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研究

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研究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经济和教育等相比全国其他城市更具优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状况如何,目前国内缺少相应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录取方式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总得分及各领域得分均
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研究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研究

刘璐[1]

一、问题提出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也即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从人的健康的完整概念出发,认为生存质量是一个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多维的概念,是一个主观的评价指标(主观体验),应由被测者自己评价,同时,生存质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之下,具有文化依赖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生存质量界定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方面。也有人认为,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对现实生活经历的良好状态的主观感受”。20世纪90年代,国内运用WHOQOL-100和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的大学生生存质量研究开始进入探索阶段。

从生存质量的概念推演开来,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是指,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对于自己现实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的评价及主观感受。与一般的个体或群体相比,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本身就有双重特殊性。一是“跨专业”。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包括自愿跨考不同于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自愿跨考生)和被动的调剂到不同于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跨专业调剂生)。他们与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相比,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不足在于他们所具有的新专业的基础知识不牢固、不系统,对新学科的研究方法不熟悉;优势在于他们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综合型的思维方式、开拓型的创造能力等,这些有利于他们将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新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创造出新的学术和实践成果;二是“新生”。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与本专业研究生新生相比,在适应新环境、开展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更具特殊性。上海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经济和教育等相比全国其他城市更具优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状况如何,目前国内缺少相应的研究。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进行了生存质量调查,以了解当前跨专业录取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现状,同时考察了其在性别、专业及其录取方式等背景变量上的差异特征,从而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的帮助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专业、新的环境提供理论依据,以便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上海地区5所高校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共120人,剔除无效问卷后,实收有效问卷107份,问卷回收率为89.2%。被试详情详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img296

2.研究工具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文版(WHOQOL-BREF中文版)作为研究工具。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将4个领域得分相加之和,作为问卷总分。每个领域理论上最高分为20分,最低分为4分。得分越高,说明受测者生存质量越好,得分越低则生存质量越差。

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的总体状况

为了解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总体状况,分别计算出4个领域得分及总得分。结果见表2。

表2 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的总体状况

img297

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51.07±4.43,满分为100分,表明,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较差。进一步分析数据,在量表的四个领域中,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生理领域得分依次降低。这说明:一方面,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多出现生理方面的问题,如,在问及有些被试“身体怎么不好”时,较多回答“颈椎不好”、“身体疲劳”、“睡眠不好”等;另一方面,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所处的环境较好,这可能是因为其所处环境为上海市高校,故公共卫生、环境、医疗卫生服务、交通等方面的便利为其生活提供了便利和舒适。

2.不同性别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差异

为了解不同性别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数据。以性别为自变量,量表总得分及四个领域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

img298

图1 不同性别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的差异

总的来说,男女生在总得分上存在差异,说明不同性别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活质量总体上差异不大,但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其生存质量都较差。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男女生在四个领域中的生存现状均不存在差异。

3.不同专业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差异

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最大特点是“跨专业”,那么他们的生存质量是否受到新专业性质的影响呢?对不同专业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以学生的新专业性质为自变量,以学生在量表上的总得分及各领域的得分为因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img299

图2 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的差异

总体来看,不同专业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即不同专业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总体上明显不同。进一步看,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

既然不同专业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在总得分和生理及心理领域存在差异,那么究竟是哪个专业的学生的生存质量更好呢?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数据,所得结果如图3所示。

img300

图3 不同专业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的多重比较

在总分和生理领域上,文科和工科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文科生和工科生的生存质量总体水平及生理现状不同,且文科生在这两方面均好于工科生。在心理领域上,文科生与工科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文科生与工科生的心理现状不同,文科生明显比工科生好;理科生与工科生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理科生与工科生的心理状态也不同,且理科生略好于工科生。

4.不同录取方式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差异

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分为自愿跨考生和跨专业调剂生,二者在生存质量上是否存在差异呢?通过对不同录取方式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总得分及各领域得分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图4所示。

img301

图4 不同录取方式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的差异

总体来看,自愿跨考生与跨专业调剂生在总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二者在生存质量的总体水平上存在差异,且跨考生明显好于调剂生。进一步看,二者在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自愿跨考生与跨专业调剂的学生在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中的现状不同,且前者好于后者。

自愿跨考生大部分是出于对新专业的喜爱,或者根据就业形势,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进行跨专业考研,相对来讲,他们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跨专业调剂生多是事先未做相关准备,未对新专业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基础性的了解和学习,被动的调剂到新的专业,主动性很低,被动适应新的环境。由此可知,自愿跨考生的总体生存质量要好于调剂生,其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生存现状也更好。

四、结论

本研究在性别、专业和录取方式三个维度上,分别调查了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总体情况以及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四个领域的具体情况,得出以下5个结论。

(1)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总体水平较差,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的生存现状水平依次降低,环境领域的生存现状最好,生理领域的生存现状最差。

(2)不同性别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差异不大。在总得分上,存在性别差异,但不显著;在四个领域上不存在性别的差异。

(3)不同专业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在不同专业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在总得分、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上皆存在显著差异,且文科生的生存质量总体情况及生理领域现状明显好于工科生,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的心理领域现状水平依次降低。

(4)不同录取方式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总分上,自愿跨考生明显高于跨专业调剂生,即自愿跨考生的生存质量总体水平好于跨专业调剂生。

五、对策

本研究的对象是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容忽视的,故从高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学生方面。

(1)客观自我评价,调整目标。专业、生活环境等既然发生变化,那么学生应重新对自己和所处环境进行客观评价,及时调整相应的学习方法方式,学习目标。

(2)改善人际交往,适应新环境。在新专业的学习中,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与专业对口新生之间应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既可促进自己对新专业的学习,又增进人际交往。同时,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应处理好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与导师进行良好的学术、生活交流,从而促进自身更好的学习,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3)扬长补短,取得佳绩。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相对专业对口新生,既有优势又有不足。故要扬长补短,在发挥自己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综合性的思维等优势的同时,加强对新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新的学习思维等的锻炼,从而取得良好成绩,甚至取得创新性成果。

高校方面。

(1)给予积极关注。高校应给予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以积极的关注和足够的关心。这些学生本身具有“跨专业”和“新生”的双重特殊性,高校应高度重视其生存质量问题。

(2)有针对性的培养。高校应有针对性的帮助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专业、新的环境,继而在新专业的学习中逐渐培养创新的意识,最终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如高校可针对这类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创新,开展利于其发展的交叉学科课程;导师相互沟通,合作,研究有效培养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可行而有效的途径;开展多种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社会实践,激发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兴趣,发挥其优势,促进其发展等。

总之,改善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存质量,促进其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使之从潜在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变成实实在在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需要学生自身、高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晓爱,茅力,周建芳.大学生生活质量的自我评价——以南京市某高校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2).

[2]陈和年,胡梦璇,方积乾.有关Quality of Life一词中的中文表达[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

[3]陈晓爱,茅力.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学校卫生,2010,7(7).

[4]王卫华,卢祖洵.生命质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医学与社会,2005(7).

[5]张云.大学生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关系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2006(8).

[6]张国忠,毛宗福,毕勇毅.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试探[J].当代青年研究,2001(4).

[7]翟亚军,李素琴.对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12(4).

[8]魏广东,何琳.研究生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建议[J].校园心理,2010,2(8).

[9]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8(8).

[10]谢威士,阮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志,2008(10).

[11]舒剑萍,何宏宝.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学习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4,8(6).

【注释】

[1]刘璐,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09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