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它作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之一,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表4—4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您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与您的生活结合程度如何”这一问题。数据表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程度并不是很高,这是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

无论任何事物,内容都是关键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过程、原则、方法、管理共同构成一个科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的核心。”[6]要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只有内容发生了变化,原则和方法才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与方法对于高校大学生能否实现政治社会化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科学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过整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的影响较大一些。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若想顺利开展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政治教育过程中立足当前最大的“实际”,这一“实际”即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生活实际,倘若南辕北辙,岂不徒费气力?因此,我们所实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以道德大学生作为中心因素、主题因素去看待。所谓“生活化”,就是回归原原本本的生活世界。陶行知先生曾言道:“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没有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死思想政治教育’。”[7]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无外乎包含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参与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果教育者站在政治立场的高度,宣扬这些抽象的理论,只能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流于形式,脱离实际,毫无实效性可言。既然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所接触的、面对的是“现实人”而非“抽象人”,那么这一活动就必须通过现实活动来进行,切莫闭门造车。“只有人才有生活,人也只表现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人,离开了人也无所谓生活,生活即人的现实或现实的人。”[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它能够考量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它也能对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成果进行检验,并最终得出较为合理的评估结果,从而逐步提高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容的认同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仅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必然结果。可以这么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程度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是正比效应。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就越好,也就更加容易来源于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就越为顺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它作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之一,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要想推动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就必须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上下功夫。

表4—4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您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与您的生活结合程度如何”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13.4%(127人)的大学生认为“较弱”,有48.3%(456人)的人认为“一般”,有25.5%(241人)的人认为“较强”,有12.8%(121人)的人认为“很强”(见表4—4)。数据表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程度并不是很高,这是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因此,必须将此上升到十分重要的高度,方能解决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众化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所谓大众化,就是采用通俗化的形式普及,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众化,也就是用通俗化的方式去表现其所含的内容,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利益与需要,贴合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对象、条件、场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老生常谈,空话套话连篇,绝对不会有成效……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9]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要达到预期效果,则需要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大众化。在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越大众化,则越容易将抽象的理论、枯燥的教育活动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就越能为大学生所理解与接受,最终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跟社会的主流保持一致,自觉践行社会所确立的价值原则与道德行为规范。因此要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众化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众化,本研究设计了“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您对您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方式符合程度”这样一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4.0%(132人)和25.5%(241人)的大学生选择“非常符合”和“基本符合”,还有24.8%(234人)和6.3%(60人)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同时还有29.4%(278人)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一般”(见表4—5)。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众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众化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它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表4—5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众化调查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这里的针对性,是指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切身利益出发。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特殊的环境和要求,要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其有接受性,就必须站在当代大学生的立场进行构建和确定。“学生不应受到不适合他们的年龄、理解力与现状的过分压迫,否则他们便会在和影子搏斗上耗掉他们的时间。”[1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当内容切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切身需要时,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一旦内容与大学生的需要违背,那么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势必会融入不同流派的思想、文化,此时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或多或少产生着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11]鉴于此种情况,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16号文件。该文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有力地促进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我们在培养当代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要牢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构建思路,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爱国理论教育乃至社会主义荣辱观

理论教育为基础去针对不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置。既要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精华,又要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所需,灵活、合理地去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有效地促进其政治社会化。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影响其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

表4—6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调查

在调查中,当问到“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您所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的看法时,只有9.4%(89人)和20.1%(190人)的调查对象认为“很强”或“较强”,除39.5%(373人)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外,还有23.4%(221人)和7.6%(72人)的调查对象认为“不强”或者“非常不强”(见表4—6)。数据表明,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促进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是很理想,有待于加强,否则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