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生活作文研究

国内外生活作文研究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生活写作理论研究使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们认识到自传等生活写作对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国内生活作文的研究国内关于生活写作的研究文献不多,主要集中在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之中,而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生活写作又集中于作文教学研究方面。

二、历史与现实:国内外生活作文研究

(一)国外生活作文的研究

1.日本的生活作文研究[24]

在日本,“生活作文”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和文化思潮,发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的“生活作文运动”,对日本的写作教学、电影艺术、摄影艺术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一大批作文教育专家和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第一个阶段:1930—1945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芦田、铃木和北原。芦田主张通过回归传统来追求教育的主体性,铃木和北原主张“童心主义”的儿童写作观。他们虽没有提出生活作文的概念,但他们的思想长期影响着生活作文教学。野村芳兵卫和小砂丘忠义则提出了现实主义的作文教学思想,明确提出生活作文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关注现实生活。

第二个阶段:1945—1992年。“二战”以后,日本教育强调自由主义和人文主义,生活作文运动复兴,兴起了广泛而持久的生活作文教学改革实践运动。无着成恭老师编撰的学生作文集《山音回响学校》于1950年出版后在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继《山音回响学校》之后,相川日出雄于1954年提出了《新地理历史教育》,认为提高儿童具体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考的深化才是提高儿童作文质量的根本方法。小西健二郎在《班级革命》中认为成人的人际关系及问题在学生班级活动中已经表现出来,并对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受今井誉次郎、国分一太郎等生活作文倡导者和《山音回响学校》的影响,惠那地区也开始进行生活作文教学实践,许多教师参与生活作文教学实践,并出版了《惠那的孩子们》《黎明的孩子们》等引人注目的教育文集。坂元忠芳1978年出版《儿童的发展与生活作文》,认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文化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阻碍了儿童主体性人格的形成。村山俊太郎在《生活儿童诗的理论和实践》中对生活诗对儿童不同阶段的人格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日本生活作文运动对语文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语文教材中儿童诗作文、调查作文、集体作文、自我认识作文等的写作教学内容,明显体现了生活作文的思想。

2.欧美地区的生活写作研究

在欧美地区,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8世纪末期,生活写作是一种定义非常明确的文学体裁。生活写作也是写作理论研究的热点。1999年,“国际生活写作协会”成立,其目的就是让全球的生活写作研究者、作者之间能够对话交流,加深对跨文化自我、身份和经历的理解。2009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举行了首届“欧洲生活写作协会会议”。

在欧美地区,生活写作是指记录自我、回忆和经历的写作活动,包括自传、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证词、个人随笔、博客和电子邮件等。自传是生活写作最为重要的形式,但是自传又不同于日记或日志,自传的写作面向公众,而日记或日志只面向自己;自传也不同于回忆录,回忆录往往只是陈述自己经历的事情,而不会进行细致的反省或内省。[25]

生活写作的特点:①真实性。《生活写作》杂志(LifeWriting)明确指出生活写作必须是真实的,反对把虚构作品如小说、虚构的回忆录和诗歌作为生活写作。但是,一些虚构的作品中包含了作者的经历,实际上也是一种被伪装起来的生活作文。②私人性。生活写作尤其强调自我表达,如书信和日记。生活作文只是从作者自己的视角告诉我们过去所做之事,曾经所想之事,因此私人性是生活作文的显著特点。③创造性。生活写作通过反思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经验,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在一起。④情境性。生活写作总是反映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

在欧美地区,对生活写作的研究非常深入,不仅涉及文学理论和教学理论,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Ira Progoff(1975)指出,传记(日志写作)不但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和学习,而且能让个体保持完整性。在生活写作中,作者对自己情感经验的反思,不但有利于情感的表达,而且能促进对情感的控制。[26]生活写作的另外一个功能是:重新体验过去的生活,多年后还会被后代重新记起。美国学者Jennifer Ire也认为自传是自我理解和改变的根据,能对个体的心理进行治疗。[27]可见,生活作文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自我认知、文化观念、情感发展、心理健康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img1

图1.1 生活写作规则的思维导图[28](Mind Map of LifeWriting Conventions)

欧美地区非常重视学生生活写作,把生活作文作为母语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美国马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的内容按照文章的用途分为四类:传达信息、劝说、表达与文学,其中表达类作文包括轶事、自传、日记、给朋友的信、内心独白、日志、回忆录等不同文章体裁的写作,实际上就是生活写作。在美国,传记的写作贯穿了美国基础教育的整个过程,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也要开设生活写作课程。[29]在法国,生活写作同样是小学和中学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30]而且,一些国家母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把生活写作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生活写作理论研究使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们认识到自传等生活写作对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生活作文的研究

国内关于生活写作的研究文献不多,主要集中在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之中,而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生活写作又集中于作文教学研究方面。新课改以来,作文教学强调写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作文更成为了作文教学的研究热点。下文就近代以来生活作文理论和教学实践情况进行简单的梳理。

1.国内生活作文主要研究者的基本思想

(1)陶行知的生活写作思想。

陶行知师从杜威,受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陶行知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主张。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赋予了现实生活对人的教育功能。“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31]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并非两者的简单联络,而是生活决定了教育,要用生活来进行教育。这就是说课程资源要从书本扩展到现实生活,使原本封闭的学校教育向社会开放,因此陶行知又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他认为,即使是社会中坏的一面,也有其教育价值:“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进入社会,便出现手慌足乱的情状来。”[32]

尽管陶行知未专门论述生活作文,但从其教育思想中可以看出:陶行知非常强调写作要反映真实的大众生活,通过书写生活来教育学生。陶行知提出了“大众语言运动之路”,认为大众语言运动有两条道路:一是知识分子要参加大众生活,领略大众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够写大众文;二是大众需要认识汉字。[33]他主张诗歌要使用浅显的白话文进行创作,让普通百姓也能看懂。他还主张诗歌内容要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1935年元月,胡适乘西南航空公司的“长庚”号飞机南游,空中俯瞰桂林山水,颇有感慨,写成新诗《飞行小赞》(即《桂游小赞》),载于4月7日的《独立评论》上。诗云:“看尽柳州山,看遍桂林山水。天上不须半日,地上五千里。古人辛苦学神仙,要守百千戒。看我不修不炼,也凌云无碍。”[34]该诗一发表,即受到评论界的称赞。陶行知却对胡适的《桂游小赞》进行了批判,认为胡适的这首诗是“害了贫血症的文艺,根本没力量走路”[35]

(2)叶圣陶的生活作文思想。

早在20世纪初期,叶圣陶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1919)中就提出了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与生活紧密关联的思想。随后,叶圣陶又对其进行了多次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生活作文思想。

1)作文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发表积蓄”。

叶圣陶认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写作的本意不在代他人说话,而在发表自己的积蓄。”[36]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令学生以文字直抒情意,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37]。叶圣陶强调作文应该诚实,手之所写即心之所思,否则是不道德的,这就把作文教学上升到了做人的层面。

2)作文教学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叶圣陶对科举时代“代圣贤立言”的写作进行了批判,对当时(20世纪40年代)的作文教学进行了批评。他提出,当时的写作教学受传统八股思想的影响较大,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一般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治乱国用重典论》《宁静致远说》《文以气为主论》等。这样的题目过于宏阔,学生在中学时又缺乏积累,只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勉强写作,长此以往,写作就变成了与生活无关的事情。[38]叶圣陶反复强调,学生作文要写学生熟悉的内容,作文取材应该广泛,不能够局限于学校所诵习。“事事物物,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情感者,均可为文题之材料。”[39]

让学生写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切近生活实际,是让学生立诚的基础[40];另一方面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利于学生运用和掌握写作方法。相反,如果学生的写作与自己的“积蓄”无关,强不知以为知,那么作文只能是花言巧语或言不由衷,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到学生做人的诚信[41]当然,学生的“生活积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见真,闻切,感深,思透,当然有程度之不同。”作文需要让学生的“积蓄”逐渐更真、更切、更深、更透。

叶圣陶重视日记的功用。日记所写的内容就是“个人的所见所闻、行动和感想,包括起来说,就是整个生活”[42]。写日记使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并逐步发展到著书立说;而在日记过程中养成的真诚严肃的态度,也能有效避免著书立说中容易出现的花言巧语、虚妄不实。

3)教学方法——写生法。

叶圣陶多次强调写作应该以写生为主临摹为辅。所谓写生就是“不管读过什么文章,直接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见怎么样就怎么样写,所闻怎么样就怎么样写,其余类推”[43]。所谓临摹就是“熟读若干范文,然后动手试作。”叶圣陶认为,通过写生的方法学习作文,有两个好处:一是“学写文章从写生的办法入手,学得好,能够达到挥洒自如的境界”;二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根据,学得好,能够真正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叶圣陶主张在自己写生的基础上再去临摹,即先要自行写生,再看他人的作品,通过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写作技能。因此,写生是生活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

4)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

叶圣陶认为有“积蓄”是作文的首要条件,“积蓄”包括“亲切的观察、透彻的知识、迎合环境的情思”。好的文章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积蓄于胸中的充实而深美,必须有把这种积蓄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44]。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意义,“见真,闻切,感深,思透”,使其“生活积蓄”逐渐“充实而深美”。

5)作文批改不增损情意。

叶圣陶还把生活作文的思想贯穿于作文批改之中。他认为,学生作文意义有谬误,可以让学生自省,但是意义不全则不必为之增加。因为“意义不完全,乃由于学生识力之未至,而非由于推理之谬误。夫识力之程度至无定限。今时教者所见,增之于作文薄者,他日学生识力进步或竟更造其深,而觉教者所增为意有未尽。然则于学生所作增加意义,已非妥善之方法;况一味增益,又足阻遏学生当时之精究耶?”因此,叶圣陶提出教师批改作文应该“意义不为增损,谬误促之自省”[45]

(3)朱建人对生活作文的研究。

朱建人是浙江绍兴市教科所语文教育研究人员,长期从事生活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7年5月11日至13日在浙江海盐召开了“全国生活作文教学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贵州、陕西、浙江等省市的50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及中小学教师出席了此次会议。朱建人开展的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在语文教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1)生活作文的定义。

朱建人对生活作文的定义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作文能力培养目标,从观照学生真实生活、拓展学生作文内容与作文形式入手,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理念及教学策略。”[46]这个定义从写作内容和目的两个方面界定了生活作文的基本内涵,一是生活作文要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二是生活作文要培养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需要的能力。

按照现实生活对生活作文的需要,朱建人把生活作文分为七大类:“①记载类——日记、笔记、实验记录、备忘等;②交际类——公文、信函、计划、总结、说明、启事、广告等;③探究类——研究报告论文等;④叙述类——写人、记事、状物等;⑤思辨类——评论、杂文、读书札记、演讲稿、辩论稿等;⑥体悟类——随笔、杂感、小品等;⑦休闲类——诗歌、故事、童话、寓言、对联、灯谜等。”[47]

2)生活作文的基本理念。

朱建人生活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继承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主张作文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要让写作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途径。“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缀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写作,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促使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那种为作文让学生去找生活的做法依然是悖于生活通过写作这一理念的。”[48]

3)生活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①开放的教学策略。

开放时空——打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作文教学联系,实现作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开放思想——发展思维、培养个性、鼓励创新。开放文体——淡化程式化的作文技巧指导,让学生随意选题、不拘文体、自由作文。开放阅读——转变狭隘的纯语文的阅读观和功利化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阅读方式扩大到信息化社会的各种类型,努力使学生获得尽可能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积累生活、吸收思想、发展语感。开放评价——将作文评价看作是作文教学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而不是终端,使作文评价标准多元化、对象多极化、角色主体化,以鼓励学生在学会自主评价的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并从作文态度的主动性、内容的真实性、思维的创新性以及语言的得体性这四个维度建构作文评价的动态性指标。[49]

②教学策略的分型与方法。

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指导类与非指导类策略。指导类策略包括作文语言的策略、写作方法、写作策略的教习,非指导类策略包括唤醒体验、触发联想、自主写作。按照两种教学策略,安排不同类型的写作教学课,并采用与课程类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在活动课中,运用指导类策略可以采用呈现材料、讨论探讨、指导反馈等方法;运用非指导类策略则可以采用寻找体验、触发思维、交流构思等方法。在写作课中,运用指导类策略可以采用明确目标、指点要领、尝试写作等教学方法;运用非指导类策略则可以采用创设情景、唤醒体验、自由写作等教学方法。在评价课中,运用指导类策略可以评点文体、结构、语言、格式等;运用非指导类策略则可以悦纳、欣赏、评论。

(4)程善峰对生活作文的研究。

程善峰是江苏省一名语文教师,2003—2005年开始进行生活作文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的教学理念,出版了专著《追寻生活的作文》一书,对生活作文教学基本理念、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1)对基本概念的界定。

程善峰认为“生活化”就是“将学生从抽象的、虚拟的、热销的《作文指导大全》《名师教你写作》《作文成功秘诀》等辅导书中解脱出来,还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自发地去获取知识”[50]

2)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

程善峰借鉴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的思想,在不同阶段的学生作文教学中实施了教学改革。

3)研究的基本思路。

首先,把生活作文置于改造整个教育观念的系统中来进行;其次,把生活作文放到育人的高度来实践;最后,把生活作文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实践,即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

4)教学方法。

生活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教师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表达生活,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获得的方法、语言迁移到作文中。

2.国内生活作文研究的局限和出路

(1)国内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局限。

通过对国内外生活写作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人们能够发现国内的生活作文研究和实践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单一。

长期以来,唯物主义哲学是我国写作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哲学基础,唯物主义哲学是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探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因此,国内生活作文研究和实践基本上是基于唯物主义立场进行的。唯物主义强调外在世界对意识世界的决定作用,把生活世界作为一个外在的世界来看待。因此,要求作品来源于生活成为文学作品创作的根本原则;同样在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中,也强调观察生活,实践生活。从唯物主义角度来看,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写作活动不是一种被动的反映活动,而是一种主动的、自由的精神超越与建构活动,如果仅仅强调来源于生活,依然难以有效解决学生生活作文中“虚假作文”和“无意义作文”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虽然辩证唯物主义也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主体能够对客体进行创造性的能动的反映,但是,其重点依然落在了客观世界对意识的影响及制约上。而且,辩证唯物主义基于一种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尽管国内有一批一线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生活作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研究水平几乎还停留在叶圣陶时代,并未产生影响广泛的研究成果。根本原因就在于研究缺乏新的理论支撑,难以从根本上有所突破,也就难以高效解决学生写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2)对生活写作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不足。

生活作文与其他类型的作文相比,在学生个体的精神成长中有自己独到的功能,但国内对生活写作的功能缺乏深入的研究。叶圣陶曾经把生活作文与学生的品德培养(立诚)结合起来,但是后来者似乎对此问题也未深入研究下去。国内的生活写作研究主要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作文,在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生活作文不再受到重视,就是因为国内语文教育界对生活作文的根本功能认识不清或不全面。

(2)变革理论基础。

生活作文就是以生活世界为写作内容的写作活动。但是,究竟生活世界是什么?生活世界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在国内都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人们往往把生活世界看作是客观存在的外在的人的各种活动,看作一个不言而喻的世界,并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生活世界。在传统的生活作文教学中,同样认为写作内容与外部世界之间是被反映和反映的关系,并以符合外部世界为参照进行行文反思活动。生活作文因思维模式的深层制约而丧失了自由性与创造性。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活作文的种种问题,需要在哲学思维层面上进行探索。

针对我国生活作文教学和研究中的这一问题,现象学理论为生活作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现象学克服了传统哲学中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悬置了外在的客观世界,认为事物只能够作为意识的关联物出现。意识的内容不仅与自在存在的外物有关联,与个体的经验过程也有关联。虽然外在存在从根本上决定了意识内容,但是个体与世界的交往过程、个体对事物的反映过程却在根本上决定着不同个体对同一外在事物的经验,特别是差异性经验。在生活作文中,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个体个性化的、独特的生活体验,因此现象学理论特别是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理论对生活作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一个主客观统一的被构造的现象世界。这样,生活世界就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意义世界。胡塞尔之后,海德格尔、许茨、哈贝马斯等哲学家都对生活世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列斐伏尔开创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也对生活世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使我们能够充分认识生活世界的结构、特点,从而为生活写作在惯常的生活世界中发现和建构意义提供重要的哲学理论基础,为学生从具有惯常性的生活中发现和建构意义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法。也正因如此,本研究从现象学的基本思想出发,克服传统写作教学理论的局限,重新对生活作文的本质进行界定,并试图运用现象学的基本思想来解决生活作文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