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几点思考

对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之一。在我国,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正式确认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制糖)园区和广东南海生态工业园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予以挂牌。

对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几点思考

徐新黎

(浙江工业大学化工过程机械2003级博士研究生 学号03b1007)

摘 要 循环经济模式是在当代世界面临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日趋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形势下,要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而提出来的一种现实的发展战略选择。生态工业园区是运用工业的生态的理论,寻求企业间的关联度,进行产业链接,建立起相关工业企业间的生态平衡关系,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各省都在积极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要在不同的产业类别中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区,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建立起我国的生态工业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 可持续发展

引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我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从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并在“十五”期间准备确立一批国家级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将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提供实践经验。

一、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及所遵循的基本思想

所谓生态工业园区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建设的工业园区,在这样的工业园区内的各企业之间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一家企业的废物能够作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以此类推,若干个有着相互关联的企业要素形成了一个工业生态系统。

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之一。工业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密切相关的新学科。该学科把整个工业系统作为生态系统发展三个阶段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来看待,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基本原理来阐释一个企业内部和生态工业园区内不同企业间的资源与废物之间的矛盾与联系。

生态工业园区需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同产业或企业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联和互动关系,这种关联和互动构成了各产业或企业间的工业生态链或生态网络,从而形成生态工业体系。

(2)在工业生态链或工业生态网络中,物质和能量逐级传递,并实现闭路循环,不向体系外排出废物。

(3)可以实现区域性的清洁生产和区域性的经济规模化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区域内的各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得到下一生产过程的充分利用,使众多的生产过程实现了清洁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多个企业或产业互动,同步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规模化。

(4)区域内资源、信息共享,克服了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中企业的生产各自为阵、信息不畅通的弊端,使区域内的资源和信息最快地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5)生态工业示范区不单纯着眼于经济的发展,而是着眼于工业生态关系的连接,把保护环境融合于经济活动过程中,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实例

这种模仿大自然“零废物”的工业生态系统的典型实例就是丹麦的卡伦堡(Kalundborg)。这个工业系统的主要参加者是一家发电厂、一家炼油厂、一家制药厂、一家石膏墙板厂和一家硫酸生产厂和若干个水泥厂。这些生产厂家以能源、水和废物的形式进行物质交易。例如,电厂向炼油厂、制药厂供应热蒸汽,并向卡伦堡市供应热量;炼油厂排除的废水又可以作为电厂的冷却用水;电厂的脱硫装置提供的硫与石灰反应,生成的石膏(硫酸钙)又成了墙板厂的原材料;炼油厂生产的多余的燃气,可以作为燃料提供给发电厂和墙板厂……,这个工业生态系统已经运行了20多年。当然,类似这样的设想可以有很多,且几乎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或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我们头脑中的工业生态系统。

在我国,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正式确认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制糖)园区和广东南海生态工业园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予以挂牌。同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通过了几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论证,包括黄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和石河子国家生态工业(造纸)示范园区等。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除了丹麦的卡伦堡,能说得出的工业生态系统实在屈指可数。前面提到的国内的几个示范园区大都还是规划阶段。美国也是这样,以至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Edward Cohen Rosenthal教授严肃地指出:“迄今为止(1997年)美国任何一个社区都还没有一个正在运行的、可称之为功能正常的生态工业园的企业间的相互联系。”

为什么如此美妙的完好的创建工业生态系统的想法难以实现?这要从工业系统的特征说起。

首先,工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是一个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过程。关于卡伦堡工业生态系统的经验,埃尔克曼曾指出:“共生系统的形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是在商业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所有企业都从中得到了好处。每一种‘废料’的供货都是伙伴之间独立、私下达成的交易。交换服从于市场规律……。”如同自然环境的种种限制作用在决定着某一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命运一样,社会环境里的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在决定着工业生态园区某些企业乃至于整个系统的荣衰与成败。

其次,必须强调工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越复杂越稳定,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对于工业生态系统更是如此。其实,即使是卡伦堡的共生系统的稳定性也十分脆弱。这是因为,这个系统内的企业数量较少(主要的企业只有5家),企业间的联系渠道单一,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状况的变化都会使与其相联系的企业受到干扰。如果一家企业的原料来源主要是依靠另一家的废料提供的话,那么,一旦当提供废料的企业因无法预料的偶然因素而影响到生产并因此无法提供足够的或者质量无法保证的废料时,这家企业就会陷于瘫痪。当然这里说的复杂性,并非一定是指生态工业园内的企业要多,而是指这些企业在市场中要有多种进出物质的渠道,犹如生态系统中的“狡兔三窟”。企业要随时寻找自己的废料被利用的可能性以及利用其他厂家废料作为原料的可能性;当且仅当这两种可能性变成现实且能持续运行的条件得到满足时,才能说这些企业之间已经达成了工业生态系统。

第三,前面提到的生态工业园区所需要具备的特点,不是现有企业能通过市场运作所能实现的,需要第三方来协调。在我国,政府部门理应承担起这个任务。这就带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何才能保证工业生态系统的决策的科学性?生态工业系统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经济发达国家虽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开始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探讨和实践,但目前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尚没有成熟可行的经验可借鉴,任重道远。

四、对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这种现状,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开展生态工业的理论研究,加强宣传活动,扩大生态工业理论的影响,使政府和企业的管理者建立起生态工业的理念,从而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引导生态工业体系的建立,推动我国生态工业的发展。要防止一哄而上,盲目从事,以免把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引入歧途。

(1)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区应根据各地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加以筛选。区域内应有特殊的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和多类别产业结构。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的资源与核心的产业,成为生态工业产业链中的主导链,以此为基础将其他类别的产业与之链接,组成生态工业网络系统。

(2)区内各类别产业或企业间具有产业关联度或潜在的关联度。即各产业间存在着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传递流动关系,或者通过一定环节的补充,能够在各产业间建立起多通道的产业连接,形成互动关系。如果产业间没有关联和关联潜力,就不可能形成生态工业。

(3)作为工业生态链中核心的资源应具有稳定性,核心的产业应具有发展前景。如果工业生态链中的核心资源短缺,或者核心产业属于被淘汰产业,那么进行这样的生态工业组合就没有任何意义,即使建立起来也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在选择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核心资源的稳定性和核心产业的发展前景这两大重要因素。

(4)政府发挥协调指导作用。生态工业的建设需要在多个产业或企业间进行工业生态的链接,如单纯依靠企业自己进行这种涉及多方面企业的协调和组合,在目前条件下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在生态工业建设中发挥主导的协调和指导作用,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5)作为工业生态园中的企业本身并未脱离大市场的环境,因此在起步阶段,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应该加快这一领域的立法工作,健全制度。

(6)政府在决策之前,最好能就其中的某些关键性问题向有关人员进行征询性调查。参加调查的人员不仅要有决策者,还应该有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的参与,应该邀请其他企业的管理人员以便在企业间互通信息,甚至要邀请研究社会学、哲学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人员参加,并充分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尽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应该重视讨论与调查的民主程度。决策者要善于倾听各种意见尤其是反对者的声音,要十分清楚无论是以何种方式作出的决策都无法保证其绝对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已经制订出的决策应该留有余地,尝试性地去保留那些在当时看来暂时是“没有用的”要素——因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没有废物这个概念。

参考文献

[1]苏伦,埃尔克曼.工业生态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Robert U.Ayres.创造工业生态系统:一种可行的管理战略[J].产业与环境,1997(4):10.

[3]Edward CohenRosenthal.设计生态工业园:美国经验[J].产业与环境,1997(4):14.

[4]苏伦,埃尔克曼.工业生态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5]Suren Erkman著.工业生态学.徐兴元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6]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钱易.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