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35名研究生的情况分析,认为上述方法对于改善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团队负责人为首的导师指导团队,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论文研究内容结合实际,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和过程管理等措施,改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雷志勇 高俊钗 李 静 雷 鸣

摘 要 近年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起了各方的更多关注。文中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质量的一致性出发,提出实行团队负责人为首的导师指导制,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强调论文研究以工程应用为背景、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和过程管理等方面改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35名研究生的情况分析,认为上述方法对于改善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研究生质量;首席导师制;团队文化;过程管理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培养了大量的从事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人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2000年的12.85万增加到2010年的53.4万[1],在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受到了更多的质疑,给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如何在硕士生日益大众化的条件下,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笔者认为,应该在国家统一的质量前提下,根据不同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实现目标与质量评价体系的一致。通过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团队负责人为首的导师指导团队,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论文研究内容结合实际,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和过程管理等措施,改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质量

考察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首先应该在国家的统一质量标准下,按照各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明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涵。

从培养目标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加,对研究生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研究生实行的是精英教育,需要批判性地传承知识,创造性地发展知识,并在本职工作场合传达学术理念和价值或者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2]。现阶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特点,大量的硕士研究生面向实际应用部门,培养具有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特长、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3]

研究生的质量有狭义质量与广义质量之分。狭义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主要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因为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基本依据,是体现其对相关专业领域专门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最能代表其独立研究能力的学术成果;而广义上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就不能仅看其学术水准,而且对其文化素养、道德素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应该有较高的要求[24]。《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硕士学位其条件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其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即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者[5]。条例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生的质量要求和培养目标,而目前对研究生学术水平的质疑主要体现在其研究和创新能力的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创新性国家的建设。

二、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已经引起了政府、高校、许多学者以及用人单位的关注,也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49],如建立多层次的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研究生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加大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完善研究生选拔与退出办法;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加强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国际合作等。结合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文中也提出自己的拙见,作为对指导研究生工作的总结与回顾,并献给我校开展研究生教育15周年。

1.实行团队负责人为首的导师指导制

导师队伍是研究生培养的教导主体,是研究生科研创新的示范榜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教师,本身知识结构远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采用一个导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小作坊”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中美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10]表明,美国目前普遍实行的“导师负责,集体指导”的方式,很好地补充了单个导师知识的局限性和由此可能导致的片面与狭隘,能够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作为“导师负责,集体指导”形式的补充,我们采用了团队负责人为首的导师负责制,这种指导方式不同于上述两种方式的是,按照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研究规划、科研项目等,在负责人领导下,统一规划各个学生的研究方向和题目的研究内容;导师进行主要指导,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某一方面深入指导。这样,学生的研究和团队的研究方向相一致,团队工作的研究进展易于把握,也充分体现了研究生是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有生力量。

2.团队文化是团队的旗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于精神层面上的求“善”和器物层面上的求“能”。在精神层面上,在于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探究知识的最高境界,这即是所谓的“善”。在器物层面上,使得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为我所用”,教会学生求生的技能,即求“能”[11]。这是办学的崇高境界,当然也适合研究生教育。师生在求“善”的过程中,不断地历练,逐渐学习和掌握求生的技能,形成自己的团队文化和价值趋向,如:服务国家,献身国防;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团结协作,勇于奉献;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等,使得在这个团队工作过的人,打上本团队烙印。

3.研究内容以科学技术或工程应用为背景

目前对于研究生质量的质疑,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研究能力主要体现的毕业论文,必然作为人们重视的焦点。要做好论文,首先要选好题,研究内容合适,最好以某科学问题为背景,或者以解决工程应用问题为对象,研究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分析我们团队指导的已经毕业和将要毕业的35名同学的学位论文(见表1),有16篇以省部级项目为背景,6篇以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为背景,10篇以横向课题或者预研课题为背景,3篇没有具体的课题支持。这些学位论文中,6篇优秀学位论文全部是项目的一部分具体的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的1名研究生直接承担了项目的许多研究任务。学生发表的科技论文,共36篇,其中中文核心2篇,科技核心18篇,英语论文5篇,被EI收录6篇,2人的论文还没有被录用。3名研究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论文交流。

直接参加项目的研究工作,对参与的同学是责任与荣誉;师生一起对问题的探讨,增强了友谊和团队的凝聚力;相反,不太实在的论文选题,容易出现假大空,缺少针对性,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也不深。

4.重视技能训练和过程管理

与导师一起,提出和发现科研过程问题,讨论解决方案,落实实施步骤;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科技项目申请书(即使不用他们写),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概括能力;参加项目试验,进基地和所、厂调研,接触实际工程问题;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内部定期和不定期的学术交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新技术培训,掌握一门热门技术等。

三、统计及分析

对2002届到2011届本团队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有关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主要包括学生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学位论文的评优情况、在校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数量、学生获得的科学技术奖励、进一步的深造情况等方面。

表1 2002—2011届研究生培养情况统计

注:M为平均参加项目个数;N为优秀学位论文数。

(1)从生源上,前几年的生源优于近几年的生源。这也是研究生扩招的必然结果,好的学生向更好的学校深造了。最近两年,三本学生已经占到较大的比例,西安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就是不错的生源。

(2)毕业去向上,前几年毕业的学生,在毕业的当年或者以后几年,陆续报考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大学、研究所工作;近年来的学生,更多的选择了就业,他(她)们的去向更趋多样化,如公务员、研究所、出国留学、高新技术公司、大型企业等。

(3)大多数学生的研究,是以科研项目为背景的。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数量上平均数是基本持平的。但就某个个体而言,学生之间差别还是比较大。参加课题多的,经历的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历练多一些,能力和水平还是高一些,在就业时面试时,就有较大的优势,就业质量也好一些。

(4)发表的科技论文的质量基本持平,这与学校狠抓研究生论文质量有关,也与我们学院加强实践、强化过程有关。三年来,已有3名同学,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论文交流,并被Ei收录。

(5)学位论文的质量有所下降。从优秀学位论文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量上,都可以反映出来。最近两年,不但我们团队的优秀学位论文少,全院的优秀学位论文也明显偏少。一方面是学生论文整体水平的下降(从培养精英教育的角度看);另一方面,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二者的不统一也导致了优秀论文的绝对数量的减少。

(6)作为项目组成员,获得集团公司、陕西省国防工办、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的参与人数逐年下降。

(7)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最近几年,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优秀论文的数量上减少,但对照论文发现,最近两届学生的论文质量,有提高的趋势;生源质量的下降,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不大;学生发表的科技论文质量比过去有所提高;学生对外科技交流增多;毕业后的去向更加多样。

四、结论

文中从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的一致性出发,结合自己指导研究生的实践,从实行团队负责人为首的导师指导制、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论文研究以工程应用为背景、重视过程管理和技能训练等方面来改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表明,我们团队指导的研究生的质量与前几年相比没有明显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

然而,作为一般本科院校,面临学生来源层次的多样性和学习目的的功利化,改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依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建议学校加大研究生经费的投资力度,使得有创新愿望的研究生不依赖于导师的经费,能够开展创新性的研究;改善研究生的科研环境和研究的工作环境;加大对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改进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知识的体系性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加强研究生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完善研究生质量控制体系和研究生导师的考评退出体制;落实专业型硕士的实践基地等。总之,培养面向工程应用的专门技术人才是我校研究生培养的主流,在条件许可时,以创新引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EB/OL].(2010-2-11)[2010-3-17].http://info.jyb.cn/jyzck/201003/t20100317_347253.html.

[2] 袁本涛,赵伟,王孙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05.

[3] 张升堂,刘音.我国研究生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评议[J].中国地质教育,2010,19(1):70.

[4] 杨晓丽.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3):22.

[5] 刘尧.以研究与创新为核心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102.

[6] 金立鑫,谢丽平,姜红,等.研究生质量下滑原因剖析及解决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5(8):69.

[7] 绕从满,秦春生.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8.

[8] 马海泉,吕东伟.以创新引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卫院士畅谈研究生教育改革走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5(9):9.

[9] 裴劲松,张楠.一种基于项目的研究生学习研究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42.

[10] 宋彦坡,彭小奇,周萍.中美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4):88.

[11] 凤凰网教育综合.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EB/OL](2010-11-10).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11/19/3167139_0.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