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生态经济协作圈研究现状

国内生态经济协作圈研究现状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江河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模式是全球生态治理大趋势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要科学处理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国家出面来协调和监督不同区域的江河流域生态经济建设,以实现整体利益的不断优化。日本的生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主要有两点。
国内生态经济协作圈研究现状_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二五”经济发展专题研究

江河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模式作是全球江河生态治理大趋势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我国江河流域生态经济协作与治理的程度不断加深,形成了如“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发展圈等区域经济合作(协作)、治理组织;江河流域(区域)间协作(合作)有助于打造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加速区域经济板块的形成,进而提升整个大区域甚至全国的综合竞争力。陈建军(2005)指出:“‘长三角’区域在进行经济合作时不能简单地依靠行政计划和政府间的协调手段,而是将政府的作用集中在撤除区域行政壁垒,提供区域无差异的公共产品,同时在更多的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将企业推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台,利用企业内地域分工的力量促进地域间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推动地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1]江河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模式是全球生态治理大趋势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要科学处理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应弱化行政区概念,组建跨地区企业战略联盟,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程永林(2008)认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能够顺利进展,除了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外,更需要建立大量的制度安排来约束与引导区域经济合作的良性发展。江河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模式,应建立多层治理体系,具体包括多方参与的合作机构,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个区域合作的协调和促进机构。”[2]杨龙、戴扬(2009)认为:“地方政府合作可推动区域合作,地方政府合作应建立在关于合作的共识的基础之上;地方政府合作的基础是区域公共物品的联合提供,形成地方政府合作的机制。”[3]戴卫平(2012)在研究了欠开发、欠发达的黔西南州工业化发展困境之后,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通过区域这一中观地域单元得以体现。不融入相应的区域实体,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加强区域合作,共谋发展大略,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加强与省内外不同区域的合作,确定本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从而形成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发展战略。”[4]学者们就发展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已达成共识:各级地方政府都从各自经济发展的角度,把生态经济当作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但是从各自地方利益出发的纯粹作为产业来发展的生态经济,必然会出现为了维持小范围的生态平衡而转嫁污染,或者为了争夺生态资源而恶性竞争,使得上游的生态建设成就以下游的生态破坏为代价,这反而影响了整体生态治理,导致不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国家出面来协调和监督不同区域的江河流域生态经济建设,以实现整体利益的不断优化

生态经济发展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经济的潜在动力,国外发达国家在生态经济实践方面走在前面,但从一个大的区域的生态经济区建设上还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教训,在治理生态环境方面,特别是江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及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对区域交通网络的重视,以利于生态经济的极化效应;重视跨区域的综合管理,制定统一协调管理机制;完善生态产业促进法律体系,以法制协调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打造核心优势,整合生态资源,重视生态产业链的建设。南、北盘江流域的生态经济协作发展,要借鉴成功的典型经验来实现流域内的共同发展,开展跨边界生态经济合作,实现南、北盘江流域的协同发展。

(一)国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经验

1.日本生态经济发展经验

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是以建立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产业即“静脉”产业为重点,努力与生产领域物质利用过程产业即“动脉”产业连接,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共担机制,使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日本的生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十分注重湖区内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通过中心城市的立体网络交通辐射,加强中小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与产业协调。之所以发展生态经济应更加重视交通网络,是因为综合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能够有效发挥生态区内小城镇的生态资源优势,小城镇能够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农业资源、生态山水和丰富的劳动力,通过交通体系加强同大城市资源互动和市场联通。二是重视跨区域的综合管理,湖区设立联络会议制度,各级政府组成写作体制,协调各地工作和职责。

2.美国生态经济发展经验

美国在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完善的生态法规体系。为了发展经济同时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美国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从法律责任到保障体制的体系,主要有《水污染法》《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清洁水法》等,它们从不同方面规定了污染排放的法律责任、水质排放的标准以及实现污染控制的保障机制。与此同时,美国十分注重民间力量的监督作用,给予优惠政策扶持成立各种民间组织、协会和机构,以非营利甚至部分营利的运作方式加入环保事业中来。这些组织通过各种活动鼓励公众加入环保中。

在省(州)际关系或其他地方政府间关系上,国际上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美国旧金山湾区联合政府,这是一个在州政府之下、管辖102个城市政府、具有某些跨界功能的区域性组织。环境规划治理、交通、水利等公共工程的统一规划建设,都由这个组织与102个城市充分协调、取得共识后实施,非常有效。在法国,两省或多省可组成省际委员会来处理共同遇到的问题,省际委员会由省议会或由此制定的专门委员会派出代表组成。各省之间还会缔结协定和建立必要的省级公共机构。在市镇关系上,也出现了诸如市镇协商会、联合委员会、市镇联合会、城市共同体等多种合作形式。除美国、法国外,发达国家(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的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的联合组织。在交界地区,欧美各国的地方政府和城市也历来有合作的习惯。促进边境区合作的各种地方性组织机构也得到各国政府的肯定和鼓励。为了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进程,欧共体推出了一套旨在促进边境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欧盟区域发展基金项目。在这一区域发展项目的刺激下,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边境区合作不断深化和扩展,边境区合作因而被喻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引擎。

(二)国内江、河、湖区生态产业发展经验

1.洞庭湖生态发展经验

国内外湖区开发经验表明,必须依托富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达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洞庭湖区重复利用其区位优势和水土资源,加快发展名、特、优产品,而不是走传统遍地开花式的产业发展老路,从而加快其水利种养业和市场农业的接轨,形成独具特色的洞庭湖生态农业产业带。其主要做法体现在:其一,调整种植业品种,发展以经济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其二,开发养殖业,在巩固提高水面养殖水平和常规品种养殖的基础上,发展名贵稀有水产的养殖;其三,充分利用河流滩涂、湿地种植速生杨,既不破坏生态,又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大洞庭湖城市群地处湖南核心区,区域优势突出,交通发达,具备成为世界制造业带组成部分的条件。在次核心区域,随着“环洞庭湖星火产业带”的建设,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围绕优质稻生产与加工、淡水养殖与加工两大传统优势主业铺展,大力发展棉麻后起产业。核心区域则发展生态主导型的产业,如科研考察以及生态观光、生态农庄等。

2.洪泽湖生态发展经验

洪泽湖自然风光迤逦,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通过与大企业合作开发,洪泽湖区引进和兴建了一批旅游设施和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湿地资源,开发出原生态旅游产业和现代化的生态农业。

发展适应性渔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适应市场,养殖不同的鱼类;二是适应财力,缩小养殖面积;三是适应水位,大力推广多种养殖;四是适应河水,养殖避开入湖河口。

积极利用水力发电。由于洪泽湖具有悬湖特征,它与周边区域和下游河流具有较大的落差。在洪水季节,这种落差是周边地区的安全隐患,但也是巨大发电的良好契机,具有巨大的潜在收益。在落差点建立水电站,不仅可以对蓄水调洪起到重要作用,还可积极利用湖区的丰富水资源,同时也给当地经济带来收益。另外,洪泽湖流域还有活动坝、盐河、朱码头等多座小电站,不仅充分利用了湖泊的自然特性,为周边区域提供清洁廉价的能源,也对流域内的灌溉、养殖、泄洪和水体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生态产业结构方面,黔西南、曲靖、百色宜整合现有零散、无序的工业园区,新建、改造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工业园区的发展,以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工业园区为支撑,推进南北盘江流域工业生态化改造的进程;生态经济的发展是南北盘江流域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应该明确南北盘江流域发展的战略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实现优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