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思考

当前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思考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形形色色不纯的入党动机表明,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实用化、政治信仰冷漠化。我国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具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较大多数大学生都超过十八周岁,因此投票和选举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3当前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原因分析3.1政治体制因素自新

当前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思考

邹祥勇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400030)

摘 要:所谓大学生政治冷漠,是指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大学生由于外界或个人原因,对政治活动采取不参与或消极参与的政治行为,以及对政治活动和政治问题采取冷淡、漠视的政治态度。本文在对政治冷漠的涵义、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表现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并从国家政治体制建设、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大学生自身修养五个角度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了一些建设性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冷漠 原因 对策

大学生作为最富有热情的社会群体,富于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深具政治热情和政治敏感,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兴衰。历史表明,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他们政治参与的程度和强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的思想意识启蒙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系统考察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可以发现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不断增强的同时,政治冷漠现象也越来越成为当前大学生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小视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及其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对于真实了解当前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合理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代化、制度化建设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 政治冷漠的含义

1.1 关于政治冷漠的几种观点

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对政治冷漠的定义尚不统一和成熟,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①政治冷漠属于消极参与类型,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1]

②政治冷漠是相对于政治参与的适度界限而言的,即在一定的民主制度下,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与参与程度明显地落后于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它以出现大量的游离于显示政治意志之外自在自为的远离政治活动的社会全体为标志。[2]

③政治冷漠是政治不参与的总称。所谓不参与就是指公民对政治生活不感兴趣。对政治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采取淡漠的态度取向。[3]

④政治冷漠作为一种政治态度,它指的是一国的公民对政治活动的冷漠和对政治问题的漠视;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它指的是对政治参与的疏远和逃避。[4]

⑤政治冷漠并没有什么严格的定义,它只不过是政治参与中的一种现象,简单地说,它是用来形容“无政治阶层”的民众不参与政治。[5]

1.2 政治冷漠的定义

从上述政治冷漠的几种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政治冷漠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政治态度,它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从行为上看,政治冷漠主要表现为疏远、逃避和不参与政治的行为;从态度上看,政治冷漠表现为对政治冷淡、漠视、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态度或心理。由此,根据政治冷漠在行为和态度上的表现,我们可以给政治冷漠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政治冷漠是与政治参与相对应的一个政治学术语,实际上就是政治不参与和消极参与的总称。它既包括政治行为上的疏远、逃避,又包括政治态度上的冷淡、漠视。

2 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表现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所谓大学生政治冷漠,是指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大学生由于外界或个人原因,对政治活动采取不参与或消极参与的政治行为,以及对政治活动和政治问题采取冷淡、漠视的政治态度。这种政治冷漠在当前中国大学生身上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政治情感冷漠,缺乏政治兴趣

在一次全国大学生社会政治心态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缺乏政治兴趣,政治情感冷漠。当问及“您是否关心国内外政治大事”时,有近20%的大学生回答“说不清”和“不太关心”;当问及“您认为政府宣传对您的行为有多大影响”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回答“说不清”及“比较小”。[6]这种对政治冷漠的现象可以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从思想意识上,表现出漠视政治的心态。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学业压力,所以大学生很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则表现出一定的冷漠。另一方面,在行为上,表现出被动和盲从。动员型参与多于自觉型参与,大学生的主动参政的意识不够,抱着“随大流”的心态被动参与。部分大学生缺乏政治参与需要的最基本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容易出现政治盲从现象,其危害极大,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有序的政治参与。

2.2 政治认知模糊,存在功利主义

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政治冷漠人群中往往对政治有或多或少的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最常见的有“政治腐败论”与“政治黑暗论”。当前大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对一些问题的判断是比较理性的,但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思想认识并不深刻,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其结果容易导致大学生自身政治认知模糊。同时大学生在入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功利化倾向。其实,对于大学生入党的功利性动机,人们都是心照不宣的,有些大学生入党是为了将来在就业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有的大学生是把入党当作自己未来仕途发展的资本;有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显示自己比他人优秀。这些形形色色不纯的入党动机表明,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实用化、政治信仰冷漠化。

2.3 政治行为消极

大学生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强烈的政治使命感,能使他们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但是,有些大学生在做出正确的政治判断后,却做出与政治判断相反的行为,即政治意识与政治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政治行为上是十分消极的。我国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具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较大多数大学生都超过十八周岁,因此投票和选举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本来受教育程度越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能力也就越高。但实际上,正好相反,大学生作为高等学历的人群,其政治参与反而更加消极。一般高校组织的选举和投票,参与者甚少,参与人员更是敷衍了事。在大学里,会有一些党团组织的活动,无非是学习人大报告,宣扬共产党的先进性,广大大学生对这些政治活动也是非常抵触。因此,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是消极参与的政治行为。

3 当前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原因分析

3.1 政治体制因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体制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现在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但政治体制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来完善。当前我国政治体制中一些不够健全的地方是当前大学生产生政治冷漠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一,以党代政的现象依然部分存在。这就使党组织以外的其他政治机构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并且这种政治结构有一定的单一性,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其二,政治决策与政治生活高层化。大多数的政治决策都是由中央层次做出的,地方和基层的主要职责是对中央的决策加以贯彻和实施,其很少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决策,这对大学生容易造成层次上的障碍,削弱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我国的政治生活主要是以全国性和全局性的大事为主,缺乏地方性和基层性的特征。公民的政治参与动机是与其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基层生活和局部利益相联系着的,政治生活的高层化自然不适合也不会引起基层民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也是如此。

3.2 传统文化因素

任何政治体系及其中的政治活动都是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的。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态虽然不同于社会的正式行为规范,但它规定着社会成员的观念,制约着社会成员的行为。[7]在历史上,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精英政治传统的国家,精英主政,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臣民文化、“官本位”思想,使社会成员对权力有一种敬畏的思想,从而对政治生活采取怀疑、冷漠、躲避的态度,对政治有一种明哲保身的心理,政治认知水平较低。现今在中国,这种民众参与的臣属型政治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根深蒂固,这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不足,这种政治哲学渗透到民众的心理上必然造成人们的政治冷漠感,在政治参与上表现出顺从、被动乃至普遍的非参与倾向。现今,这种具有强大感染力的臣属性政治文化依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政治观造成巨大的影响,而这种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绝不是大学生自身能够完全抵御的。

3.3 社会环境因素

21世纪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仍需完善,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社会成员必然受到各方面的影响。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随之而生。官商勾结、官员与黑社会勾结等腐败现象、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大学生所接触的社会不良现象日益增多。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为各种思潮的产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等西方思潮接踵而至,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价值观念趁机涌现出来,一些不健康、消极反动的文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理性。最后,当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大学生也不得不面临市场的筛选,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很少关注政治,其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对政治参与漠不关心,缺乏热情,基本上都是采取逃避、敷衍的消极行为。

3.4 学校教育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在现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已表现出冷漠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十年内乱,同时改革开放初期我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放松,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显得软弱无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已不如从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抓的不够,教育发展的不够”。[8]现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保守、僵化等许多问题,很多时候都停留在简单的标语式的口号的基础上。事实证明,空洞的政治宣传、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形式主义的政治活动,对当前大学生已经失去了吸引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深入。

3.5 大学生自身因素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的大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由一元社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此导致社会个体价值取向也逐渐多元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国家、集体意识的相对衰落,个人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大学生在关注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自我价值,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中占据上风,现实的政治从表面上看也不能直接给大学生带来多少好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这种个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要么是动员型参与,要么就是直接不参与。由于大学生本身没有太强的政治效能感,因而对现实政治的参与就表现出来一定的冷漠。

4 解决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对策

4.1 国家要加强政治体制建设

切实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国的政治体制弊端由来已久,政治体制改革进程迟滞落后,推动不力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热情,导致政治冷漠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必须针对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及其危害,果敢、积极、稳妥地推进重大而不是细枝末节的改革,在客观上为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支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良好的保证,以此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

不断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大力开拓政治参与渠道。政治参与机制是政治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政府和大学生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缓冲、协调或矫正政府行为同大学生意愿之间的矛盾。为此,要完善政治参与机制,一是要实现政治参与的公开化、制度化。政治公开的程度越高,政治参与机会越多,其作用也就越大。二是要扩大政治参与的社会性。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要为政治参与进一步扩大提供更多的空间,如网上投票、网上协商对话,以及网上民意测验等,为大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样性的政治参与创造充分条件。大学生参政的渠道无非是投票和选举、加入政党和政治性团体。因此,高校更应重视大学生作为选民的权利,积极组织大学生投票和选举,不应该漠视或敷衍了事;国家也应该加大大学生入党入团的名额;在组织党团活动时,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政治。

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规律。”[9]可见一旦失去监督,便有滥用的可能。因此,首先,要健全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体制,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必须在立法以及监督党和政府工作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协是由各民间团体组成的参政机构,必须在参政议政,影响政府决策方面发挥作用。其次,要健全政务公开机制,加大公民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要加大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积极推进公民对重大问题的参与讨论,加大公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力度。再次,要健全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现代舆论工具在表达公众意愿上的积极作用。要全面贯彻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或其他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等各类信息手段的“铺路架桥”的作用。

4.2 着力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

所谓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参与者表现出来的是对社会的输入过程,也就是对那些促使他们介入政治的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并形成了鼓励自己利用各种参与机会的态度,也就是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够影响国家的政治事务。”[10]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所形成的臣属型政治文化、“官本位”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格格不入,必须加以摈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大学生不能彻底摆脱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以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对待传统政治文化,理性地看待传统政治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传统政治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开展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点着手。其一,在中国,几千年来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儒家讲究的是积极“入世”,强调的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种积极有为的政治态度,是为精华,当代大学生应当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人积极入世的政治态度,积极地参与政治。其二,推行公民教育,构建公民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文化的核心,公民教育致力于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文化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人的主体间的平等,人的理性的加强与自信的建立。因此,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必要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在抛弃传统政治文化所特有的臣民文化、精英政治的同时,使其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而且有权利通过政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培养大学生“政治人”的人格特征,使其由政治冷漠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其三,借助大众传媒传播和普及政治参与文化,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大众传媒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11]因此,大众传媒在传播政治文化信息的同时,也是在引导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出现及其发展不仅为民主参与的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政治参与创造了新的方法。大众传媒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等诸多方式,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获取政治知识和政治信息,引导公众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以此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实现其主体价值,真正体现出个性、参与、创造、开拓的公民文化。

4.3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与政治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腐败现象、消极文化、就业压力等诸多社会问题存在于当今社会,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是造成大学生政治冷漠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具体来说,第一,加强反腐*廉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把反腐*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第二,严格抵制不健康,消极文化的影响。面对西方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等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大学生要认真地加以辨析,合理筛选并予以吸收,端正思想,坚定政治立场,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正确看待就业问题,提早做好职业规划。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政治、参与政治。对于就业问题,一方面,政府要逐步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切实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保障服务;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珍惜读书时光,学好专业知识,提早做好职业规划,立志做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只有相当程度上减轻就业压力,大学生才有精力,才有兴趣去关注政治,更多地去参与政治。

4.4 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改革思想政治教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过于单调,无法吸引大学生兴趣,结果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应着重改革其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第一,在教学内容上,课本知识要与时事政治相结合,讲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要注重深层次的分析,以此培育提升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在教育方式上,切实改变过去政治教学照本宣科的传统,注重理论与时政的结合,当前大学生关注政治的兴趣是有的,但对政治却是抱着了解的态度,看新闻只是为了知道国家、世界发生了何事,对政治现象缺乏深度的探讨。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与时俱进。比如在教学工具上更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课程更加生动,同时增加学生互动性,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等。通过在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的改革,才有可能改变当前大学生对政治厌烦的现象。

加强政治实践教育。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何况一味的政治理论教育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理论要结合实践,并更加注重实践。在大学里,学校要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鼓励学生成立学习研究政治问题的团体,鼓励教师与学生探讨社会问题,鼓励学生养成关心政治的良好习惯。学校还要强化民主管理,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实践,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加强对党员、团员和学生骨干的思想驾驭,帮助大学生认识作为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5 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十分注重修身养性的,其宗旨在于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大学生深受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更要注重自我的修养。第一,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应当是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凡是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事业,都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我们为之献身和奋斗的。第二,正确认识和积极主动参与。正确地认识政治,要摒弃一些原有错误的观念,通过正确的方式与渠道学习政治和获得政治信息,并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分析和理解,建立适合自己的认识方式与方法。第三,勇于担负政治和历史使命。当前大学生要从民族命运、社会进步、个人成才的高度充分认识政治冷漠的危害性,既要行使政治权利,也要主动担负政治参与的义务。要主动适应民主政治化和政治参与法制化的前进趋势,努力培养提升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参与意识,从身边做起,实现大学生的“再政治化”,勇于担负起时代和民族赋予的政治和历史使命。

5 结语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如果它的一代青年的政治使命淡化,政治热情冷漠,那它必将会失去生机和活力,任何励精图治、民族复兴的策略也必将落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国家政治参与机制中最富活力的资源,我们应该深刻分析当前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原因并探究解决的对策,力求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理性,促进国家各方面体制特别是政治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政治冷漠的现状,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20.

[2]张龙平.政治冷漠的深层透析与政治参与形式优化[J].理论与改革,1999(3):17.

[3]李雪卿.试论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39.

[4]赵海月.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1995(6):233.

[5]杨光斌.政治冷漠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3):99.

[6]刘洪玲.当前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5):14.

[7]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对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64.

[10]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对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7.

[11]孙关宏,胡春雨,任军锋.政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81.

【注释】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20.

[2]张龙平.政治冷漠的深层透析与政治参与形式优化[J].理论与改革,1999(3):17.

[3]李雪卿.试论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39.

[4]赵海月.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1995(6):233.

[5]杨光斌.政治冷漠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3):99.

[6]刘洪玲.当前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5):14.

[7]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对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64.

[10]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对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7.

[11]孙关宏,胡春雨,任军锋.政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