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现有研究成果

国外现有研究成果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阶段,多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还都集中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专门针对大学生择业与就业取向进行的研究目前还属于比较空白的领域,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方面的成果都为数不多。早在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就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这一理论可应用于本课题大学生择业倾向和就业观念主观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
国外现有研究成果_当代大学生择业及就业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受到关注,国内外有关的研究资料和成果也不断地出现,研究内容和方向也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不断更新。此外,很多报纸、杂志和网络也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评论。现阶段,多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还都集中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专门针对大学生择业与就业取向进行的研究目前还属于比较空白的领域,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方面的成果都为数不多。国外学者的研究涉及的方面相当广泛,包括就就业政策、现状、制度、促进对策等各个方面。

最早涉及大学生择业与就业问题研究的国家是美国,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是最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国家,它在大学生就业相关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其中涉及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内容也比较多。早在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就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相对于单纯的理论性的研究,国外的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多会在理论的基础上,侧重于定量化的研究和实证研究,创造出新的研究工具,因此其研究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比较先进。如霍兰德从个体特质的角度提出了“职业选择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将择业看作是个体人格特征的表现,主要研究的是个体的兴趣、爱好、人格与特定的工作环境能否相匹配,从而进行职业的选择。为保证研究的准确度和创新性,霍兰德在此理论基础上编制了职业兴趣调查问卷,在职业活动意义上提出了人格的分类,主要包括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大基本类型。而洛夫奎斯特和达维斯则提出了工作调整理论,从满意度和职业需求满意度等方面开发了调查问卷和相关的研究工具,研究结果除了在理论方面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外,其开发的新的研究工具也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实用性。

此外,单从理论角度来看,埃德加·H.施恩提出的“职业锚”理论对本课题的研究极具借鉴意义。其理论提出,个体会根据自身能力、资质、动机、需求、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渐渐形成比较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个体对自我了解的加深,该个体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在职业方面,个体不得不做出某种选择时,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放弃的那部分要素或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人们在职业选择时所围绕的中心。职业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技术智能能力型,二是管理能力型,三是安全稳定型,四是自主独立型,五是创作型。这一理论可应用于本课题大学生择业倾向和就业观念主观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鲍丁等人也提出了与职业选择相关的理论,认为职业是用以满足个体需求的手段,假设个体具备自由选择的机会,则必定会以自我选择的方式来选择其所期望的职业,这一理论被称为心理动力与职业选择关系的理论,其中涉及大量的心理学知识与就业理论的结合。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国外的学者已经做了比较详细且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特质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的基本单位;另一学者卡特尔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在对人格特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理论的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分为四个层次: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制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此后,经过后代学者的发展,塔佩斯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提出了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即经验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不稳定性,这五个特质的英文首字母最终组合成了“OCEAN”一词,可以看作代表了人格的“海洋”,这一理论被称为人格大五理论。麦可雷和可斯塔根据塔佩斯的人格大五理论编制了“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量表之一。上述理论是国际上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