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制定和发表,充分表明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在思想主流上,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稳定、健康、向上。而耶鲁大学此举是向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学习的结果。以全方位、立体交叉的德育体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够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韩立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制定和发表,充分表明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21世纪,高校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际上看,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两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和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西方社会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我国青年一代的争夺。

从国内看,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之间,我国正处在一个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大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形态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人们具有了较宽广的国际视野;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不可避免地侵入我国,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从高等教育发展看,目前在校生已达到2000多万,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从学生思想特点看,现在的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并且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很大,他们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思想主流上,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稳定、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也存在一些政治意识淡薄、理想激情逐渐减少、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和讲求实际,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公德意识与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知行不合一,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他们面对复杂社会、面对激烈竞争、面对将来择业,心理脆弱,信心不足,适应能力差,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教育环境的这种变化,总体上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面对变化带来的问题和大学生求新、求乐、求知、求助的各种需要,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认真研究,把握规律及其变化特点,制定正确的对策与措施。

第一,德育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它放在创建一流大学和学校文化的大系统中来看,它必须是学校党政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不仅是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事情,也是学校所有人员和部门的共同责任,应把它自觉贯穿渗透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中。

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中,校长们最关心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对此问题,剑桥大学和清华大学校长不约而同地强调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性。办大学本质上就是办大学文化。它是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是大脑和灵魂,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软实力。国内外著名的高校之所以被人们公认,不仅仅在于其学校规模、学科层次、资金投入等硬实力上,同时也表现在软实力上。其悠久的历史,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严谨的校风和学术氛围,积极的学风、校训,师生中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甚至校园内的一个湖畔、一座雕塑,都能透视出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氛围是学生成才的最好的空间,它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学习思考、理解感悟,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会产生深刻影响。

耶鲁大学非常强调社区感,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实行“住宿学院”制沿袭至今,每个“住宿学院”大约300~500名本科生,男女比例对等,配有院长和学监,12个“住宿学院”拥有自己的餐厅、客厅、图书馆、娱乐室等。学校希望借此使学生不仅能学到课堂知识,而且注重在起居社交时学到人生的道理,并从中获得终身的友谊。布什父子、克林顿等几位美国总统、几百位国会议员也都出自该校校园社团。而耶鲁大学此举是向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学习的结果。

我院坚持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对学生了解社会、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起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组织活动后写出他们的的感受:“2003年9月13日,学生党支部一行52 人,来到位于沈阳市内的‘9·18’历史纪念馆,来追溯72年前的那段岁月。历史已经走远,我们曾经想忘记过去。但是导致那一段历史的地缘政治要素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我们不得不铭记。72年前的那个夜晚,日本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悍然发起了‘9·18’事变,几十万东北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赶出了自己的家园,从此山河沦丧,从此任人宰割,从此日本人就对东北有了那样的一种‘情愫’。从那以后,中国人都要牢记,日本人对中国如画江山的任何赞美都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没有,他们羡慕,他们垂涎,他们要抢!

在和平年代出生的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和战争,战争的残酷与民族的屈辱是通过历史课本传递给我们的,在我们眼里看到了发展中的中华民族的努力、经济振兴的艰苦与卓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纪念碑下,我们重温入党誓词,为的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面临这发展的祖国,强大民族的重任将被我们义不容辞地扛起,这是千百年来这个民族无数辈人的梦想与渴望,我们不会忘记。‘9·18’我们不会忘记。”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以全方位、立体交叉的德育体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够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

第二,实施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有针对性、分层次,德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和成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了解自身,了解自己,然后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认识周围,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由文明习惯的养成到道德人格的确立,再到坚定正确的政治追求,这种客观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机、不同教育环节,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手段,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要。分层次,有重点,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一,从学生受教育时间和环节看,国家、社会、家庭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都有责任。高校相对社会、家庭只是一个层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有着重要的责任。

其二,从教育内容上看,对学生教育在四年学习中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一年级大学生重点进行素质养成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摒弃自卑感,克服与人交往的困难,强化情感教育,抑制逆反心理,注重团队精神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对毕业班的学生重点进行择业观教育和为人民服务、服从祖国需要等方面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两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点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共产主义理想。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程设置要合理衔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世界观方法论的学说,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世界观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对两个必然的科学阐述。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灵活运用。法律、学生修养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

其他教学课程在重点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加大课程中德育教育的含金量。

其三,从学生构成状况看,应有优秀公民教育和精英教育之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大众化阶段,不同于过去的选拔精英教育阶段。学生中大多数将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构成社会的主体,对他们教育的底线是成为优秀公民,教育的重点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法律和德育养成的好习惯。对学生中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则需要花力气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使他们成为学生中的模范,成为将来的社会栋梁之材。

分层教育是使我们德育工作尽量贴近被教育对象,具有绩效性的重要方法。

第三,德育工作要重心下移。在学生管理体制上重心下移。改变学生工作部门大包大揽的现状,学生工作部门为学院德育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服务,承担学院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培训,各系、部、处按学校党委要求具体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形成各系处教师直接负有学生德育教育功能的局面。

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充实和重心下移。口号式的品德教育,容易形成对德育工作口头重视,实际忽视;形成对德育工作寄予厚望,把德育工作想象为“超能力”,认为在需要的时候会自动发挥神奇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十全十美的完人,这是违背德育教育规律的。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进行信仰、世界观教育的同时,要加大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道德底线教育,要进行挫折教育,要教育学生会做人,学会感恩,要进行健康心理教育,这样经过一个长时期的渗透与潜移默化的道德养成,才能培养出我们需要的合格的接班人。

理想信念教育是基础教育。在观念多元化的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主导意识来统率全局,就将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行为的失范,生活的无序。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理想信念如何,决定着祖国的未来。在学生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定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无庸至疑的。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学生。教育他们把局部利益和国家利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为公”、“修齐治平”的集体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民族精神教育是核心教育。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到高校德育诸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诸方面。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既保持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既保持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既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教育,又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将西方的一些先进观念,如公平竞争、效率效益、互惠互利、民主法制、权利义务公关信息、文明消费、照章纳税等观念融入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

公民道德和法治教育是道德底线教育。道德主要是指内化于个体内心的道理和理论。道德不仅仅是对人们一种品质的要求,而且是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法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一种价值观。当代社会竞争与合作共生共存。相互竞争只是手段,共同发展才是目的。要引导学生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试想,一个以道德人格为基础,讲正义、讲正气的人,他的思想表现和政治方向能够违背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吗?

道德不是单纯靠教育养成的,但是道德也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一个方面,养成也是一个方面。法律是以底线的方式对人们提要求的,是用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力量要求人们遵循规范。

文化素质教育是养成教育。文化不仅是社会伦理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而且也是社会道德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高层次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主要依靠文化的积淀。文化素质是一种精神财富,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流淌的思想,是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没有坚实的文化积累,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素养,即使有足够的聪明,也不是大智慧,也永远成不了大器。大学生可塑性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等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在这个时候,有无文化的介入和渗透,有什么样的文化介入和渗透,结果是大不一样的。道德需要文化的滋养,教育需要文化的烘托。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文化不仅不能缺位,而且必须承担重要任务。它赋予学生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这样学生的道德就有了底线,就有了实现良好发展的前提和不断升华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助教育。社会发展,竞争加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良好的情绪调控、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特征和社会适应能力。应进行挫折教育,学生易冲动也最容易犯错误,应该说学生时期犯错误所付出的成本是最少的,犯错误对于学生成长来说,是一种“投资”,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怎样对待错误和缺少改正错误的勇气。

总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形势复杂、任务繁重、工作艰巨的局面,我们必须在内容、形势、方法、手段、机制等多方面锐意创新,不断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努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大学文化与道德》,《光明日报》/田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