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针对研究生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针对研究生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在数量上和美国几乎持平,但在质量上却没有得到国人的普遍认可,特别是最近几年,学术界的种种热点问题几乎都和研究生质量问题相关,于是引出了诸多的热点问题[1-3]。美国的理工科研究生基础课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生的知识面,保证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的

针对研究生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_规模化发展下的研

针对研究生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智平 于 帆

摘 要 针对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的议论热点,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状况,就如何改进培养过程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期望对研究生质量的提高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培养模式;考核模式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开展研究生教育不仅是一个学术单位的综合实力、学科建设水平和社会知名度的标志之一,而且会更进一步促进学术单位的学科建设和知识创造能力的提高。(www.guayunfan.com)

研究生教育必须是在本科教育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才能开展的高层次人才教育,它涉及学术单位的师资水平、实验室资源、图书资源、学科门类的完备程度和建设水平、生源质量、在科学和技术上对国家和人类的贡献。简而言之,一个学术单位的研究生教育和其本科教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国外对一个学术单位的质量评价有三个衡量指标几乎是通用的:①该学术单位对人类在认知上的贡献;②该学术单位对国家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贡献;③该学术单位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国家的贡献和人类的贡献。

我国对研究生的培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改革开放之后,研究生培养的数量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是世界上研究生培养的大国了。虽然在数量上和美国几乎持平,但在质量上却没有得到国人的普遍认可,特别是最近几年,学术界的种种热点问题几乎都和研究生质量问题相关,于是引出了诸多的热点问题[1-3]。比如研究生的素质教育应该包括哪些?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制度到底如何改进?学术问题和个人品德问题如何考核?国家在研究生培养的宏观管理上应如何改进等?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国家政策,也涉及学校政策、导师和研究生个人。

针对这么多的问题和涉及层面这么深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只对部分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建议和措施。

一、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四类:

1.国家宏观政策

研究生的招生管理制度需要改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现有的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冲突。社会经济制度已有明显发展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扩大了,但是招生管理制度和以前相比变化不大。

(2)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和创新性人才的考核不协调。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基本上是一次考试定终身,这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是公平的,但是这种考试制度会埋没掉少量的拔尖人才,弊莫大焉。

(3)现有的各专业招生数额分配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现在的招生名额分配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比如新兴的学科和新兴的专业的研究生的名额偏少,而实际上这些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并不少。

(4)现有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这里指的分布不均是指地域分布不均,比如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在研究生招生数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同样会对地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影响。

2.研究生的导师

作为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主要负责的导师,在指导学生时面临如下矛盾:

(1)学生的专业研究兴趣和导师的研究兴趣不一致。现在有一部分研究生是属于调剂专业后录取的,其研究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定对口,导师虽然也能指导,但在指导期间所费精力就要增加许多,学生做研究时也觉得比较吃力。

(2)导师的研究、指导水平和研究生的期望之间的差距。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一级学科的各个方面都能博而精。一般而言,即使在二级学科的层面上都很难做到博而精。这和部分学生的期望是有差距的,而且还存在着指导方式的差异。

(3)学术型问题和非学术型问题的处理。虽然学术问题属于导师把关的问题,往往非学术问题和学术问题是交联在一起的,这和导师的性格、涵养以及学生的性格有关,这个问题同样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研究生

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坯料的研究生,同时作为个体,同样存在需要改进和协调的方面:

(1)个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

(2)个人的发展规划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

4.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研究生的实体单位,在肩负履行国家的教育政策之义务的同时,也承担者组织和管理研究生培养的任务,实际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继机构。其具体的各项政策在不违背国家的教育法规的前提下,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高校的办学特色之说[4]。办学特色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建立在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把高校看做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的输入就是招收的学生和聘任的老师,这个系统的输出就是毕业生。高校管理层的任务就是实现这个系统的功能,也就是四个问题:招收什么样的学生?聘任什么样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使得这个系统高效运转?显而易见,这个模型是一个抽象化的模型,虽然它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是当它演绎到具体的每个高校时,这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功能会千差万别,而这个千差万别的原因肯定少不了国家的宏观政策、研究生和导师。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相互关联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体,显而易见,其解决是需要多方的协调与努力,上至国家政策制定部门,下至老师和学生。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们再从中外对比的角度将我国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和美国研究生的创新教育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美在研究生教育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2-4]:

(1)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且形式多样,而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单一且不很明确。美国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是准备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而专业型研究生是偏重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生,只是攻读专业博士学位而非哲学博士学位。我国的研究生原来一直不分学术型和专业型,而是分为统招生、在职生和委培生,是从学籍管理的角度分,没有从学术研究上进行区分。

(2)美国理工科研究生的课程教育的考核严格、教学形式多样、时间跨度大、门数多,而我国研究生的课程相对较少、要求较低、学生和导师之间的交流较少。美国的理工科研究生基础课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生的知识面,保证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的设想。相比之下,我国对研究生的考核基本上是课程笔试,考核不是很严格。

(3)美国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是集体指导、导师负责的模式,而我国大部分学校采取导师一人指导、一人负责的模式。

(4)美国研究生的考核具有严格的淘汰制度,开题报告、专业知识考试和论文答辩是必不可少的考核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淘汰比例。

仔细地分析这些差异,我们即可发现:我们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没有顶天,也没有立地,而是处于悬浮状态,更没有横向发展。因为我们既没有保持教学与研究并重的惯例,也没有注重创造知识,更没有与时俱进地实现知识的资本化。

作者不可能就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高等学校这三面的所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只就招生制度、培养制度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对现行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进建议有如下几条:

(1)可以考虑取消单独命题和自主招生的政策。因为这个政策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会导致个人在接受教育时机会上的不公平。

(2)可以考虑取消一次考试定终身的政策。具有研究生入学资格的人应该是具有较高的学术天赋,极有可能在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作出贡献的人。不论是全国的统考还是各招生单位的命题考试,并不能保证一次考试就把极具天赋的人确定下来。

(3)建议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前,让研究生对学术单位和导师有确切的了解,亦即导师和研究生应是双向选择,而不是单向定位

(4)建议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制定出明确的培养规划和要求,不能含混不清。

(5)建议研究生的培养由一个导师负责改为研究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硕士生的基础知识面的拓宽不是一个导师能够胜任的。

(6)应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出具体的要求。

(7)应该对研究生实行阶段淘汰制,不能依靠严进宽出来保证质量,更不能靠宽进严出来维持质量。

(8)建议对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制度从国家层面上进行一次改革,避免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不再从事研究工作而浪费诸多教育资源的问题。

(9)建议国家参考欧洲和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制定性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

(10)建议教育部从国家层面上制定出避免学术上近亲繁殖的具体政策。

(11)建立和健全导师的遴选制度。

(12)建议教育部从研究生教育的顶层设计上就考虑到研究生是“顶天立地”的人才,所谓顶天是指在科学理论上能有所突破和创新,所谓立地是指能在工程技术上实现登峰造极,增进人类对自然界和自身的认识。常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有石,如果无玉可攻呢?虽然有玉,却无他山之石呢?简而言之,我们总不能指望其他国家给我们培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人才吧?

针对上述建议,作者提出的具体措施有:

(1)在研究生的招生制度上,一定要保证宁缺毋滥。不仅在招生考试和录取时宁缺毋滥,在中期培养和后期论文撰写、答辩环节也应这样。

(2)在研究生招生上除了宁缺毋滥外,还应考虑到特殊天才的录用问题。对此类人才,就不宜用宽谱的滤波器去过滤,只要在窄谱内具有较大的功率就够了。

(3)为了避免研究生培养的近亲繁殖问题,建议鼓励绝大多数学生不要在原来的专业和原来的学校攻读研究生。对于要求在本校本专业继续攻读学位的学生,学术单位应该要求学生能证明自己的超人天赋和才能。

(4)实行导师任期制,三到五年为一期,如果在学术方面没有开展研究或者出现学术腐败问题,必须解除其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三、结论

文中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合我国和美国理工科的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教育、考核模式等方面的对比,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如果这些措施得以实施,笔者认为会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凌萍萍.我国研究生培养理念及培养机制改革刍议[J].江苏高教,2010(5):95.

[2] 宋彦坡,彭小奇.中美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4):88.

[3] 周本回.中国研究生教育三十年发展的历史回顾[J].当代教育论坛,2009(1):68.

[4] 亨利·埃兹科维茨,王孙禺,袁本涛,等.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