研究能力,还是个人经验,都更为成熟、更加丰富,对本科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研究生所组织、认可、参加的活动自然是本科生所愿意效仿和介入的活动。如浙江大学DMB(登攀)节、同济大学枫林节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每年大量本科生的积极参与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生社团还积极进行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促进高校与社会的各种交流与合作,使更多的学生能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也使社会以各种方式逐步介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共同发展。如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报告团,不定期组织的各类大型社会公众演讲,在高校与社会的互动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总之,研究生社团通过开展丰富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众多的交流和探讨的平台,研究生社团已经逐步从传统的配角转化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引领者。

2.新时期研究生社团工作应坚持学术性、创新性,强调社团活动的品位

研究生社团与本科生社团的本质区别在于:研究生社团活动对学术性和创新性的不懈追求。本科社团活动的主要功能是活跃校园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兴趣,其活动的主体以娱乐性为主,学术性的活动往往放在第二位。但研究生社团则不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对研究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研究生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社团工作,当然要紧扣这一主旨,把学术性、创新性活动的组织作为社团工作的特色定位,以特色聚人才,以特色出效益,特色决定了社团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强调社团活动的高品位和高层次性,事实上成为研究生社团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托点。

研究型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严谨的治学之风,有激烈的学术交锋,有国内外先进思想的碰撞。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领者的研究生社团,理所当然要把培育这样的校园文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外引内挖,邀请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大师,通过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沙龙、学术竞赛等活动形式,与学子们进行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给青年学子们以启迪和提携。

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于青年学子创新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对于大学教育来讲,良好的校园文化甚至比课堂学习对人才培养作用更大,因此研究生社团要注重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建设。一是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氛围。如开设创新知识讲座、企业家论坛、创新创业大讨论、模拟创业决策、“挑战杯”活动等等;二是要支持和鼓励部分同学进行风险创业实践。风险创业实践的效果虽然不一定理想,但是开展这方面工作的探索,其意义是深远的,如以学生为主在校园内开设公司直接进行运作、鼓励同学停学创业等等。近年来,浙江大学加大了对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力度,先后建立的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研究生未来企业家俱乐部等特色性社团,就是以创新活动、创业决策、创业实践为主要工作内容,在风险创业方面进行一些大胆尝试,对研究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做了大量工作。

3.新时期研究生社团工作应强调开放性,在合作与交流中提升社团活力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自成体系、封闭办学,校园文化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自然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而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系统的子系统,需要大系统相应的环境供给(包括人力供给、物质供给、资金供给、信息供给和制度保障供给等)来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团与高校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依赖关系,因此校园文化系统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团发展的封闭性。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日趋突显,相对封闭的校园文化系统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开放性的发展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社团尽快将其视野从相对封闭的社团内转移到广阔的社团外,就成为开放的高等教育对新时期社团工作的新要求,它将有力促进整个校园文化大系统的改造与优化

研究生社团开放性的建设主要着眼于两个层面:一是着眼于校园内与校际之间各社团的交流与互动。校园内的社团形形色色,尤其是本科生,有上百个学生社团集中在一个高校内是非常正常的。那么如何建设一个平台,使这些社团能够进行相互间的互动、促进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在校园媒体这一领域,浙江大学有《浙江研究生》报、《求是青年》、求是潮网站等在校园内影响比较大的一些社团,但相互之间一直都缺乏相应的沟通,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平台让这些社团经常进行校园媒体发展思路的研讨,必将有力促进社团工作的深入开展。又如,2003年12月以浙江大学研究生会为主发起的首届长三角知名高校研究生会主席论坛,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校际研究生社团的互动。通过研讨,到会的11所知名高校交流了研究生会工作心得,提出校际研究生会共建、资源共享等建议,极大地拓宽了各高校研究生社团建设的视野和思路。二是着眼于研究生社团与社会的互动。校园内的社团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充分体现自身育人功能,就必须不断发展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合作,将社团置于开放的社会系统和校园文化系统之中。通过利用社会庞大的人力资源库,邀请各阶层的社会精英、社会名人到校园传递先进的思想和理念;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来获得充足的社团活动资金,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社会的实践场所;通过与社会各学术性社团或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的互动,不断完善社团的操作规范,明确社团工作的定位,提升社团的活力和生命力。

(刊于2004年第4期)

【注释】

[1]林伟连,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